成熟冷链物流涵盖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成熟冷链流程是对整个生产、加工、储存、销售等过程都进行冷链处理,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四点:一是源头采用真空预冷技术和冰温预冷技术;二是在贮藏阶段采用自动冷库技术;三是冷藏运输采用冷藏车、铁路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配套使用的物流模式;四是运用信息技术建立电子虚拟果蔬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对农产品冷链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控。
精准温控是冷链核心。易腐食物对温度敏感度高,全程温度需保持在一定范围。成熟的冷链体系有严格的温度带标准,以日本为例,按照《日本冷库法》规定,分为7 等级温度带。
一、冷库容量连年增长,市场格局初步确定
商业模式逐渐显现,市场格局初定。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委员会的研究表明,国内冷链服务提供商主要有6 种商业模式,分别是运输型、仓储型、城市配送型、综合型、交易型和供应链型。非冷链运输耗费严重且运送货品安全性差,伴随基础设施不断建设完善,我国冷链迅速发展。目前该市场的竞争者可分为四类,分别为由传统物流企业转型,生产商自建自营的冷链部门,专业冷链服务商,国外冷链巨头联手国内企业设立的合资企业。我国2008-2014 年冷库储存容量复合增长率为35%,2015 年冷链市场规模达1583 亿元,预计到2020 年冷链将达到3479 亿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17.1%。目前食品和农产品在冷链中占大部分,医药化工占比较小。
二、冷链腐损率较高,基础设施仍不完善
我国冷链储运仍处于初级阶段。我国冷链水平仍较较低,体系不完善,造成较高腐损。2015 年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藏运输率分别为30%,50%和65%左右,腐损率为15%,8%和10%左右,相比发达国家5%水平仍较高。
2015年中国与发达国家农产品冷链流通率对比(%)
三、地区发展失衡集中度低,功能节点缺失
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分布较大,其他地区等内陆城市建设相对较少。
冷链流程可细分为预冷,冷链仓储,冷链运输和冷链销售。冷链结点功能缺失明显。果蔬等易腐农产品具有大量田间热,不经预冷处理果蔬损耗率为25%-30%,经过预冷处理损失率可降为5%-10%,我国90%以上果蔬不进行预冷就进入流通环节,造成较大浪费。运输环节部分中小企业为节约成本存在中途关停冷冻冷藏设备情况。仓储环节我国冷库制冷技术落后,仓储设施设备老旧。
冷链的行业集中度低,仍无具有超强整合能力巨头。运营分散现状使企业各自为政,无法形成规模效应进行优化调度, 拖累行业整体盈利水平。
四、饮食习惯是我国冷链发展缓慢主观因素
美日冷链物流发展经验证实冷链物流发展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正相关性,有学者提出4000 美元是冷链物流启动关口,超过4000 美元冷链逐渐进入成熟期。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于2015 年已达31195 元, 但冷链发展水平不及美日当时水平,主要是因为饮食结构差异导致需求驱动力不足。
五、政策推动冷链发展,短期启动靠大额资本
我国人均GDP 和城镇化水平处于上升通道,同时未冷藏“毒疫苗”流入18 省和果蔬运输过程严重腐损等事件不断引发国民对冷链关注,冷链发展推广是长期趋势。行业整合、技术提升和高额资本投入是推动冷链发展有效驱动力,但是行业整合和技术提升是一个长期过程,短期冷链启动需要靠大额资本投入支撑,看好具有超强资本实力的政府和民间大型资本。
政策是冷链发展主要推动力量。迄今为止我国冷链建设主要经历两波高潮。第一轮是在2010 年,主要是因为发改委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明确冷链发展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同时提出相关保障措施,从上至下支持冷链发展。此外,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多项政策涉及冷链,工信部13 年发布关于推进实施物流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也提出“提高冷链信息管理和质量保证水平”,同时,各大资本巨头开始试水冷链, 带来我国冷链发展第二波高潮。
新时代鞋服物流与供应链面临的变革和挑战03月07日 20:38
点赞:这个双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机构及政策分布概览12月04日 14:10
盘点:2017中国零售业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国零售电商十大热点事件点评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