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流管理分散,整体效益较差。长期以来,我国物流行业管理一直沿袭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使原本一个系统资源的物流业的管理权限被分别划归若干个部门。比如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资源、分别直属铁道部、交通部、航空总局等管理。物流管理和资源的分散化,物流企业的低效运作,使物流应具有的整体功能被大大削弱,阻碍物流业发展,难以形成社会性的物流配送体系。这种条块管理体制,形成自上而下的纵向隶属和管理格局,严重制约着物流的整体统筹和规划,妨碍着物流的社会化进程,阻碍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发挥不了物流的整体效益。
2.物流企业基础设施不配套,自动化网络化程度低。我国传统物流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不足,自动化信息程度低,在仓储、运输、配送各个环节仍然以手工作业为主,没有自动化信息网络,缺乏优化调度、有效配置,对客户不能提供查询、跟踪等服务。在物流过程中,多数企业难以做到在预定时间送货,并经常出现断货、对客户的响应不及时等问题。从而造成物流组织效率低下,管理水平低,配送成本高,客户满意度差,盈利能力低,严重影响了物流行业的整体发展。
3.物流企业规模小,整体物流规划不够理想。目前,我国物流企业规模较小,物流管理又比较分散,物流部门条块分割的现象比较严重,每个部门都自成体系,缺乏整体物流规划,加上大多数物流企业运营方式单一,综合性物流公司很少,使货物仓储、货物运输、货物配送无效作业环节的增加,物流速度的降低和物流成本的上升,造成物流环节上的浪费,管理成本加大,因而导致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不能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
4.物流发展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当前我国物流运输、仓储的现代化水平还不高,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建设以及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还比较缓慢,物流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比较普遍,产、供、销一体化,专业化操作程度较低,直接导致了物流作业过程的效率低下、成本过高,从而很难为合资企业或外资企业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也很难使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一体化。
5.物流专业人才缺乏。当前我国在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上比较缓慢,市场上符合要求的物流人才较少,并且层次较低,物流专业人才缺乏。由于物流教育和培训的缺乏,能够切实为企业提供有效方案的中高级物流人才较少, 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
6.过路费、过桥费过高。据相关数据显示,全世界收费公路14万公里,其中有10万公里在中国,占全世界70%。对于物流业而言,路桥费直接占到物流企业总成本的三分之一,路桥费的提高势必会造成物流成本的增加,从而影响物流企业的发展。
“一带一路”背景下,物流装备企业的全球化发展 01月01日 08:00
解读汽车物流全局数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数据与智慧物流”专题报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国零售电商十大热点事件点评 12月11日 16:35
供应链协同、互联网+,中国制造业转型的十个方向! 01月11日 10:42
预判:2018年,中国快递十个可见趋势 02月28日 11:16
2018年关于零售的18个趋势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