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国制造业物流发展现状

来源:中国物流产品网 | 2012-02-02 10:49

  (一)制造业社会物流总额和所占比例仍呈上升趋势
  
  根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2011年前11个月社会物流总费用仍然保持较快增长,社会物流需求增幅继续有所回落,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回落幅度持续扩大。1-11月社会物流总额146.3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增幅比1-10月回落0.8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3.7个百分点,回落幅度有所扩大。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132.8万亿元,所占比重为90.8,说明工业品物流仍是推动我国物总额的主要力量。总体来看,社会物流总额仍然保持较快增长。表3给出了2011年前三季度社会物流总额变化情况,表4为2011年前11个月社会物流总额构成及其比例。

表1 2011年社会物流总额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www.chinawuliu.com.cn ,其中全年数据为本报告预测的数据。

表2  2011年社会物流总额构成及比例

  资料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根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数据分析,2011年1-11月社会物流总费用7.1万亿元,同比增长18.5%,增幅虽比1-10月回落0.2个百分点,但仍然保持较快增长,表明社会经济发展的物流成本仍然较高。预计2011年全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为7.8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18.3%;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0%,比2010年上升0.2个百分点,物流运行效率有所下降。具体如表3所示。

  从分项统计数据来看,社会物流总费用增速在前三季度保持增长态势,第四季度受CPI增速回落影响,总费用增速略有下降,但全年增速仍然达到18.3%,显示出经济运行中的物流成本仍然维持较高的增长水平。随着2011年的能源价格以及用工成本的不断上涨,我国运输费用和管理费用与2010年相比仍保持较快增长;加上2011年我国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我国物流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偏低,因此,全年保管费用也保持了23.7%的增长势头。

表3  2011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变化情况

  (二)制造业物流外包持续加速,物流信息化程度显著提升

  面临竞争压力的加大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与区域化,制造企业不得不专心于自己的核心业务,专注于自己的成本降低和运行效率的提高,集中于发展核心竞争力,而将非核心的部分业务外包。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于2011年1-4月对我国工商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的总体情况的调查,近年来我国开展物流外包业务的工商企业比例逐年上升,2010年达到63.3%,比2009年增加了 2.1个百分点,比2006年增加了20.7个百分点,如图4所示。这表明我国工商企业已逐步认识到物流服务外包是企业降低物流成本、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图4  工商企业采用物流业务外包的比

  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于2011年1-4月对我国工商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的总体情况的调查,2010年工商企业物流外包比例主要集中于50%-80%和80%以上,比例分别为29.1%和40.3%,两项合计占达69.4%,如表5所示。

  表5 企业外包物流业务量占企业总物流量的比例      (单位:%)

  资料来源: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11),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

  物流信息化是利用信息技术整合物流业务流程与物流资源,实现信息标准化和数据库管理、信息传递和信息收集电子化、业务流程电子化,进而实现规模化经营、网络化运作管理过程。随着我国近几年物流业的蓬勃发展,物流信息化受到了普遍重视,物流行业信息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物流信息技术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根据《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11)》的调研数据,如表6所示, 2010年工商企业使用的物流信息技术仍集中于条形码技术、GPS/GIS系统和EDI系统,所占比例分别为72.5%、38.9%和37.3%,其对比一下2006年的数据,可以发现,我国工商企业的物流信息化认识与应用程度明显提高。

表6 工商企业采用的物流信息技术(有多选)

  资料来源: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11),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

  (三)制造业物流成本受到高度关注

  我国工业产品产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投入产出的效率不高,产业竞争力不强,这与物流业对制造业的支撑促进作用不足有一定的关系,特别是我国制造企业大部分自营物流业务,社会化程度低,物流成本高,影响了竞争力的提升。因此,为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根据2010年的全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数据,相关制造造业物流成本分析陆续在2011年发布,物流成本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2011年4月8日,《2010年钢铁物流成本分析》面向社会发布。调查企业汇总数据显示,2009年钢铁行业物流成本费用率为12.0%,仍然处于较高水平,比调查的全部工业企业高出2.2个百分点。若按调查的钢铁行业物流成本费用率水平推算,2009年我国钢铁企业吨钢物流费用约为924元。在物流成本构成中,运输成本占58.9%,仓储成本占2.9%,配送及物流加工成本分别占12.6%和7.8%。运输环节是控制物流成本的关键。2009年钢铁行业物流成本费用率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据此推算,2009年我国规模以上钢铁企业物流成本比2008年节省132亿元,钢铁行业物流效率有所提高。从总体上看,我国钢铁物流成本依然偏高,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2011年5月13日,《2010年汽车企业物流成本分析》面向社会发布。据测算,2009年汽车物流总额达4.1万亿元,同比增长24.1%。2009年汽车行业物流成本费用率为9.1%,比调查的全部工业企业低0.7个百分点。若按调查的汽车行业物流成本费用率水平推算,2009年我国汽车行业物流费用约为457亿元,生产一辆汽车所花费的物流费用约为3300元。在物流成本构成中,运输成本仍占比最高,为46.2%;仓储成本占7.0%,受近年来汽车企业向“零库存”、“订单式”管理方向转变,仓储成本所占比重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汽车行业由于产品单位价值较高,保险成本较大,所占比重为5%,比全部工业调查企业高4.7个百分点;具有现代物流特点的流通加工、包装、配送成本分别占5.0%,3.0%和3.5%;此外,管理费用占比达18.7%,汽车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仍待提高。

  2011年5月16日,《2010年农副食品加工业物流成本分析》面向社会发布。根据行业统计和调查企业数据推算,2009年我国农副食品加工业物流总额2.9万亿元,同比增长17%,农副食品加工业货运量10.6亿吨,同比增长27.5%。009年农副食品加工业物流成本费用率为12.9%,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比调查的全部企业高3.1个百分点,仍然处于较高水平。按此物流费用率推算,2009年我国农副食品加工业物流成本大约3563.6亿元,比2008年增长55.2亿元。在物流成本构成中,运输成本占54.9%,同比下降5.8个百分点,由于2009年运价的低位运行,运输成本所占比重下调。管理成本占14%,同比上升1.8个百分点。近年来城镇农副食品市场管理费用的不断增加,成为农副食品“最后一公里”价格高企的重要推手。仓储成本占12.7%,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包装成本占2.1%,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配送成本占8.2%,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流通加工成本占0.6%,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

  2011年5月31日,《2010年化工企业物流成本分析》面向社会发布。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化工行业物流总额达3.7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8.9%,高出同期工业品物流总额0.6个百分点。2009年,我国化工行业物流费用率为12.3%,在工业物流领域处于较高水平,高出工业行业整体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高出制造业1.5个百分点。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例如,当年日本制造业物流费用率仅为4.6%,我国化工行业物流费用率为其2.7倍。从物流费用结构来看,运输费用一项独大,占比67.1%。其次为管理费用,占15.5%,其他各项费用支出较小,多在5%以内。例如,利息支出占4.9%,仓储费用占3.5%,包装费用占2%,流通加工费用占0.2%,配送费用占5.5%。从发展趋势来看,近年来,我国化工行业物流费用率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呈现稳中略升。2009年,我国化工行业物流费用率为12.3%,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2011年5月31日,《2010年建材行业物流成本分析》面向社会发布。数据显示,在行业需求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建材物流规模有了显著提升。物流费用增速基本适度,但物流费用率偏高。2009年建材行业全国重点企业物流费用较去年同期增长了7%。运输成本、包装成本和管理成本成为2009年推升物流成本增长的三大主力。物流费用率达到19.5%,较去年同期回落了0.2个百分点,高出调查的全部工业企业的物流费用率达9.7个点之多,说明建材行业的物流费用整体水平过高。

  2011年6月2日,《2010年医药企业物流成本分析》面向社会发布。据全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医药制造业物流总额达9191.7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0.5%,高出同期工业品物流总额11.1个百分点。2009年我国医药制造业物流成本费用率为11.3%,与上年同期相同相比上升0.2个百分点,高出调查的全部工业企业物流成本费用率1.5个百分点,仍处于较高水平。2009年医药制造业物流成本费用率为11.3%,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0.2个百分点。据此推算,2009年我国医药制造业物流成本同比增加了20.2亿元。

  2011年6月8日,《2010年化工企业物流成本分析》面向社会发布。2009年我国造纸及纸制品业物流总额达8889亿元,同比增长16.2%,造纸及纸制品业产生机制纸及纸板货运量11382.6万吨,纸制品货运量8159.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1.5%和23.1%,表明我国造纸及纸制品业物流需求呈快速增长势头。2009年造纸及纸制品业物流费用率为20.3%,尽管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但仍处于较高水平,比调查的全部工业企业高出10.5个百分点。2009年造纸及纸制品业物流成本中,运输成本占52.3%,是影响物流成本的主要因素。

  2011年6月10日,《2010年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物流成本分析》面向社会发布。按调查企业汇总数据推算,2009年我国有色企业产生的货运量超过5600万吨,有色物流规模庞大,2009年物流成本中,运输成本占60.6%,是控制物流成本的重要因素。与上年同期相比,所占比重下降1.3个百分点,利息成本同比上升0.1%,包装成本同比上升0.9%,管理成本同比上升1.0%,配送成本同比上升2.0%,仓储成本同比上升0.2%。2009年有色行业物流成本费用率同比上升7.3%,据此推算,2009年我国有色行业物流成本比2008年增加210亿元。

  2011年6月24日,《2010年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物流成本分析》面向社会发布。报告指出,2009年我国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物流总额3.4万亿元,同比增长9.8%。2009年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调查企业物流费用率为5.8%,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物流效率有所提高。2009年调查企业汇总数据显示,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调查企业运输成本占60.4%,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管理成本、包装成本、仓储成本和流通加工成本分别占20.6%、10%、4.1%和0.2%,同比分别上升1.5个、3.6个、0.3个和0.1个百分点,利息成本和配送成本分别占2.7%和0.2%,同比分别下降0.4个和1个百分点。虽然我国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物流费用率在工业行业中处于较低水平,但与日本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我国物流运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中央和地方进一步推动制造业物流发展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之年。这些调整和转变既为我国制造业物流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对制造业物流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2011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有20多处提及有关发展物流的内容,并单列一节,再次强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规划纲要》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推动重要工业品等重点领域物流发展。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提高物流智能化和标准化水平。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8号)精神,2011年8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9〕8号)》(以下简称“国九条”),提出要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加大对物流业的土地政策支持力度、促进物流车辆便利通行、加快物流管理体制改革、鼓励整合物流设施资源、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大对物流业的投入、优先发展农产品物流业、加强组织协调等九项措施。“国九条”为我国制造业物流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工业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视物流工作。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关于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意见》,大力推进《物流信息化发展规划(2011—2016)》的编制,积极推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物流信息化建设评估工作。同时,工业与信息化部抓紧编制《关于促进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国家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1年11月18日,江苏省发布中国首个省级物流指数,弥补了我国省级物流指数的空白。江苏物流指数体系涵盖了江苏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国内国际贸易、单位与居民生活消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业务规模、社会物流成本、物流企业效益、节能环保等领域、环节,体系完整、范围全面、方法科学,有利于从整体把握江苏制造业物流的发展与相关各领域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状况,可为江苏各级政府制定制造业物流政策、措施、规划提供一个科学、合理、可行的参考依据。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