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提升市场应变能力

来源: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2012-09-25 16:21 | 作者:吴巍

  目前,制药企业的市场数据管理控制主要还是采取每隔一段时间向商业公司采集的方法,特别缺乏对终端数据的实时掌控,对企业物流的动态管理就形成了难度。这样的模式下,首先信息的“过时性”影响深刻,即得到的是历史数据,而非实时数据;其次,这样的数据多数仅反应了商业出库数量,对于最需要了解的终端数据就显得非常不完整。

  现阶段,医药行业在信息化应用方面较之过去已经有了很大进步,特别是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如华东、京津地区以及广东等地,对于使用信息化管理的意识和使用状态也非常活跃,已经能够实现与上下游合作伙伴的信息系统对接,并且在系统中能够获取各环节的实时数据,这样就为上游企业推行EDI数据控制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只要企业高层能够充分重视在市场管理系统中强力推行信息系统,并提出具体的执行步骤和时间表,将不仅会大大提高管理市场的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也会为市场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极大的助推力。

  随着国药控股公司、广州市医药公司、九州通公司等医药流通企业的大肆扩张,市场资源也在向集中化发展。制药企业应该借此逐渐整合市场渠道,同时借助于“大商业”的发展,加强企业自身信息化的推进力度,不仅在商业环节解决信息化的可视平台,还要借助医药流通企业把本企业信息化的触角延伸到医院和药店。一旦建立好这样的信息化通道,制药企业将形成上下游信息共享的资源平台,这对以解决市场库存、市场资源的管理问题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包括对牛鞭效应的有效削弱和市场反应能力的加强),采供、生产乃至整个供应链的运作,也都将进入到一体化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当中。

  目前,医药市场管理还处于纵向多层级模式,市场订单信息的启动,由于通道冗长导致信息传递不畅通、物流过程缓慢,客户所需的部分货物到达及时率和完整率不尽如人意,特别是由于物流中转环节较多,导致货物的破损率较高,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客户对企业的信心。因此,要提高市场的满意度,企业就要在快速反应能力方面有大的变化。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更加扁平化的管理结构(见图2),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与物流的敏捷反应同步化,以此提高市场服务的及时性。建立区域配送中心,能够保证在2~3天内将货物及时送达客户,并且降低货物的破损率和市场缺货率,这也将极大地改善企业的竞争能力。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