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配货信息平台的发展分析

来源:中国物流产品网 | 2014-07-01 17:19 | 作者:本站

  面对中国庞大的配货市场需求,从2000年以来至今,众多业界人士纷纷看好物流配货市场信息服务,看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互联网技术,全面整合中国物流配货市场,试图建立覆盖全国的统一配货信息平台,一统江湖,抢占市场先机,成为配货市场信息服务的主导力量。


  目前全国70多万家货运企业,每年2.81万亿吨的公路货运量,11多万辆的货运汽车保有量,不管怎么计算,利用互联网信息手段实现全国配货服务,建立全国配货信息平台都是市场空间巨大的,市场前景无限好的业务。这么庞大的市场需求自然也就吸引了无数仁人志士投身于这一市场,但是实际运行的结果确实这个看得见的市场,看不见成功的商业模式,众多先驱者不断到下,众多后继者不断加入,前赴后继,蔚为壮观,至今仍然是这一局面,仍然还没有一个主导的全国物流配货平台。


  下面介绍一下10多年来的几个最具影响力的配货信息平台。


  1)“亚之桥全国货运信息服务网”


  亚桥公司是国内最早探索物流信息平台盈利模式的企业,企业资金雄厚,背景很深,投资人有摩根斯坦利等国际著名银行背影和著名基金背景,公司成立之初,就开始了大手笔运作,经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计基础[1998]2085号)批准,在国家经贸委、交通部和信息产业部的支持下,国家信息中心和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共同建设了“全国货运信息服务网”,亚桥公司承担该网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一期工程于1999年11月8日正式开通试运行。


  “亚之桥全国货运信息服务网”在各个主要城市设立全国货运信息服务网地方服务中心,组织汇集货运信息,当时采用数据广播的方式播发。货物承运人只要持有BP机大小的货运信息专用接收机,便可在全国各地接收货运信息。为了保证承运人的商业信用,信息网采用会员制。同时开设全国统一号码的货运服务电话,为零散货物托运人提供及时方便的服务。


  亚桥公司为了更快的发展,利用自己实力雄厚的背景,在当时互联网还不普及,计算机很昂贵的情况下,就开始向各地服务中心赠送和配备计算机系统,为了解决配货中诚信问题,与国家权威机构探讨设立物流运输的新险种,以确保货物安全。可以讲很多的探索是超前的,当时我们也曾参与过他们的创业讨论。


  但是,由于对市场估计不足,商业模式不清晰,互联网还不普及,亚桥的创业以失败告终。


  2)科利华的“中运网”


  作为国内曾经的教育软件行业的龙头企业,科利华的带头人宋朝弟在当时可是响当当的IT界名人,也是国内企业界风云人物,收购阿城钢铁,创办中运网,炒作“学习的革命”一书,是宋朝弟成为报纸争相报道的焦点人物。其公司当年在业界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 “科利华中运网项目”将网络技术引入公路运输业,曾让大家普遍叫好。


  中运网采用B2B模式,通过为货主找车,帮车主找货,在实现车货双方都降低成本的同时实现自身的盈利。这个网站的目标是以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为核心,以货运信息服务、标准化运营指道为纽带,以原有的运输企业为基础,在全国主枢纽和重要枢纽城市建立100家中运网地区独家代理中心,用高标准吸收近百万会员司机及其车辆,架起全国道路货运的“高速公路”,形成覆盖到全国三级城市的网络化物流体系。


  中运网项目在建立后的两个月内,得到了国家信息产业部和交通部门的专项批文。基于互联网和现代通讯技术,以货运信息服务和货运代理为业务的全国规模的信息化建设工程,是根治我国货运信息不畅、车货不衔接、车辆实载率低等现状的信息化解决方案。科利华当时的设想是,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形成由10万辆会员货车和10万个会员货主组成的大型公路货运信息网系统。

   
  这样的好事情,看起来,对振兴国家的交通运输事业和加快物流建设肯定会起到积极作用,而且在服务他人的同时,企业也会有不菲的收益。当时在哈尔滨市举行的首次项目发展大会,在运输业和货运司机中间引起不错的反响。来自哈市及近郊区县的上千名货车司机前来参会,全国地区代理中心、哈市一些大企业也派员参会。中运网也曾计划在全国100个重要交通枢纽城市建立代理中心,会员司机发展大会将在全国各地城市陆续展开。


  但是,想法好与点子好不等于就能运营好,因为这个市场还有很多难以言表的特殊因素,也没有很快实现盈利的好的商业模式,加上科利华并没有按部就班地执行它的“中运网”计划,而是分散过多精力投放到资本市场上,最后中运网也只有倒闭的命运。


  3)华夏交通在线


  2000年6月21日,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香港运盛(中国)集团有限公司与沈阳公路主枢纽集团有限公司在京签署合作协议,成立恒力运通(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北京恒力华通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始建设“华夏交通在线”,并于2000年8月12日正式开通。华夏交通在线是对公路物流信息平台的又一次新的探索。这个平台利用互联网、IC卡、热线电话、分布在各大城市内交易所中的大屏幕、触摸屏、寻呼机、手机短信等多种技术手段为货主在更大范围择内优选择运力,为车主广纳货源,为中介服务机构更有效地提供运输服务创造条件。同时通过IC卡认证系统解决驾驶员身份认证问题,解决货主后顾之忧,保障运输安全。但基于同样原因,加上这个平台存在着目标客户群体的不确定性,赢利点不突出,运营和维护成本高昂,最后这个遍布全国的庞大系统也走向失败。


  4)汇通天下的“中国配货网”


  中国配货网(www.tianxia800.com)是在前人失败的基础上成立的,公司经营初期确定的是四个业务层次:第一是针对车主和货主,把车、货等信息放到货运信息平台上,帮助车主找到货源,帮助货主找他们需要的车,撮合即时配货服务;第二是针对15000—20000家的零担专线公司,帮助这些专线公司把他们的信息发布到信息平台上,供客户选择,促成货运交易,第三个层次是通过建立货运信息平台,使车主、零担公司跟货主之间能够互通有无,实现对车、货的跟踪管理;第四个层次是通过对这些实际交易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成反应当前实际货运市场行情的运力资讯,提供货运行情、运价参考及运输市场报告。


  汇通天下的“即时配货交易平台”运作多年,与以前的配货信息平台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一是目标客户群体的不确定性问题;二是中国物流市场上存在着信用缺失、大量垃圾信息存在;三是这一模式势必冲击各地配货站既得利益,面对利益重新划分的竞争,必然很惨烈,因此,汇通天下虽然投入了巨资,但也收效甚微,难以达到盈利预期。


  近年来,汇通天下适时调整了策略,不在以“中国配货网”为主进行市场开拓,而是借助这一平台的资源,进行业务转型,开发与GPS相关的信息服务项目了。


  此外,还有更多的企业开发了配货信息平台,也有企业开发了提供配货信息服务的软件,有的企业与地区政府合作开发了地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核心业务模式也是想提供配货信息服务,目前也有众多的配货网站在艰难运营,但商业模式清晰,实现盈利的全国知名的配货信息平台还没有脱颖而出。


  对上述国内部分企业探索公路物流信息平台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分析,但大都说不到点子上。事实上探索中国配货信息服务也确实面临着众多问题,各个企业失败的原因也各有不同,很多不可预知的因素难以把握。


  不过,中国配货市场的信息服务需求是实实在在的,市场空间是巨大的,要进入这一市场,现在看再走老路可能还难以成功,必须进行全新的商业模式创新,走出一条新路来才行。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