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物流行业正在成长,也在蜕变,在新兴技术的加持下,智慧物流如何建设?下一步将落子何处?
一、快,不是惟一的目标
随着电商经济越来越发达,作为线下的服务承载,物流行业的发展都放在一个“快”字上。
行业竞争的加剧,电商C端客户的需求导向,使“以快为主”——保证商品的及时送达,成为了当前物流行业一个非常直观的发展趋势。
从服务履约到智慧物流,快都在成为物流行业的重点。京东物流的“当日达”和“次日达”承诺,成为京东商城在电商领域的一个绝对竞争优势。
菜鸟网络所看准的智慧物流也正是不断地往“快”的方向发力。如基于AI所推出菜鸟语音助手,便希望能帮助快递员节省联系客户的时间,专心派送,提高投送效率。
但是,以快为主,是否就是智慧物流的惟一落子点呢?单纯的追求快,或许并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用户需求。
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关键一环,物流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与社会生活的权重越来越大。随着互联网将用户的需求加速对接转化,线下的货物配送与服务也迈向新的阶段,快,将不是惟一的指标。
二、生态,智慧物流新赛道
智慧物流实现物流系统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如京东物流无人仓“亚洲一号”,苏宁的“仓到仓的无人解决方案”,除了大量应用领先的智能装备,还需安装一颗智慧的大脑,从核心系统获取所有运营数据,实现所有环节智慧运行和匹配。
智慧物流让物流行业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在“新基建”的大背景下,智慧物流将重塑物流行业的未来。基于新基建构建的智能化、数字化、可视化的生态物流体系,将成为物流行业抢位的新赛道。
智慧物流要跳出“货物流通”窠臼。
随着用户需求的变化和新兴技术的加持,物流需要更快的反馈能力和支援能力,后端的货品交予机器,前段的服务交予人员,使得物流不仅是货物的流通,更是人际的交互。物流服务也不局限产品的配送,更是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提供。物流更多地从整体切入,回归到全链条消费者的物流服务体验上。
如今,当我们再重新观察物流品牌企业的发展时,可以看到,物流配送的服务边界在不断消融,物流不再只是做配送的服务。
近几年,多家大企业布局物流,成为一个市场常态。各大企业的物流品牌都经过这样的路径:从企业物流到物流企业,从封闭平台到生态开放平台。
在菜鸟网络上,阿里的品牌生态影响力也在凸显,以生态为核心的物流企业正成长为一个多元品牌。因为消费者的需求是多样化的,需要各类资源方的共同参与,需要基于用户需求吸引不同的生态方,共同为消费者的体验迭代做解决方案。从物流品牌维度上,需做得足够开放,从而完成从物流平台企业到物流生态企业的转变。
新时代的物流产业竞争也不局限于产品的配送,科技的应用、服务的扩展、生态的支撑等等都将化为一个物流品牌竞争力的考量标准。在加快智慧物流发展的道路上,企业必须突破行业边界,构建多层次、多要素联动的产业创新生态。
智慧物流,不仅是物流,更是链接前端用户和后端工厂的重要节点和纽带。
商品生产后通过仓配体系,最终落在物流送装一体服务上;来自前端用户的个性定制化需求也可以通过这个节点传导至后端工厂。这一纽带的关键是智慧物流体系对消费者的响应能不能做到无缝衔接。
不同于传统物流将产品送到即可,智慧物流新生态深度连接用户、工厂和服务人员,构建了一个全流程零距离交互的场景生态平台,可以及时获取用户反馈,推动各个环节围绕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多样需求,提供场景物流方案并不断迭代。
在智慧物流的实践中,仓不再是产品的“过路站”,物流也不只意味着“运输线”,而是根据用户需求不断迭代的场景物流。通过按约送达、送装同步、成套送装等生态物流服务,完成从用户到终身用户的转变,通过创造用户最佳体验,沉淀大量的终身用户。
智慧物流提供连接前端用户和后端工厂的全流程、全场景,定制化的物流服务解决方案。
过去物流主要是支持商流发展,而如今物流对商流也起到了拉动作用。
物流成为网购过程中与用户直接接触的关键环节,物流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用户的购物体验和购物行为。凭借对智慧物流的创新,实现了物流效率的提升,以科技赋能用户体验,沉淀用户,增加商流。
将企业物流转变为物联网时代开放的场景物流生态平台,实现从商品配送向终身用户交互迭代以及从交易平台向交互生态平台的迭代,这就是新赛道。
但是,智慧物流最终还是要回到满足消费者的体验上,科技化、智能化、数字化,都只是其提高体验的手段。
在消费者那里,零售的内涵始终没变,性价比、商品丰富、品质保证,至于你用哪种方式送到消费者手里,涉及到的是怎么设计用户体验的问题
智慧物流新赛道,服务用户初心不变。无论是技术的创新、系统的升级,还是仓配的无人化发展、设备的智能化应用,都是为了不断提升物流服务的基础能力。而深度了解用户需求,破解用户的痛点,为用户创造最佳体验,是物流企业一直未曾改变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