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墙内的智能物流技术加速变革

2020-07-03 14:50

企业对物流机器人的需求主要表现在降本增效、填补劳动力缺口、抓住业务机会等方面。物流机器人及系统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从最初的电商、物流行业,延伸到运行环境更加复杂的制造行业,促使导航定位、自动避障、调度系统等各项技术加速变革。

640.webp (47).jpg

电商企业面对海量SKU、海量订单的高效率、柔性化处理需要,依靠仓储自动化系统提供支撑,近年来催生了一大批物流机器人企业。成立于2014年的上海快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快仓”),基于自主研发的导航定位、路径规划、运动控制等方面技术,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智能物流机器人+智慧大脑操作系统”,凭借强大的技术基因和实干精神脱颖而出。“四面墙内智能驾驶——让人类不再搬运”,是快仓创始人、CEO杨威提出的公司愿景。为实现这一目标,他带领团队不懈努力。在数百个项目的积淀中,杨威对物流机器人市场需求变化与技术发展趋势形成了自己的观点。

640.webp (48).jpg

杨威 上海快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CEO


我们预测,5年后,企业要建设一个智能仓库或工厂,不可能没有物流机器人系统,它是名副其实的 “新基建”,工业4.0的基础设施。这将为物流机器人行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


记者:在你看来,客户对物流机器人系统的需求发生了哪些变化?


杨威:可以说,在电商多品类货物分拣、服装退货、制造业零部件超市与物料上线等很多环节,物流机器人及系统都非常好用。不过,不同客户的诉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化:


降本增效是客户使用物流机器人的基本需求。在大规模搬运的场景,物流机器人的战斗力非常强。例如,我们的一个零售行业客户物流中心有4个楼面,每个楼面8000多平米,原本每个楼面需要大约40人,现在每个楼面配备20多台物流机器人,只要5个操作工,就能完成全部任务。


填补劳动力缺口是另一个主要诉求。近年来,搬运工这类重复劳动的岗位面临劳动力紧缺的局面,在新冠疫情暴发后进一步凸显。我们的一个医药行业客户,全面复工前员工非常少,但还是能每天配送超过500万只口罩,因为企业内部物流环节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


第三个方面的诉求是抓住业务发展机会。就像我们的一个劳防用品制造业客户,工作环境很恶劣,高温、气味刺鼻,根本无法依靠人工来完成生产,因此引入了物流机器人及系统,与产线进行无缝对接,从而实现安全高效生产。


不可否认,快仓创业初期时,一些客户把物流自动化系统当作展示项目。但今天大家已经把物流机器人当作工具,用不用,主要看ROI(投资回报率),机器人能帮自己省多少钱。同时,因为快仓的整个系统能力、产品能力、成本控制能力都和两三年前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我们很多行业的ROI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客户预期,因此行业复购率和客户复购率出现双高。


其实,四面墙内(仓库、工厂等)的物流自动化、智能化升级,给客户带来的价值不仅在ROI上可以看出来,管理成本、劳动强度、基层员工满意度等也是价值组成部分。


640 (2).png


记者:近年来国内物流机器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与产品价格下降也有密切关系吧?


杨威:是的。对于物流机器人及系统企业来说,成本控制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技术能力,这里技术的含义是比较多元的,分多个层面,从设计端开始,到生产制造端、品质控制端,再到供应链端,包括:(1)产品设计的模块化、一体化;(2)生产制造能力提升;(3)供应链掌控能力的提升,其中包括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


记者:随着AI、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物流机器人技术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技术升级给客户带来怎样的价值?


杨威:物流机器人及系统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从最初的电商、物流行业,近年来延伸到运行环境更加复杂的制造行业,这也促使各项技术加速变革。


首先是物流机器人导航定位技术。相比电商仓库,制造业企业的环境更加复杂,多种设备混场使用且密度大。如果采用二维码导航技术,一方面可能因二维码受损而导致导航系统失灵,另一方面可能因原定路径被其他设备占用而必须重新规划路径。针对制造业企业的痛点问题,我们自主研发了激光SLAM导航技术、地图融合混合导航技术,使物流机器人在没有任何辅助导航标志的情况下自主规划路线,不仅能在未知环境中自主移动,还能在这个过程中自我学习和优化,因此客户无需对使用环境进行任何改造。同时,使物流机器人具备多种混合导航模式,可自由切换SLAM、纹理、二维码、IMU、UWB等多种导航方式,是快仓正在实现的目标。


其次是安全避障。制造业企业使用物流机器人通常需要解决人机混场的安全问题。快仓的智能物流机器人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深度摄像头、激光雷达等多传感器融合,通过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进行环境感知,实现机器人的自主避障绕行。这其中所使用的技术由快仓自主研发。


再有就是机器人系统调度。多种自动化设备的衔接和控制,多产线、多片区、多楼层使用物流机器人,根据生产工序和节拍配置或变更物料供应顺序和时间间隔、搬运目标点,也是制造业企业会遇到的一系列难题。快仓自主研发了“智慧大脑”EVO系统,实现智能调度(如,跨场景、跨楼层调度同一类型机器人,让物流机器人和机械手、输送线、无人叉车等联动)。这其中用到机器学习算法技术,该系统还能根据历史业务数据和作业量预测自动调整算法。


此外,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发展也会给物流机器人行业带来重大变革。


记者:请介绍快仓近年来的技术研发重点与成果。


杨威:作为智能物流机器人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快仓致力于用人工智能、物联网、自动驾驶、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物流机器人和智慧大脑操作系统。公司核心团队由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硕士和博士组成,现有员工超过400人,其中研发人员占60%以上。快仓已获得及申请169项国内专利,其中包含82项发明专利、68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9项外观专利,已申请19项PTC国际专利。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