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工智能逐渐变成商业基础设施,每个传统行业都蕴藏着巨大良机。智慧物流领域“无人化”时代不可避免的来临了,无人仓将在智慧物流中发挥重要作用,代表着智慧物流的明天。
关于未来物流的一切想象,或许都将在各大公司近年推出的无人仓中找到答案。
一、智能化仓储进入“无人模式”
智慧物流最核心的环节是什么——是仓储,无人仓带给智慧物流发展很多想象力。
智慧物流与传统物流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仓储环节上,换句话说,无人仓储的进步就等于是智慧物流的进步。
不难发现,基于仓储的管理正成为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因为仓储总是出现在物流各环节的接合部,同时仓储也是解决物流各环节之间不均衡的手段。
无人仓并不是简单的机器取代人,而是从入库、存储、拣选、包装、分拣、装车等全流程考虑,系统化的解决物流仓储问题。
无人仓,通过运营数字化、决策智能化和作业无人化,实现物流系统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无人仓技术成为智慧物流的关键技术。
智能仓应用移动机器人、可移动货架、补货、拣货工作站等系统,但无法实现100%无人操作,仍需要人工与机器配合操作。无人仓达到100%无人仓化,在仓库操作场地中将由人工智能结合机器人技术运作,从而实现无员工状态。
数字化转型给物流行业带来巨大变革,自电商兴起后,智慧化、数字化智慧物流体系成为发展趋势,无人仓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物流业千古不破的底层逻辑就两个:效率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其实,无论是技术的创新、系统的升级,还是仓配的无人化发展、设备的智能化应用,都是为了不断提升物流服务的基础能力
省时省力是无人仓的优势所在,做到标准化、模块化可以和更复杂的物流系统对接,保证仓储稳定高效的运转同时降低运营成本这是无人仓的目标所在。
在发展中,如何加快技术升级、降低运营成本、对消费者进行精准服务,是无人仓应用的制胜关键。
电商是近年来发展最快、规模扩大最迅猛的产业,其规模的快速发展和碎片化的海量订单,依靠传统仓储管理和运作模式难以及时、准确进行处理,从而推动着仓储管理向智慧化、无人化发展。
因此,包括京东、阿里和苏宁在内的电商公司,他们在智慧物流的进展中,主要的华章也集中于智慧仓储的部分。京东是最先达到100%无人仓化。
仓不再是产品的“过路站”,物流也不只意味着“运输线”,而是根据用户需求不断迭代的场景物流,以无人化的仓库,演绎着有情的服务。
二、无人仓背后的技术与创新
简单地说,无人仓有两大技术基础:无人装备和智慧大脑。机器人是无人装备的代表,而智慧大脑则是无人仓的中枢。
1、机器人是无人仓中的主角
多样的仓内机器人品类能够匹配更多的仓内应用场景,也是无人仓得以实现的重要支撑。
无人仓的最大特点是对于机器人的大规模、多场景的应用。在无人仓的整个流程中,从货到人到码垛、供包、分拣,再到集包转运,应用了多种不同功能和特性的机器人,而这些机器人不仅能够依据系统指令处理订单,还可以完成自动避让、路径优化等工作。
无人仓中的机器人,已不是传统的工业机器人,而是进行了智慧赋能。京东无人仓采用了大量智能物流机器人进行协同与配合,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图像智能识别、大数据应用等诸多先进技术,对传统工业机器人赋予了智慧,让它们具备自主的判断和行为,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商品类型与形态,完成各种复杂的任务。
比如,视觉持术为机器人装上眼睛。京东分别使用了2D视觉识别、3D视觉识别、以及由视觉技术与红外测距组成的2.5D视觉技术,为这些智能机器人安装了“眼睛”,实现了机器与环境的主动交互
仓储机器人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实际运行的优化,成为行业未来关注的重中之重,因为无人仓是智慧物流的未来发展方向,仓储机器人是其中的基础。
仓储机器人市场空间巨大。据有关调研数据显示,全球物流机器人市场将从2014年的160亿美金增长至2020年的313亿美金,市场空间巨大,仓储机器人未来在中国的发展潜力相当可观。
2、智慧大脑是无人仓的中枢
无人仓技术除了大量应用领先的智能装备,还需安装一颗智慧的大脑,在这颗大脑的指挥下,所有智能装备从核心系统获取所需要的运营数据,实现所有环节智慧运行和匹配。
可以这样说, 是“智慧”赋予仓储的更多能力,例如嵌入了智能控制与通信模块的物流机器人技术、嵌入了RFID的托盘与周转箱、智能穿梭车与货架系统等智能技术。
再看两个例子:
京东昆山无人仓的主系统是由京东集运研发部自主研发的定制化、智能化的设备管控系统——DCS智能管控系统,其中包含自动分拣机调控、无人AGV搬运调度,RFID的信息处理等,全场所有任务指令均有DCS系统中枢管控。
近日,由日日顺物流建成的大件物流行业首个智能无人仓正式在青岛启用,该智能无人仓,采用了视觉识别、智能控制算法等人工智能技术做为智慧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