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末端配送,欧美国家如何创新?

2020-12-01 11:43

  欧美快递末端配送创新对中国快递行业的启示

      欧美快递末端配送创新

  欧美现代快递、装备制造业发展历史比我国要早100年以上,在业务规模远不及中国的今天,其在快递领域商业模式、技术装备等方面的创新仍值得我们关注与学习。

  2001年,DHL包裹站(Packstation)在德国试运行;2010年,爱沙尼亚邮政启动自助包裹密码箱系统试点;2011年,澳大利亚邮政与Telezygology公司试运营包裹自助服务终端;2012年底,Google收购加拿大包裹收寄自助终端的初创企业BufferBox;2014年,芬兰邮政将首台PackRobot包裹终端投放于其在爱沙尼亚的包裹网络……现如今各种尺寸规格的包裹自提柜在欧美快递、邮政、零售等行业中得到应用。

  2015年,由荷兰公司Flevobike开发的Cubicycle进入DHL网络;随后,DHL在Cubicycle基础上开始尝试新型末端配送系统。这套配送系统的硬件装备主要包含City Hub、Container和Cubicycle三个部分。City Hub是一个定制的“集装箱拖车轨道”,装了City Hub车辆底盘上可装载4个Container货运箱;Container是标准可交换的货运箱,箱体下有导轮,用于在City Hub和Cubicycle间快速转换,内设简单双层货架,容积1m³;Cubicycle是一种可拆卸卧式货运四轮车,该四轮车最大载重125kg,电动助力续航里程50km。每个City Hub对接2~3台Cubicycle,每天配送140~200个包裹。

  这套系统的基本运作流程为:①Container在DHL运营中心预装好;②Container装载在City Hub上;③Van将装有Container的City Hub牵引至配送地区;④Container从City Hub上换装到Cubicycle上;⑤快递员骑乘Cubicycle将包裹送达客户手中;⑥Container逆向回到DHL运营中心。DHL使用这套系统进行小件包裹配送,较大包裹则使用电动货车进行投递。

  使用这套系统给DHL带来的好处有:①提升派送效率,相较于传统货车可以绕过交通拥堵地区、进入窄街小巷,对比各种其他非机动运输工具其可装载包裹数量更多;②降低派送成本,总成本不及普通送货车辆的一半;③实现绿色派送,极大降低了末端派送中碳排放。目前这种方式已经在荷兰、瑞典、台湾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推广使用。

微信图片_20201201113651.png

德国公司RYTLE提出“最后一英里”物流概念与DHL的City Hub非常类似,其解决方案包含 City-HUB、MovR、BOX和APP四个组件,相互协同完成配送作业。City-HUB是可拆卸货厢,通过液压支架升降高度,可以放在车位上,长宽高为3.7m*2.55m*2.65m,可装载9个BOX,可作为微型仓库使用;MovR是专业货运自行车,长宽高为2.7m*1.2m*2m,自重134kg,最大载重180kg,装有2台电驱动装置,最高时速25km/h,配有5 km/h实际启动辅助装置,有倒车档;BOX是带有滑轮装置的货运箱,长宽高为1.12m*0.8m*1.9m,容积约1.7m³,内部暂未设置货架;APP提供HUB、MovR、BOX的连接与跟踪,线路规划,与客户联网等功能。

  设计配送流程主要为:①在处理中心将货物装进BOX,BOX置入City-HUB ;②配送卡车将装有BOX的City-HUB运输至市中心;③将BOX从City-HUB中放置在MovR上;④快递员骑乘MovR前往客户处送货;⑤BOX原路返回。2020年,曼恩商用车和RYTLE公司共同提出的“最后一英里”概念赢得了评选委员会的青睐,获得“环保-协作”类别组冠军。值得一提的是UPS也曾采购过RYTLE的MovR车型。

image.png

  Cubicycle、MovR之外,欧美国家在货运三轮车的创新还有UPS尝试的Cargo Cruiser、DB Schenker使用的Cargo Bike和大众汽车研发的Cargo e-bike等。

image.png

  除了以上几种末端创新以外,欧美快递末端也在尝试通过住宅包裹投递箱、无人机、无人车、汽车后备箱和捎带投递员等形式解决快递末端的配送难题。

  欧美快递末端配送创新的驱动因素主要有:(1)客户产品结构改变,从以工业品为主逐步变为电商消费品为主,2020年新冠疫情极大推动欧美电商进程;(2)收入成本逻辑改变,送工业品的丰厚利润被送电商消费品的微弱利润所取代,必须在成本端进行改善,原有执行末端派送的Truck、Van等配送工具无法支撑配送低价值包裹的低成本要求;(3)道路通行环境改变,大中型机动车在日益繁忙的道路上堵塞时间越来越长,也无法进入高密度住宅区进行派送;(4)企业社会责任改变,今天企业的社会责任更多的是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和环境友好发展。低成本、灵活好用、绿色环保的末端派送工具成为时代必需品。

  中外快递末端配送对比

  中国快递末端配送整体上仍处于向欧美学习的阶段,并逐步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快递末端配送服务。

  2010年,中国邮政投放运营了中国第一台智能包裹投递终端;2012年,三泰电子推出“速递易”业务,在小区、写字楼、学校布放快递柜;2016年,东城电子基于PackRobot独立研发出中国版超大型包裹自提柜;2018年,迅泰科技推出太阳能移动快递柜;2019年,我国主要城市智能快件箱投放数量达到40.6万组,箱递率超过10%。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快递柜使用国家。

  国外快递柜的投资方式主要有政府投资、物业投资和快递企业投资。政府投资的快递柜属于公益属性,不向公众收费;物业投资的快递柜使用费包含在物业费中;快递企业投资的快递柜主要是自用,成本内化。中国快递柜的投资方式主要由第三方投资,开放使用,政府及物业的介入度较低,2020年快递企业自投自用的情况明显增加。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