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智慧交通发展新模式

2023-05-22 17:45

  1.jpg

图片来源:网络

  每到节假日,出行人数叠创新高,然而,我国交通领域承受住了压力,较好地完成了任务,其中智慧交通功不可没。其实,随着交通与经济、社会生活的深度融合,智慧交通越来越彰显出其重要作用。交通是物流的基础,物流人更关心智慧交通的发展。本文从智慧交通发展逻辑角度,谈几点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需求是基础

  交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关系到国计民生,服务着亿万群众,连接着千城百业,展现着经济运行现状,折射出产业结构之变,有经济社会的“先行官”之称,人民大众朴素的认识——“要治富,先修路”,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

美图111.jpg

  随着人类生活对于交通运输的依赖性日增,世界各国无不努力发展交通智慧化,我国在交通强国战略和新基建的政策叠加下,智慧交通正在成为备受各方关注的热词。进入“十四五”以来,智慧交通市场增长更快,大规模级别的智慧交通项目建设有加速发展趋势。

  “智慧交通”一词起源于2008年IBM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其内涵是集成高新技术,实现人、车、路、环境4要素的全面感知、协同互联。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交通智慧化势在必行,目前正处在智能交通向智慧交通过渡的关键节点上。

  强有力的政府是我国的制度优势,智慧交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项目,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以其远瞻性来确定智慧交通系统战略定位,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智慧交通体系框架。

  交通基础设施运营者对提高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及安全方面日益精细化、综合化、多样化的需求不断释放,加速了交通智慧化的步伐。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车辆自身的感知能力,还需要对有限的道路资源、动态的车辆进行最优化的分配,这就需要“智慧”来完成。

  交通运输,既要保障“大动脉”通达,更要注重“微循环”通畅。无庸讳言,我国整体物流效率不高、产业物流供需适配性不足等问题仍存在,这是因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取得显著成绩,但在城乡区域间还存在弱项,因此,进一步加强铁路、航空、港口、园区/场站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智慧化升级迫在眉睫。

  智慧交通,城市是重点,特别是一二线城市,普遍存在着道路拥堵、交通供需不平衡、人口交通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等诸多难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以真实需求为牵引,为智慧交通技术研发验证和推广应用搭建开放平台,助推智慧交通系列应用场景实现商业化落地。

  我们常谈数字经济,它改变了出行和货物运输需求,智慧交通就是发展适应这种变化的运输组织方式。

  推动智慧交通的发展,提高交通系统的智慧性已成大势所趋,我国交通发展正逐步由追求规模速度转向注重效益质量,即从智能交通市场需求向智慧交通市场转变。

微信图片_20230512104726.jpg

  交通基础设施具有投资规模大、落地见效快、综合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特点,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是扩内需、稳增长、促就业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智慧交通建设恰逢其时。

  目前,我国交通强国建设步伐提速,一批重大工程和枢纽建设稳步推进,中国交通智慧化将进一步提升,为经济增长增添源动力。可以相信,智慧交通,正向我们走来,其路也遥,其形也彰。

  二、技术是保证

  所谓智慧交通,需要具备一定判断、创新、自组织能力,需要是智慧型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这都需要新技术的加持,前沿科技的赋能,因此说,技术是保证。从另一个角度说,我国交通正从运力时代步入算力时代,这就要求强化前沿关键科技研发,推动新技术与交通行业的深度融合,迭代和创新。

微信图片_20230512104755.jpg

  信息技术、电子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等等都是智慧交通融合的要素。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边缘计算、数字孪生、雷视融合以及 V2X 等关键技术,成为智慧交通发展的必然选择。交通安全、交通管理及交通服务等多方面都需要技术的强大赋能。

  对于智慧交通,技术是保证的突出正向例子莫过于北斗的应用。我国北斗技术在交通上的应用,带来了交通智慧化的极大升级。

  2020年7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通,定位精度十分优异:全球范围定位精度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通过北斗+5G两大新基建设施的彼此增强、互相赋能,形成无缝、高精度、高可信的PNT(定位导航授时能力)服务能力,可为交通提供导航定位和通信数传两大类服务。

  人们依靠智慧手机与车载卫星导航功能、使交通运输服务的优质性及多样性逐渐展现。北斗系统在交通运输行业的推广应用,已从小范围试运营阶段向大规模应用阶段过渡,逐渐成为智慧交通日常场景,助力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智慧物流蜕变,对交通形态和物流方式产生巨大革新。

  北斗还可用于隧道、桥梁等基础设施的健康监测,用于公路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勘测、规划,都有助于智慧交通的进步。

  反向例子是自动驾驶,常出现于媒体上的自动驾驶,为什么落地这么困难?因为,只有基于车路协同的自动驾驶,才能安全驶入快车道,否则,其落地将成一句空话。从自动驾驶到无人驾驶,车路协同占有重要位置。

  也就是说,自动驾驶是一个已经在全球讨论多年的领域,只有基于车路协同的自动驾驶,才能安全驶入快车道。

微信图片_20230512104755.jpg

  车路协同?简单地说,就是车的任务分配给车,路的任务分配给路,按照各自的优势做好合理分工和紧密配合。

  车,人们都熟悉,前沿是自动驾驶;而路,作为现代交通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智慧化主要部分,应该有四个基本功能和要求:一是感知能力、二是传输能力、三是计算能力、四是应用支撑。

  美国从1994年即已着手推动智慧高速公路系统,目标是希望能藉由智慧交通技术,使得车辆得以实现无障碍自动驾驶。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