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十年 , 弃轻从重

2023-05-31 21:18

    恰逢菜鸟十年,阿里在财报中透露了菜鸟高飞的野心。接下来,菜鸟将启动探索上市进程,预计在未来 12-18 个月周期内完成 IPO。

  作为中国物流数智化先行者,菜鸟在过去十年之间不断蓄势,直至宣布上市计划,菜鸟的独立姿态越发明显。节点转换之际,也能看到菜鸟在商业模式上的迭代升级,自身定位逐渐清晰。

  如果说电子面单和菜鸟驿站,为菜鸟网络建立了牢固的物流数据壁垒和末端生态壁垒,以相对较轻的平台商业模型撬动阿里物流版图,那么在产业端和体验端走向纵深的情况下,菜鸟网络的壁垒效应开始走弱。

  为了稳住市场份额和电商协同生态的可持续,阿里在菜鸟问鼎末端霸主之后,重新调整了菜鸟的战略定位。菜鸟 CEO 万霖此前宣布菜鸟网络的新定位," 客户价值驱动的全球化产业互联网公司 "。

  新定位更注重用户体验和产业渗透底色,而这正是菜鸟网络需要补齐的短板。围绕新定位,菜鸟舍弃了 " 不做快递 " 的初衷,变成亲自下场做直营物流,重投仓配和运力,从配送时效、配送体验、配送场景直冲其他快递物流企业腹地。

  自此,弃轻从重的菜鸟,开始了一场比拼顺丰、京东的新战役。另外,菜鸟还动员末端渠道资源,凝聚通达系力量,全线启动对阿里系之外的物流势力的反扑。

  菜鸟模式渐重,目的在于既能满足客户对物流的时效和上门需求,尽可能减少用户流失;又可以反哺阿里数字商业,通过提升物流体验,增强天猫淘宝的用户粘性。

  然而,菜鸟重塑竞争力并非易事。一方面,从当前物流市场格局看,京东、顺丰盘踞中高端市场,通达系覆盖低端和长尾份额,整个供给端已十分充足,行业规模效应和边际成本递减强化,菜鸟自营网络作为新进入者若想突围,必将付出巨大的补贴和投入成本,而这也可能延长扭亏周期。

  另一方面,物流体系内替代者威胁犹存,主流快递企业率先搭建的自营网络,无论是品牌粘性还是仓配基建成熟度,都优于菜鸟。菜鸟虽然依托淘宝天猫生态,给自营物流匹配得天独厚的场景资源,但外部客户的获取面临京东、顺丰等先发者的排挤。

  多重困境压身,菜鸟的策略迭代也充斥着谨慎和无奈。如在最核心的时效指标优化上,菜鸟上门与时效很难兼得,它似乎倾向于采取分层次满足时效需求,以及先上门后时效的策略。

  但上门已成物流行业标配,落后的菜鸟想扭转客户购买认知,最终也要转向配送效率指标,这也意味着其必须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人力资源建设仓储、同城配送、干线物流等配套设施。

  转型之路道阻且长,但乐观的趋势也开始出现。最新财年业绩显示,菜鸟亏损收窄,高占比的国际物流业务增势延续。万霖在全员信中号召全体员工 " 秉持菜鸟之心,超越鸿鹄之志 ",下一个十年把菜鸟打造成全球领先的综合数智物流集团。

  愿景一如既往的宏大,但想在存量之中夺回失去的十年,谈何容易。

  十年,再造菜鸟

  十年前,阿里联合 " 三通一达 " 等企业组建起 " 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 ",阿里将之取名为 " 菜鸟 "。彼时,马云谈及菜鸟更多呈现出社会责任的底色,并坚称阿里永远不做快递,不会抢快递公司的饭碗。

  十年后的今天,菜鸟选择再造菜鸟,企图重拾菜鸟在物流配送中的掌控力。一个具体的变化是,菜鸟在体验迭代过程中,商业模式逐渐趋向自营化、物流化,不再局限于末端的代收快递业务。

  首先,加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一方面,为增强自有物流能力,菜鸟加大运输网络建设。目前已有超 20 万个快递网点,配送覆盖区县 2700 余个,专业运输路线 600 余条,合作的运输车辆已达到 23 万。存量已成规模,菜鸟也着手入局的自营车队业务,扩大增量。

  另一方面,8 年间菜鸟持续加大力度建设实体仓储,广布供应链设施平台和节点,已在全国建设 7 个仓配枢纽,物流园覆盖 30 多个城市,园区项目超 50 个,7000 个共配中心,仓储总面积达 3000 万平方米,主要集中于中东部地区,掌控全国物流核心环节。

  开发启用信息化 WMS 仓库管理系统,利用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建立基于仓储设施的数据应用平台,将工厂物流与仓储物流通过自动化设备紧密结合,同步仓储数据与市场信息,大幅度提升仓储管理效率。

  数据显示,实体仓储+信息仓储的智能大仓储摸式,使仓储运营成本降低 30%,存周转率提高 20%-60%,销售增长率提升 5%-30%。

  在国际业务方面,瞄准跨境电商这一增量市场,菜鸟率先在核心关口布局集运仓,和自主运营的数字物流中枢 eHub、优选仓、中心仓、海外仓等,并和全球 50 余个港口合作建立了智能清关系统,日均处理跨境包裹量超 450 万件。

  2023 年 3 月以来,菜鸟在海外最大的客户速卖通订单量同比增幅 50%,进一步打造世界性的物流枢纽,为国内商家打通国际通路。

  其次,提升多场景服务体验。

  菜鸟的配送服务优化主要集中两个维度,一个是时效和送货上门体验优化,另一个是多元场景的拓展和渗透。

  电商行业的内卷,已经从卷货架变为卷体验。其中,物流配送作为用户体验的重要支撑,在电商企业的攻防之势中被推向台前。

  看到京东物流对电商,乃至快递市场的渗透加深,阿里决定把菜鸟打造成物流配套基础设施的先锋队。一改末端角色,以送货上门为抓手,重塑淘宝天猫服务体验,守住阿里物流版图的基本盘。

  从菜鸟的升级动作可以看出,送货上门的战略优先级提升,菜鸟送货上门服务的落地路径有三条:菜鸟直送、菜鸟驿站、聚合按需配送。

  除了送货上门,时效也成为菜鸟战略优先级。今年一季度,菜鸟供应链搭建了 " 优选仓配 "" 智选仓配 " 能力组合,其中优选仓配提供了半日达服务,智选仓配提供了次日达服务。

  优选仓配主要依托自营仓和自营配能力,而智选仓配主要由菜鸟自营仓联手通达系配送网络构建,如申通快递。618 大促开启,菜鸟宣布自营优选仓配全面开放招商,这意味着菜鸟配送时效已开始向阿里自营业务以外的商家渗透。

  从服务优化的驱动力看,菜鸟自营配送成为服务体验优化的核心配送力量。目前,阿里在天猫超市、天猫国际等自营电商业务中,全面推进菜鸟直送服务,此前的 " 丹鸟 " 配送也更名为菜鸟直送。这意味着,阿里正在培育自营配送品牌,叫板京东物流、顺丰等物流品牌。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