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布局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有望成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有人说,2024年是低空经济元年,借此东风,物流业将有怎样的机会?无人机配送将有什么样的发展呢?
一、低空经济成风口
近来,一个有点陌生的新词见之于政府的报告与新闻稿件上,那就是低空经济,包括北京、广州,重庆、四川、浙江、安徽、深圳等在内的多个省市,纷纷提出要积极布局低空经济。
“低空”的概念,通常指距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离在1000米以内的空域(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和实际需要可延伸至3000米),低空经济的价值在于:它在传统地面空间和中高空空间、太空空间的基础上,挖掘了一个新的空间范围,加以利用,形成产业。
低空经济是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低空经济既承继了传统通用航空业态,又融合了以无人机为支撑的新型低空生产服务方式,依赖信息化、数字化技术赋能,形成了一种容纳并推动多领域协调发展的极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经济生态。
当前是低空经济黄金窗口发展期,为促进低空经济行业发展,中国颁布了多项关于支持、鼓励、规范低空经济行业的相关政策。各省市为抢占低空经济新高地,吸引相关企业建厂落户,也纷纷出台利好政策。
2023年12月,深圳出台了全国首部低空经济产业促进专项法规,广州,芜湖,都出台了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
2021年2月,“低空经济”概念首次被写入国家规划,2024有望成为发展元年,但各省市在布局低空经济时,需要充分调研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找准发力点,避免盲目跟风和投资浪费。
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离不开市场要素、空域要素、政策要素、技术要素和安全要素各方面的促进,通用航空是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国通用机场已达399个。
毫无疑问,低空经济将成“新增长极”,据预测,到“十四五”末,我国低空经济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值将达到3至5万亿元。“低空经济圈”不仅正孕育万亿级产业规模,而且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重要引擎,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
由于低空经济是综合性经济形态,需要从外部环境、场景应用等多方面综合推动促进其发展,目前推进的“路空一体”强调 “低空经济”“路网经济”“数字经济”“交通运输领域”四网融合的重要性。
低空经济属于“新质生产力”,是战略型新兴产业,是国家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对于国家来说,在新赛道上不能掉队,激发市场力量,提供政策保障。
由于“低空经济”是开创性的新业态,前进的道路上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更完善的管理制度、更有效的技术手段,才能支撑起低空“异构、高密度、高频次、高复杂性”的大容量融合飞行。
美国、欧洲和中国对低空经济的行业支持继续加强,但支持的侧重点和力度在逐步调整。我国目前从空域开放、产业支持、适航认证多个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政策支持,预示着我国低空经济领域的重视程度以及潜在发展前景。在政策和资本的助推下,我国低空经济产业的想象空间正在被逐步打开。
二、产业链共谋发展
梳理低空经济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与核心零部件领域,中游低空经济行业包含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与综合服务,下游为各种应用场景,包括旅游业、物流业、文旅业与巡检业等。
也可以这样说,低空经济产业链由上游的生产制造端、中游的服务运营端,以及下游的应用端共同构成,可概括为围绕低空飞行的制造、飞行、保障、综合服务等四大板块,都属于低空经济产业链。
低空经济具有辐射面广、产业链条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等特点,这使得低空经济在促进上中下游产业联动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低空经济以通用航空产业为主体,以无人机产业为主导,广泛体现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中。起降、通信、充电等低空基础设施建设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
在低空经济的产业链中,截至2023年底,相关企业数量超过8000家,且还在呈上升态势,沿海地区分布最集中中国低空经济产业链;不同城市在发展低空经济时,面临不同的产业基础和发展阶段,作为中国的无人机制造业高地,深圳“向天发展”的底气来自其完整的无人机产业链。
产业链中的每一环节,都在低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高能量密度电池技术被航空界认为是提升电动飞机续航里程的关键性技术,目前,电池厂商开始布局适用于电动飞机的高能量密度电池。
发展低空经济,最重要的是安全,而安全,首要是能感知无人机在什么位置,由于低空,雷达的优势并不明显,所以在低空经济的产业链中,通感技术很重要,针对低空飞行进行探测和管理,这个手段,就是通感一体。目前,通感一体的技术还面临挑战,但有为数不少的高科技企业已布局其中。
需要重视的一点是,随着低空经济成为风口,航空、汽车、物流、新能源企业利用已有业务优势切入低空经济产业链可能引发洗牌,谷歌、腾讯都在投资或收购跑步入场。
比如小鹏的飞行汽车,其实就是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的一种,eVTOL的制造生产的标准目前介于汽车和民航客机之间,汽车企业可发挥原有的产能/产线优势。得益于电池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与新能源汽车“内卷”带来的产业优势,eVTOL可以说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行业,国内多家头部eVTOL创企相继完成技术验证与首飞测试。
低空经济的一大优势在于立体,核心是飞行器和各种产业形态的融合,延伸拓展“低空+应用”“低空+服务”产业链,空间很大,我们相信低空经济产业链能够成型成势,其商业价值确定性基本不再被挑战,中国低空经济即将迎来梦想照进现实的一刻。
三、主导产业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