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质生产力,政府工作报告是这样设定KPI的

2024-03-08 16:41

 640 (3).png

  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是从各个地方到各个领域的共识。从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到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从官媒外媒的报道到代表委员们提出的议案提案,新质生产力一词频繁出现。在3月5日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着重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并将其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

  政府工作报告也从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三个方面,对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了阐述与部署。具体是哪些新兴产业,报告更是具体点名——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怎么看政府工作报告?和往年重复或者变化不大的部分,可以暂时略过;最重要的,是找不同,看变化。

  比如,今年报告首提量子计算,这一点颇出人意外。因为量子计算依然处于一个实验性质而非落地性质的方向,创业企业不少,但业内并没有很快出产业成果的期待。量子计算成为热词,意味着高层对于量子计算的进展程度有了更明确的把握,能够在短期几年内见到效果,否则也不会特意在一字千金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加进去。

  新质生产力,不仅是一个新概念,更是一个新体系。

  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除了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之外,还要看高层这大半年来的政策迭代变化策精神延续,看“部长通道”、“委员通道”等诸多答记者问,以及代表、委员们在两会内外的建言献策、公开采访,看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展望、新锚定,看不同省份之间的协同与竞争。

  亿欧也梳理了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众多信息,为读者呈现关于新质生产力更全面的解读。

  部长通道:

  新质生产力不用言表已贯穿全场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上,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回答记者“国资委对推动央企强化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布局新领域新赛道,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哪些考虑”问题时指出:

  首先,技术要有来源。中央企业要坚持开放创新,不能关起门来,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要通过开放创新和自主创新,真正把“顶天立地”立起来,这是解决新质生产力的技术源头问题。

  其次,有了技术源头,最主要的是要推进产业升级。一方面,要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另一方面,产业升级一定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摆在突出位置。目标是到2025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的占比要达到35%,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可控核聚变等方面要提前布局。

  最后,就是创新生态,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态。发展新质生产力,最终要靠人才。

  张玉卓主任着重解释了新质生产力的来源与落地。来源上,不仅要依靠自主研发,同样要具备吸纳全球最优秀人才的实力。这实际上就是美国创新的方式,吸纳全球人才。这就是为什么美国3.3亿人口在创新上依然领先中国14亿人口的部分原因,从全球近81亿人口中精挑细选出最具创新力的人才。

  而在落地上,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更要将人才作为核心,在国央企内部为创新人才提供更畅通的上升渠道,并且用保底制度保障创新人才在不可避免的高失败率,不用担心其他,可以心无旁骛地创新创业。这其实也很类似美国硅谷,对创新创业有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以及明确的支持政策。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我们不仅要看直接提及该词汇、概念的回答,一些回答,虽然词汇表述上没有提及新质生产力,但其实字字不离新质生产力的精神与实质——探究新质生产力,一些未提及此词的回答、观点同样值得探究。

  没说到这个词的回答,很多同样代表着新质生产力的表现。

  比如部长通道上,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的回答就很典型。

  在回应社会上对农业丰收存在误解时,唐仁健部长用独立统计方式、生产力变化、实际生活感受、全球卫星遥感验证四点因素指出粮食数据的精确性和可信度。对于生产力因素,他特别指出:过去粮食增产减产有周期,比如“两丰一歉一平”;但现在,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了全新的变化,装备条件、抗灾能力、生产经营的组织方式与过去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这同样是新质生产力的表现。

  理解新质生产力,不是只看单一高精尖技术,也不是只看少数高端领域,更不能不看组织方式。哪怕装备上没有本质上的提高,仅仅是组织方式的变革,就能够迸发出强大的生产力水平,正如同抗美援朝时期我军常用的是“三三制”的战术以及更多组织方式变化,让一只装备不占优势的军队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

  在农业上,不论是装备条件上的进步,还是组织结构上从农业集体化到包产到户、再到鼓励种粮大户的变化,每一次农业组织方式的变革,都是在适应不同时期的生产力水平。看似有分有合,实际上一直在螺旋式进步。特别是组织方式变革带来生产关系的跃迁,对于生产力的发展更有着巨大的提升作用。

  代表委员采访:

  新质生产力,

  就是能够优化各种生产要素的先进生产力

  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协委员以及人大代表围绕新质生产力,在会前准备了多份委员提案和代表建议。代表委员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更是透露了议案提案背后的更多思考。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施大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质生产力的特色是创新,其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能够优化各种生产要素。新质生产力符合新发展理念,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推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新质生产力首先强调的是创新,是高质量的先进的生产要素的集成。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够建立起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与“新型工业化”的内涵是一以贯之的。

  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具体到实践层面,从企业视角需要三个“力”:一是要素“协同力”。新质生产力强调生产要素的创新协同,向劳动力和工具、平台的优化配置要生产力,通过新业态、新模式形成新动能;二是产业链“更新力”。新质生产力要求对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先进生产力;三是生态“优化力”。姚劲波认为,这里的生态既包括生态环境也包括产业生态,核心是健康协调可持续。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