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梦槐,现任唯智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总裁,拥有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学历和在网易工作的辉煌经历。作为物流界的知名专家,陈女士就制造业物流信息化的有关问题为本刊记者做了深入分析。
制造行业的物流及信息化现状如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陈梦槐: 制造业的物流基本分为三段:入场物流(采购物流),它是指通过采购,原材料从供应商运送到制造工厂的物流;厂内物流(或生产物流),它是指生产制造过程中的物流;在产成品段则为产成品物流(销售物流)。产成品物流的链条较长,它涉及从工厂的制造基地CDC分拨到RDC 客户、再到末端经销商及零售商的过程。
这三部分物流在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重要性。对于消费品行业或面向最终用户的行业,更强调销售物流,采购物流则相对简单。如烟草行业、家电行业和医药行业比较典型。不过钢铁行业又有其独特的一面。钢铁企业虽然重视产成品物流,但采购物流也面临管理提升。这主要是由于诸如铁矿石等大宗材料的采购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大,其采购供应链比较长。对于流程性行业,如石化行业,它的产品分销,会使用专业的物流工具(灌装车等)配送车辆。这些状况也决定了在制造业,物流信息化产品的差异性非常明显。
由于制造企业对物流精益化管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它们对物流信息化产品(如仓储和运输信息系统)的需求在快速增加,该类产品主要应用于各种大型企业和物流企业。就目前来看,物流软件需求市场的规模至少能够达到 ERP 需求市场规模的三分之一。如果考虑到未来通过SaaS 模式,让高端的物流软件能够为更多企业所使用后,物流信息化产品需求市场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制造行业涵盖范围广,涉及的物流非常复杂。那么制造企业对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提出哪些要求?
陈梦槐: 前面谈到制造企业的物流分为入场物流,厂内物流,和成品的销售物流三类。 入场物流客户会更关注是否能配合客户的JIT 生产要求,达到物流作业的准确及时;同时通过Milk Run 和VMI 技术大幅降低原材料库存积压也是企业最关心的问题。 对于厂内物流而言,客户关心的是:物流作业能否做到及时准确,能否实现运输资源的统一调度,物料如何在各个作业平台间传送,如何对WIP 进行更好的管理。 就销售物流而言,物流信息系统需要实现对覆盖全国的物流网点的全面管理;另外,物流可视化、在途库存管理和小批量高频次配货也是制造企业比较关注的问题。
在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时,制造企业一般会遭遇怎样的问题?贵公司认为应该如何解决?
陈梦槐: 物流信息化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客户对于行之已久的物流管理模式的变革。这往往也会带来企业局部组织架构的变革。以产成品物流为例,在物流管理模式变革之前,原来各个销售分公司负责自己的物流管理;在变革后,各分公司发现自己对库存的控制能力降低,需要更多的协调和配合。但是从公司层面来看,变革带来了全面的库存水平降低,减少了因库存积压带来的折价损失和资金占用;结果库存在全国各个片区分布更加合理,公司整体业绩不断提高。这个总部和分支机构的矛盾、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矛盾是整体物流管理变革的一大障碍。物流信息化产品在实施时与ERP 碰到的问题非常相似。
解决的方法很简单,首先需要真正的分析和梳理客户现行的物流管理模式,找到给各方带来的困扰问题,然后在设计新的物流体系时,需要兼顾各方面的利益,找到一个平衡点。组织调动是不需要做的工作,但需要让各方能够充分理解到新的管理模式、新的系统给大家带来的好处。 因此在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时,选择一家能够提供流程变革咨询,同时产品具备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实操能力的公司显得非常重要。
制造企业物流信息化使用了哪些技术,发展之路在何方?
陈梦槐: 物流信息化广泛的使用了互联网技术,条码技术,RF 技术, GPS/GIS 技术, EDI 技术,AS/RS技术,无线局域网和移动通讯技术;部分情况下会使用到RFID 技术和二维条码技术。运筹学和优化技术也在物流信息化中得到很多很好的使用。 未来物流信息化必然会向精益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