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进则退,我们必须比现在做得更好。而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我们再上一个台阶的必然出路。”一贯认为“好领导最重要的是不辱使命”的王健对于企业的下一次起跳有着长远打算,未来安叉将跻身全球叉车行业十强,即全部经济技术指标名列世界同行业十强之列,并由叉车产品供应商升级转换为、发展为物流解决方案供应商。
“当然,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并非一日之功,而需要厚积薄发。”王健不断地为安叉寻找着新的飞跃支点。在他镜头感十足的描绘中,已有的叉车帝国不过是百亿图景中的一部分,“未来,我们将不仅以叉车及零部件为主业,也将在工程机械、建筑机械领域大施身手。到2010年,安叉的叉车整机和零部件的销售收入将共计40亿元;计划装载机到2010年达到1万台,销售收入达30亿元~40亿元;其它产品和零部件生产达到20亿元~30亿元。”
而这个激越人心的梦想将在合力工业园落地开花。
作为承载百亿基业的大平台,工业园无疑是合力近五年投资记录中意义最深远的一笔。“这是公司今后几年发展的重大举措,规划占地1500亩,总投资15亿元。建成后,预计公司销售收入将达到100亿元,利税12亿元,出口创汇1.2亿美元;另外还将带动一批相关的零部件制造企业的发展,预计由此新增收入50亿元,利税6亿元,出口创汇1亿美元,并创造数千个就业机会。”
然而,且不说合力正在进入的工程机械领域强手如林,即便是轻车熟路的叉车产品,林德、丰田、杭叉、柳工等老将新手也一再发力,给合叉的寻梦之旅再添几分坎坷。
不过,安叉对此似乎早有打算。
中端为王?
看,柳工叉车的广告做到了上海地铁里,江淮汽车的叉车摆到了合力展位旁边,那些漂洋过海来抢摊的海外巨头们也玩起了创意游戏。就在刚刚结束的一年一度的亚洲物流PTC展会上,狭路相逢的叉车制造商们仍在相互打探着最新的消息。
合力发觉,是开始推行新创意的时候了。
2004年,谋略多时的合力正式进入工程机械领域,于今年5月投放市场试销,2007年面市。“其实我们一直在考虑,是否能用叉车的成功模式倍增每一种产品,不断放大自己的资产?在调查中发现装载机是个不错的选择,全国一张图纸,产品差异化不大,进入门槛不高,跟进很快。而且其中端市场一直是空白,这为拥有制造优势的合力提供了机会。”
杨安国坦言,下注装载机是一个大胆的决定。“高附加值的装载机前景不错,但作为投入很大的新产业,合力内部不同的声音很多,我们最终意见是即使冒很大的风险但还是值得去做。纵然时机稍晚些,但仍有机会和空间。”拥有着柔性制造体系的合叉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证明自己“换个领域,依然能搞定”。比如将在明年小批量推出的黄色压路机,“目前一拖和三明也在做,但我们自信合力的技术和质量非常领先,这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也会得以证实。”
“我们并不认为产品的新格局属于多元化,因为合力涉足的仍属于同一类相关产品。”杨安国表示,仍有新项目还在考察中,但合力不会偏离制造业的主线,这是投资的大前提。而谈及销售网络的建设,他一再强调,安叉不会将几大产品的销售渠道合并,因为不希望新产品弱化叉车的销售力度。对此,一位经销商谨慎表示,“我们相信合力的品牌影响和制造实力,不过这些新产品的销售情况仍需要时间检验。”
新的经济增长点自然吸引人们的眼球。但在合力人心目,没有什么能影响叉车的主业地位。在合力规划的理想产品框架中,叉车以及相关技术延伸领域仍然是重中之重。“‘十一五’规划中,我们希望叉车贡献率达到60%,工程机械和零部件占4成。零部件如果单列的话,这几块业务应该是三三开。”
在日益激烈的整车市场竞争中,感受到增长瓶颈的合力另辟蹊径,选择叉车属具及关键配套部件进行迂回攻关,今天已成为合力的左膀右臂。2005年,叉车部件属具的收入达4.03亿元,盈利能力明显强于叉车整车。而2005年底,合力研发的环保型CPCD180EC、CPCD250FC两个系列集装箱堆高机批量投放市场,上海合力叉车有限公司总经理辛学所说,20多台合力集装箱堆高机已进入上海石化、中集集装箱等一批企业试运行,用户对性价比普遍表示满意。
细心人不难发现,无论是在叉车、工程机械还是建筑机械等领域,合力的着力点一直都放在中端市场上,继而向高低端延伸。杨安国表示,“中端市场,是大家极力想进入一个区间。林德也尝试过借用意大利OM叉车兼顾中低端市场。众所周知,在两头尖的梭型市场分布中,高端与低端都是小区域,而中档市场才是最大的蛋糕。稳定中端,向上下延伸是一种稳妥的战术。我相信这种定位是适合合力的,会使我们的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
“这既能消化几万台的叉车产量又可以带来不错的利润空间,”安叉从中端优势中已经尝到了甜头,眼下它正将这种模式复制到工程机械、建筑机械的市场推广中。“我个人认为,这种定位总体看来符合中国制造业现状,中档市场产品需求量大、要求品质中偏上的特点与安叉庞大的制造能力恰好吻合。并且把握住这个战略位置,可上可下,能够稳健应对日后的产品调整。”一位业内人士对于安叉所走的“中端为王”的路子相当看好。
王健的“用人之道”
国际象棋大师知道,一颗棋子根据处的不同位置和在局面中与其他棋子的不同关系,必然表现出非常不同的价值。
而似乎天生有着管理DNA王健便犹如这样一位大师,棋盘中没有一个棋子可以跳出他的注意,而他又通过全盘考虑重新定义棋子价值。他欣赏管理大师韦尔奇,也喜欢那句“我们所能做的是把赌注压在我们所选择的人身上。因此,我的全部工作就是选择适当的人”。
“有的老总事无巨细务必躬亲,管理难度反而加大,而高明一点的领导却善于用人,事半功倍。王总在我们圈子里素以用人之道闻名,值得佩服。”王健一位的老朋友如此说。提倡“以人为本”的王健在多年公司管理中摸索出了一套实用的办法,无论在战略规划、管理团队建设、技术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