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上需要有两个转变:供给侧思维向需求侧思维转变;小而全思维向小而美思维转变,生态化平台主导的定制模式已逐渐成为主流,过剩经济导致人们的需求、服务精细化、定制化程度大大加深。
疫情过后,企业如何转型升级、又该从什么方向进行转型升级成为了关注的焦点,也是企业在疫情之中应该考虑的重点。
政府支持、政策惠企
自1月26日起,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都相继出台了支持企业抗击疫情、稳定经营的相关政策,监管层面下达的政策无疑是给市场了一颗定心丸
2月9日,工信部出台20条政策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渡过难关,明确将采取全力保障企业有序复工复产、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扶持、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创新支持、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等六方面20条措施,帮助广大中小企业实现有序复工复产,渡过难关。
科技部积极支持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科技企业、为引导帮助广大科技企业恢复生产经营,近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印发《关于疫情防控期间进一步为各类科技企业提供便利化服务的通知》。明确提出,鼓励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对在孵企业适当减免租金,积极支持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科技企业。
各地科技管理部门、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应加强统计和监测疫情对各类科技企业的影响,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而出现生产经营困难企业的精准支持,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各地也出台了相关政策,重灾区湖北出台18项措施支持中小微企业应对疫情影响渡难关,从减轻企业负担、强化金融支持、加大财税支持、加大稳岗支持等四方面入手,出台18项措施,支持中小微企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共渡难关。
从2月2日开始,苏州、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磅政策,主要包括减免中小企业房租、税费、返还失业保险费、延迟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方面。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8日,至少已有22个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措施。这些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能缓解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危机
同时,企业也要看到,在疫情背景之下,政府应该会大概率加大支出规模。而且我们也确实发现在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非常多的公共领域,还有很多的短板、薄弱环节,那么这些方面的支出相信会有所增加。
企业也不要担心疫情如果还延后怎么办?如果疫情持续的延后,要相信国家和政府一定会兜底,一定会出大招。以中国100万亿GDP的体量,以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管理体制,在面对大困难的时候,反而是有底牌的,有充足的武器和弹药。
结语:中小企业以什么样的心态应对疫情,到底用什么样的产品在疫情之后去把握市场先机?从现在开始,就要充满信心,积极行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要抓防疫。一定要把员工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另一方面要抓市场重启的提前准备,如何抢占先机,如何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信中国一定会度过这次疫情,中小企业必将为到来的“市场重启”做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