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3次创业;
5年估值300亿;
左斗美团,右拒饿了么;
他是当之无愧的“配送之王”!
>>>京东战投第一股启动上市!
在中概股屡遭狙击的风口,最近,达达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招股书,正式申请登陆纳斯达克。
如果进展顺利的话,全球众包即时配送第一股将大概率在6月份诞生!
在胡润研究院的榜单中,达达2019年估值300亿,现在上市只多不少——这意味着中国百亿富豪榜中将有史以来诞生第一个“配送小哥”:达达创始人蒯佳祺。
很多人可能没有听说过“蒯佳祺”这个名字,但这并不妨碍他的互联网中的影响力。
他的第一个创业项目是易传媒,最后被阿里巴巴3亿美元收购。
他的第二个项目是安居客,没过多久又被腾讯系的58同城两亿美元并购了。
按理说,蒯佳祺接连挖到两桶金,下半辈子足以衣食无忧。但谁也没想到,他却辞掉了安居客副总裁的位子转身干起了“配送员”。
2014年,在上海一家汉庭酒店内,达达诞生了。
达达是做什么的?简单来说,它就是物流里面的滴滴,商家们在平台上发出配送需求,附近的配送员抢单、取货、送达。
成立之初,达达的规模非常小,用户更是少得可怜。怎么办?蒯佳祺就和6个初创团队化身地推,向商户“推销”达达。商户派了单,没有业务员又怎么办?蒯佳祺亲自出马,干起了配送小哥的工作。
创始人当配送小哥始终不是长久之计,蒯佳祺就找办公楼周围的人聊天,保安、保洁,甚至街上看上去有可能做配送员的人他一个都不放过。最终他招到了第一批配送员:一个保洁,一个保安,还有一个是麦当劳倒夜班的送餐员。
创业早期的日子里,他每天在外面跑,人都晒黑了一圈。
>>>配送帝国的拿手菜——转危为机
没有人创业是一帆风顺的,上帝更不会特意眷顾达达。
早期,达达定位于给人送花送件的跑腿业务,单量非常小,除了七夕、情人节之外,日常送花的人太少了。
商家没单派,配送员接不到单,达达遭遇了第一场危机。
危机危机,危险的同时也伴随着机遇,就看你能不能转危为机。
2014年,美团饿了么打响红包大战,两方推出高额补贴刺激消费者叫外卖,这一针强心剂打下去后,外卖市场的单量立即井喷,这是达达的绝佳机会。
蒯佳祺抓住时机,杀入外卖配送市场,很快就迎来了一轮爆发式增长,当时饿了么的单量一度占到了达达的80%。
然而蒯佳祺高兴没多久,第二场危机又来了。
首先,美团不断扩充配送团队,基本上内部消化了单量;其次,2015年饿了么自建蜂鸟配送,釜底抽薪把达达架空了。
达达订单量骤减,一夜回到解放前,蒯佳祺再次被逼上绝境。
这时,又有机会靠近,来者正是刘强东。
2015年4月,京东到家正式上线,定位于给用户提供超市、生鲜果蔬、医药健康、鲜花蛋糕等商品的即时配送,
这块业务做了一年,给人的体验一直上不去,这让刘强东很恼火。
于是,刘强东把眼光转向了达达。2016年4月,刘强东将两亿美元+自身配送业务交到了蒯佳祺手上,并一次带走了达达47.4%的股份。
我们都知道,刘强东一直把物流当做是京东的命根子,现在他将京东本地生活配送业务拱手相让,毫无疑问是把自己的半条命交给了蒯佳祺。
拿到京东单量后,蒯佳祺一鼓作气拿下了沃尔玛、家乐福、永辉等超市的业务,奠定了一个即时配送帝国的底盘。
>>>CEO的职责就是找人、找钱、找方向
很多人对于“CEO”的概念很笼统,蒯佳祺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CEO的职责很简单,找人、找钱、找方向。
首先,找方向。
物流行业是商业社会最大的需求,在方向上,蒯佳祺切入了物流的即时配送领域,具体方法则是用移动互联网改造最后三公里配送。
这里面是个多大的市场呢?
2018年,我国即时物流的规模是981亿,2019年,这一数字超过1300亿,今年将逼近2000亿。
毫无疑问,这是一条巨大的赛道。
其次,找人。
方向有了,找什么人一起干?
达达采用的是众包方式,通过利用劳动力的闲置时间,吸引配送员来平台上兼职跑腿。以送外卖的小哥为例,用餐高峰期非常忙,非高峰期的上午、下午却很闲,这时候大家就可以去达达上跑腿了。
这就是达达的定位:通过众包模式来为B端商家解决末端配送的物流痛点。
那么人来了,怎么强有力地约束配送员?这就需要规则,通过规则让配送员既能在平台上获得收益,又能解决商家需求,还能让下游的C端消费者获得更好服务体验。
换句话说,达达的精髓就是制定规则,靠法制而不能靠人制。为了控制100多万配送员的服务质量,蒯佳祺做了4件事情:
1、配送员都通过实名身份认证,后台跟政府的数据库连接起来,确保配送员没有前科,给配送任务上一道保障。
2、所有配送员都要通过线上考试和线下的课堂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