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什么叫假冒什么是山寨呢?假冒就是人家做iphone,你也得弄个看起来一模一样的iphone,还得冒着被正主告上法庭的风险造假,这个是有技术含量的,也是有成本的。有的化妆品啊、茅台酒啊,瓶子是真的,里面的内容是假的,这都是假冒伪劣,但是我们看拼多多上的价格,其实是连这个成本都不够。
什么叫山寨呢?山寨用的是“障眼法”,我们到农村小卖部去看一眼就知道了,你串个亲戚得拎点东西吧,买一箱六个核桃,乍一看是六个核桃,仔细一看不对,是“大个核桃”,价格便宜一半。还有雷碧、蓝月壳、超熊、康帅傅等等等等,这些都在拼多多上很容易找到。
山寨为什么行得通?我们说对于已经吃过山珍海味的人来说,食物已经不在只是追求味道,健康营养更重要,但是对于刚刚填饱肚子的人来说,能够拥有一台冰箱就是非常开心的事情了,哪管它是什么牌子,功能强不强大,口袋里的钱买得起,插上电能用就足够了。
而且有的山寨货比正品还出名,一年收入都多少亿,比如我们在普通商场里经常看到的圣大保罗、花花公子,基本都是山寨货,还有明星们都非常钟爱的品牌华伦天奴,本来是意大利著名的奢侈品品牌,到了我们这儿几百一件的衣服到处都是,还都堂而皇之的挂在正规商场里出售。
最悲催的是乔丹,很多人把中国的乔丹体育等同于美国篮球明星乔丹的品牌,其实根本不是,乔丹体育是中国一家公司做的,这个老板太聪明了把乔丹一家子的商标都注册了,以前大家不知道,都去买,销售火得不得了,但是现在随着人们品牌意识越来越强,还有正牌乔丹和乔丹体育旷日持久的官司,乔丹体育也走到了比较尴尬的境地。
所以,任何一家企业想要持久健康发展,不可能永远靠山寨支撑。
拼多多的困境
低价是把双刃剑,黄峥也说了,占便宜是人的本性,这个跟有钱没钱没关系。拼多多开始确实靠低价吸引来一批人,也确实用低质量吓跑了一批人。
跟大家分享个真实的例子,有个妈妈,孩子在国外上学,家里条件还是很好的,但是黄峥说了大家都有占便宜的心理,这个妈妈就在孩子毕业的时候,在拼多多上买了一堆真空打包袋扛到美国去接孩子,可是到了美国之后,这些打包袋一个能用的都没有,都是坏的,不是拉链坏了,就是跑气漏气。跑去找超市买那么大的袋子也不好买,网购美国也没有中国发货那么快,最后只能到处跟同学借。
你在拼多多上看到李佳琦推荐的YSL小金条口红,2支只要509.9,领500券只需要9.9包邮到手,心想这个“百亿补贴”简直补贴到姥姥家了,太便宜了赶紧下单,但是再一看,哪是YSL,而是YOL,李佳“琪”的“琪”字也是错的,不是王字旁奇特的奇,而是其实的其。
对于已经走过初创阶段的拼多多来说,如何整肃平台、建立用户信任度就成了非常严峻的考验,这个阶段前辈淘宝和京东当然也都是经历过的。
早在2012年的时候,淘宝就开始做升级,天猫商城就是在那个阶段诞生的。以前淘宝上是BtoC、CtoC生意都可以做,天猫则是主打BtoC业务,引进品牌入驻,提供100%品质保证的商品,7天无理由退货的售后服务,以及购物积分返现等优质服务。不光满足淘宝买一切的需求,还让消费者买到品质好货,售后无忧。
当然一开始品牌对天猫也是不感冒的,2014年天猫推出“超级品牌日”的时候,大品牌的反应并不强烈,最终天猫用了5年时间,才解决了与大品牌之间的信任危机,现在众多一线国际大品牌都入驻了天猫。
京东一开始就牺牲掉了一部分用户,走的是京东自营的路子,所以人们买电子产品这些“大件儿”的时候就更容易信任京东。
那么说平台一定要走品牌路线吗?拼多多就走薄利多销的路子不是也杀出一条路吗?我们来看看品牌能够带来的价值多么诱人。
今年618数据显示,苹果、欧莱雅、雅诗兰黛、西门子、戴森等知名品牌在天猫开售10个小时就突破1亿元。品牌的市场号召力和高回报能力是低端产品永远无法比拟的。
“百亿补贴”贴品牌
拼多多当然也意识到品牌对平台的重要性,于是大举推出“百亿补贴”计划,实打实的帮消费者把那些永不降价的大牌的价格给砸下来,比如你可以用一半的价格买到一瓶SK-II化妆水,可以用1800块钱买到原本3000多的戴森吹风机,而且保证是正品,这样的价格可以说绝对是全网最低价,而且是品牌方本身都没有见过的最低价。
为什么品牌关系更好的天猫、京东拿不到这个价格而拼多多可以?就因为拼多多可以拼团吗?当然不是,因为这个价格根本就不是品牌方给出的,而是拼多多自己囤货,自己贴钱卖的,就为赔本赚人气,让消费者能够相信真的可以花少钱在拼多多平台上买到正品,把原本摒弃拼多多的人群拉到它的平台上来。
去年双十一的时候,拼多多的“百亿补贴”产品里就有戴森,但是很快戴森官方出来公开辟谣,说:拼多多并非戴森授权官方渠道,您可以在戴森官方授权渠道购买商品,享受100%正品保障,以及2年品牌官方大陆免费质保。换句话也就是说,通过非官方授权渠道的拼多多购买的产品,将无法享受两年的免费质保服务。
同样做法的还有海蓝之谜,也表示并没有跟拼多多合作。
虽然总是被打脸拼多多还是一如既往的贴大牌,至于山寨和白牌,本来就是地板价,没有再补贴的必要。
可以说虽然有大牌商品在卖了,但拼多多走的依然是野蛮生长的路子。不过让“百亿补贴”这么一闹,逼得淘宝、京东为了争流量也不得不推出百亿补贴。但他们的品牌体系已经形成,不可能像拼多多这样补的无所顾忌,再者淘宝在这个层面的用户体量比拼多多大的多,真补那么多成本实在太大了。
今年为了让更多消费者相信拼多多平台上大牌商品的“正品”属性,5月的时候它曾经在福州跨境保税仓,以官方直营名义举行了一场大型直播,还在平台上设立起“品牌”标签,把销售商聚合分类,强化品牌的概念。
从前辈们的经验来看,赢得大品牌的心并非易事,在这方面拼多多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淘宝、京东想跟进拼多多的补贴计划不算多难,但是反过来拼多多要想进行品牌升级实在不容易,在各种造节运动上没有品牌的支撑,拼多多更是举步维艰,没有什么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