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不与极兔斗

2022-05-12 16:52

  “下沉市场电商需求旺盛,经济型快递产品特惠专配的业务量增长迅猛,因该部分定价偏低产品的件量占比上升较快,对整体毛利造成一定压力”,顺丰在2021年Q1财报中解释,经济快递的猛增是当季亏损的原因之一。

  也有市场分析认为,在疫情后期电商业务逐渐恢复后,背靠电商平台的通达系在业务增量上明显优于单打独斗的顺丰,导致顺丰在2021年业绩下滑态势明显。

  这场快递价格战,顺丰似乎准备提前从中抽身,顺丰在2021年业绩预告公告中表示,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公司通过调整定价策略主动调优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减少低毛利产品件量,强调健康经营和业务价值贡献,“不再以牺牲利润换取规模的扩张”。

  顺丰策略转变或许是去年一季度财报暴击后的反应,只是在极兔和通达系的合围之下,不想牺牲利润的顺丰,是否能保得住单量和营收,依旧需要打个问号。

  可以想见,极兔、通达系压着顺丰打的局面将持续下去。同样是2022Q1,圆通收入同比增长32%至118.28亿元,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41.88%至8.21亿元;韵达收入同比增长38.66%至115.5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52.01%至3.47亿元;申通扭亏为盈,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5.91%至71.5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1.06亿元,同比增长218.84%。

  顺丰一季度财报乍看甚为喜人,但单看核心速运业务的个位数同比增长,顺丰已经成为落后于通达系的快递差等生。

  王卫一直想在快递主业之外为顺丰找到下一个增长点,过去几年,顺丰在同城、电商、冷链等多个方向四处出击,但收效甚微。其中尤以电商为最,顺丰在电商领域屡败屡战,仍不肯放弃。

  与顺丰以时效件起家不同,国内的其他快递企业大多以电商件为主,如三通一达背靠阿里,极兔依赖拼多多等。在整个快递市场中,电商件也一直占据着接近80%的市场份额。独立发展的物流行业龙头,一度是顺丰在资本市场的卖点,如今反倒成为拖拽它增长的劣势。

  顺丰首次尝试自建电商始于2010年,名为“顺丰E商圈”,以售卖食品为主,同时还建立了自己的支付平台“顺丰宝”,但不久就以失败告终。此后数年,顺丰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推出一个新的电商业务,如2012年主打生鲜产品的“顺丰优选”,2014年主打线下社区的“嘿客”等。

  这些新商业模式的尝试大多以亏损收场,据顺丰2017年借壳鼎泰新材上市时披露的财务数据,2013年至2015年,顺丰“已剥离业务商业板块”累计亏损16.06亿元。

  不过这并未阻止住顺丰的电商野心。2017年无人货架大火时,顺丰也跟着推出自己的无人货架品牌“丰e足食”,2018年推出“WOW”线下跨境电商精品店,2019年投资生鲜电商本来生活网等。

  去年社区团购大战时,顺丰同样推出了一家名为“丰伙台”的社区团购品牌,不过,顺丰对外称丰伙台不是社区团购平台,而是主要做B2B和农产品。

  去年四季度赴港上市的顺丰同城至今仍处于亏损状态,好消息是顺丰同城去年净亏损率同比收窄,但净亏损仍达8.99亿元,2020年的7.58亿元有所增长。

  包含嘉里物流在内的供应链及国际业务是顺丰旗下各项新业务中少有的亮点。在2022年Q1业绩预告发布后,顺丰控股董秘甘玲曾对外表示,国际也是是顺丰未来最具看点的部分,将是公司业务的第二个增长极。

  “公司不会一味的烧钱来做新业务”,王卫去年4月的年度股东大会上说,但如果短期的利润承压能换来长期的竞争力,有机会将顺丰打造成市场上不可或缺的选择,那么他愿意调低未来1至2年的预期。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