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从集装箱的成功看我国物流标准化的落地路径(下篇)

2023-05-15 21:45

  标准化的制定要坚持“三性”:科学性、民主性和经济性。科学性要求,是要体现现代科技成果,以科学试验为基础;民主性要求是要广泛考虑各种现实条件,广泛听取意见,使标准更具权威;经济性是标准化主要目的之一,也是标准化生命力如何的决定因素。物流组织模式向供应链创新的过程中,协同非常重要。协同的特点,要求物流装备实现标准化,“协同”,是基于供应链上的物流作业的协同,产业之间的协同,供应链之间的协同,必然要求装备是标准化的,这也将是物流装备业未来发展的方向。“重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是大势,要求标准化坚持先进制造业和智慧物流业深度融合的发展方向是重点。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带来了对物流的柔性化与个性化需求,推动物流系统向资源整合、全面优化、协同共享、敏捷响应方向发展,这对其标准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之,虽然物流标准体系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其制定的大原则是,突出智慧特征,按照需求导向、创新引领、场景驱动思路进行建设。

       6、以企业为主体

      物流标准化的另一大原则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客户为中心,企业是标准化雏形的形成者,推进者,更是标准化落地的执行者。

微信图片_20230505163542.jpg

  2015年国务院印发《深化标准工作改革方案》明确提出要建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主要原则是要求标准应来源实践,来源于应用场景,这就强调了企业的基础作用。物流是一个实操性很强的领域,所以国家标准需要来源于行业标准,行业标准需要来源于企业或联盟企业之间的标准。鼓励相关企业把企业标准做强做大,参与或主导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制定是十分重要的。物流标准化的重点在企业,企业是标准化的核心,是推动标准化的主导力量。有人说,在安全性标准、服务型标准、作业型标准等方面应该是企业标准要求最高,行业次之,国家次之,国际标准更次之。这很有道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企业标准要求最高,尤其是一些具有技术指标要求的标准;行业的标准,考虑到全行业能够达到要求,往往会有一定妥协;国家层面,要使全国企业都应该达到要求,其标准要求将不会太苛刻。好的企业执行地往往是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企业依托自身的产业优势,打造的以用户体验迭代为核心的智慧物流标准化体系,可提升企业品牌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掌握了行业标准的话语权,可成为智慧物流的先行者,使企业实现了从“制标者”到“引领者”身份的转变。物流企业应提高物流标准化意识,加快物流设施设备升级换代,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同时,以标准化的参与制定为己任。智慧物流装备标准化一直是产品重要理念之一,以标准化产品构建非标方案更是企业的战略。在现代的市场竞争中,客户满意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标准的制定,要以客户为中心。进入体验经济时代,用户需求更加多元化,创建场景物流生态圈,为用户提供全链路、全场景无缝体验是标准制定的出发点。标准的制定,以客户为中心,要求具有包容性与协同性,兼顾上下游企业利益。物流标准化就是为物流活动制定统一标准并实施的整个过程,这个“化”字,就是执行的意思,重点在执行。尽管我国建立了物流标准体系,并制定了一些重要的国家标准,但这些标准的推广应用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为,标准的作用不仅在于制定更在于实施,任何标准一旦落实,对物流行业来说,都是一件贡献很大的事情,标准的落地,就是把标准化运用到更多的场景中。

微信图片_20230505115120.jpg

  物流标准的执行并不容易。在集装箱落地的早期,许多人做过尝试,但都以亏损告终,包括集装箱之父麦克莱恩,最后也破产了,这说明,物流的标准,要高效地将其付诸实践并非易事,需要时间和实力,更需要耐心与情怀。结语:集装箱应用改变了世界,物流的标准化应用必将超越集装箱应用,给世界物流体系带来更大变革。但是,任何标准,都不可能一步到位,哪怕是通用性较强的标准。物流标准化建设要在智慧物流创新中去发展、执行,这是一个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