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机器人普及到底难在哪里?

2023-06-07 20:38

  更重要的是,机器人制造商服务水平相比工业发达国家的来说还有很大差距,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系统稳定性以及减少机器人故障率。

  然而这些几乎都涉及到导航定位技术、运动控制技术、自动驾驶技术以及多机器人集群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在市场发展前期,智能化改进无疑也影响着厂商对成本的控制。

  此外,真正适配于中小企业的智能仓储设备以及解决方案极少。

  因为现实情况里,因为物流机器人系统前期投入较大,加之物流机器人解决方案专业门槛较高,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对愈发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和经济转型的加速换挡,对其应用望而却步。

  而中小企业的应用适配率,反过来也在影响着物流机器人设备商在中小企业上的发展。

  国内市场应用场景受限

  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2-2027年中国物流机器人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显示,从行业应用结构来看,汽车工业、家电制造和电商仓储物流是物流机器人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占比合计达60%以上。

  其中汽车工业占比最高,为24%;其次为家电制造和电商仓储物流,占比分别为22%和15%。

  然而,国内物流机器人厂商几乎都在做大企业的智能仓储,相对而言产品设计也更多的聚焦在大企业智能仓储上。

  这不仅对中小企业的需求满足率低,在在智能仓储的环境应用设置上也相对单一。

  可以说,即便物流机器人拣选效率高,但当前物流机器人在中国觉得大部分的仓库中使用率并不高,哪怕出海的物流机器人厂商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应用也比较少。

  换个角度来说,通过对企业物流的需求调节,提升B端使用率实际上也会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当然,在前期,人才的充足也会形成企业的优势。因为在现实里,与发达国家相比,当前我国高技能人才总量短缺,高端领军人才匮乏,培养投入总体不足等突出问题依然存在。

  虽然目前在基础的自动化已经相对稳定,但尚未达到主动感知和智能化决策的阶段,更多的还是处于人机交互的状态。

  此外,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传统的产业工人的职业技能越来越多地融入了新的知识结构、技术技能、工艺方法,集约型增长方式下要求有大量技术工人来操作先进设备。

  直白一点来说,当B端覆盖率提升之时,也是考验厂商交付能力之时。

  不过,最亟需突破的仍然是在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等核心技术上。

  因为在火热的赛道以及庞大的市场面前,只要技术桎梏尚在,极智嘉、海康创新、海柔创新等一众国内厂商仍然会处于舆论和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

  互联网的那些事儿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