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平台需要重新占领消费者心智,品牌离不开618的节点营销,消费者也需要618来释放富余的消费力,但618的营销策略,生态状况,需要变化,今天的市场环境下,618 走向何处,要点是,回归本真。回归本真,从京东618口号变化中可看出端倪,“多快好省”是刘强东在京东早期提出的核心策略,在这一目标指引下,京东打赢了与当当、苏宁和亚马逊的“三大战役”。2016年,乘着新消费浪潮和消费升级趋势,京东将战略改为“只为品质生活”,此后又提出“不负每一份热爱”。但今年京东又选择“回归初心”,重提“多快好省”。回归竞争原点,这届618的核心指向了低价,但有一个问题是,消费者需要的不仅是低价,而是极致性价比。程一笑也在此前的快手引力大会上曾给出了自己对“低价”的定义:我们说的低价好物,指的是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实现价格的相对低。我们要满足的是消费者在购买“好物”时的高性价比需求。这来源于消费者致力于找到最具性价比的生活方式随着电商增速放缓,平台和商家都十分清楚以往的低价策略已经无法有效拉动增长,于是纷纷调整产品结构、营销方式,从差异化产品、增强用户体验、完善物流体系、丰富黑科技入手扭转局面。另一方面,消费者追求有品质的生活方式,注重“悦己”的情绪消费。消费者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品质的、健康的产品需求平稳上升,这其实不是消费需求分层,而是一个消费者所表现的AB面。消费者不仅要满足物质需求,还希望获得身体和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并寻求令人愉悦的体验,也就是说,只有真正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升生活的幸福感,才能真正被记住。从品类结构上看,这两年,医疗大健康行业毫无疑问是大黑马;户外运动健身板块开始走俏;滑雪、露营、飞盘、匹克球等小众兴趣爱好接二连三爆火,正是这一趋势的表现。京东618增速领先于大盘的是数码和运动户外产品。
消费者在信息研究、决策、经验分享等各个阶段都期望更多地参与到社交互动中,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购物渠道,更愿意发掘和尝试多元化购物方式,直播、即时零售和线下体验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也是当下的热点新零售形式。于是,今年618的直播就有了这样的现象:5月24日,椰树首次入驻淘宝,不卖货,但挂上了直播间30秒蹦迪票,并在6月1日晚拍出8万多的天价。5月31日,苹果全球首播,当晚苹果没有带货,也没有实时互动,但仍然吸引了近130万粉丝观看。618 看似变了,其实商业逻辑并没有变,电商平台混战的大背景下,对年轻人的深度洞察、对趋势脉动的最先掌握,思考怎样才能助力品牌和商家获得确定性增长。对于品牌而言,在全域范围内,如何去精准触达用户群,并撬动不同渠道的增量,从而占领所谓的细分市场仍然是接下来“增长”的重中之重。2023 年了, 618 节点已经逐渐从一个单纯的电商大促,发展成为全域、全渠道、高认知的营销事件,这意味着,品牌所面向的心智传播对象都是大范围的高转化精准消费人群,短期来看,即便无法达成实时成交,也将会成为后续的潜在人群。品牌价值不是一两日能够塑造起来的。,对618的定位不再是单纯贡献GMV的窗口期,更多是和用户沟通的好时机,进行品牌拉新、老客激活和新品的推广,着力于品牌的长效经营,和顾客的全生命周期运营管理。618消费理性的趋势,有利于国内品牌,因为它们更了解中国消费者的习惯,并向客户推送更精准的信息。了解消费者行为是品牌和商业战略的基本要素,品牌需要洞察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为不同年龄层的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消费体验。公众对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有了广泛的接受和认可,一些消费者也愿意为绿色消费支付溢价。京东618消费情况显示,在今年上市的新节能产品中(1—2级能效/1级水效),不仅销量增长,而且渗透率持续上升,尤其体现在年轻一代消费者中。
今后,更看重平台帮助商家创造品牌价值的能力。京东走向了供应链“护城河”的继续加固;阿里则坚守服务商家的初心,回归用户体验为核心,打响高品质服务战。结语:618随着互联网经济飞速发展而衍生发展出来,伴随着流量瓶颈的到来而陷入困顿,如何走出困境,走过与消费者的“十年之痒”?需要在全新的环境下,进行重新审视,电商行业的大逻辑正在悄然转变,618 极有可能成为这场变革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