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产业带已成为热词,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全国超1100个产业带,深入产业带的过程中,网络的颗粒度也在细化,增强区域优势,将高端制造业发展更好融入当地区域生产网络,并将区域高端制造业网络转变为区域优势。
从全球视野聚焦回我们中国的核心企业,在现代化的产业链中,核心企业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其一举一动都牵动着链条上下无数小微企业的生存。在核心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如何才能让供应链成为各类企业协同发展的“共赢链”呢?
供应链逐步从基于核心企业信用辐射与让渡,回归到供应链、产业链过程中的数据赋能、信息赋能。
三、短链内涵
供应链这个名词,并没有严格的定义,指的是产品从生产到交付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企业、信息等构成的链条,或者称网络,在当今世界变局之下,“供应链”这个词有了非同凡响的意义。
“短链化”这个词来源于供应链领域,大意是指供应链的就近化、扁平化和分散化,这被认为可以提升供应链的敏捷度和抗风险能力,但也带来了对封闭化的担忧。
如上所述,短链化是西方国家“脱钩断链”行为所造的,是人为因素,其实,短链化也有市场因素,一是区域经济的发展,一是行业发展需要。
先说区域发展影响。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出现了一批新的以城市为单元的区域级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则是以工业品及消费品制造生产活动为绝对主体的生产集聚区。生产制造中心化虹吸效应较强,导致其供应链模型以产前供应链和短链供应链为主。
在集群中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市场规模,供应链在区域布局上将呈现短链化、区块化发展趋势,这些区域化供应链集群,将成为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说行业发展影响。如果说,B2B营销直播带货是一个典型的“短链化”变革,那么,汽车供应链的关系由传统的垂直分层转变为专业分工的融合网状,呈现短链化、内部化、网络化、交互式的新特点。汽车生产的整个供应链是较复杂且具有代表性的供应链之一,作为改造供应链的最大需求者,其短线化实践,必将成为其它行业借鉴的规范。
智能交互和自动驾驶必将成为汽车智能化下半场的亮点,在这一基础上,使得电动零部件供应商正在逐渐成为汽车产业链中的主导力量,如新能源车的高度电子化智能化,使得智能汽车与智手机供应链的融合成为可能,从而使供应链短链化,网络化,内部化。
短链化趋势下,传统供应链格局正在重塑,呈现出共同、研发、整合的要求,同时彰显互信、互融、互强的属性。长期绑定,互相信任,打造确定性,由主机厂引领,和合作伙伴一起共研,数据共享也将得到强化,从而把供应链生态做得更好。
要使供应链成为合作共赢的链条,包括建立信任、合作伙伴关系和可持续性的长期视角,供应链的所有参与方之间建立开放和透明的沟通渠道,实现实时数据共享,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确保所有参与方都能从合作中获益。
供应链不仅能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还能促进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真正的合作共赢。利用先进的技术(如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来提升供应链的效率、透明度和响应速度。
总之,供应链的关系正在被重塑:从垂直链状的生态结构转向网状的生态关系,即共生关系,以此实现系统性的成本控制,驱动供应链变革。
产品的智能化,会依赖芯片、算法、软件等底层产品的进步,短链化表现为零部件更少、价值链更短;网络化,将改变现有生产模式更多依托网络使得;内部化体现在更多的轻资产、重关系、重知识型企业将占据技术密集型行业产业链的主导地位。
四、物流变迁
物流活动是受供应链制约的,供应链管理实际上就是把物流和企业全部活动作为一个统一的过程来管理。物流正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或者一个企业供应链创新突破的口子。整合资源,缩短链路,通过优化物流运输方式,形成新的供应链比较优势,例如集装箱运输就极大地缩短了供应链。
物流作为社会经济流转的“底座”,区域间产业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化都反映在了物流数据的变化里。
物流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产业带发展的重要支撑,带动资源要素集聚和再造。产业带各自的供应链模型结构从根本上决定了其所需物流形式的差异,具有产业带最适配的物流形式,特殊的产业带,塑造了相应的物流基础设施,反之,新的物流模式也或将重塑产业带,供应链的交易环节将制约履约的物流半径。
供应链模型的分类是洞察产业带物流需求端先决条件,短链供应链则在流通链条上基本实现了“一竿子插到底”,打破了传统的层层分销的流通格局,往往从品牌方到零售终端只存在一次货权转移,从产业带的整体角度出发,提供更加综合的物流解决方案。
物流已从附属服务转变为提高制造企业市场竞争力,降低成本,挖掘利润空间的重要一环,同时,以物流为内涵的供应链越来越显出在制造业上的重要作用,现代制造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质是企业物流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制造企业显然需要筑牢物流与供应链护城河,重塑核心竞争力。
数据显示,工业品从原材料采集、生产制造到消费端整个流程中90%以上的时间处于物流环节,因此,物流在供应链中很重要,起到“搭”链的作用,制造业能否继续保持优势?关键在供应链。
产业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那些代表未来的动能,都反映到了物流产业变化里。产业的集聚,尤其需要补足物流的短板,制造业多中心布局、订单的碎片化等趋势下,原有的物流运输结构也正经历调整。基于多年的行业深度洞察和数智化积累,围绕制造企业需求,从供应链全链视角出发共探物流升级路径。
任何事情的发展,归根结底都是发挥优势资源,物流优势资源往往都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不管是水运码头、铁路站点,都有天然的地域文化属性。畅通供应链,就是要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流通环节,解决痛点,提高效率,形成流通短链化,从而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