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如何化解预制菜危机?

2025-09-30 11:26

  据称,除了在连锁快餐店,在其他餐饮场合,至少有六成以上消费者不愿意食用预制菜食品。这里有一个对添加剂疑云的问题有关,针对于此,在2024年3 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在国家层面明确预制菜的定义和范围,规定预制菜"不添加防腐剂",严格食品添加剂使用。

  这个表态,比西方的要求还严格,美国允许在符合安全标准的前提下使用某些防腐剂,欧盟也允许使用其批准的防腐剂,但要求明确标注。

  的确,预制菜里有添加剂,很多人谈“添”色变,认为添加剂就是毒药,实际上,许多添加剂是天然存在的物质,如β-胡萝卜素、维生素E、柠檬酸等。

  添加剂一般有这么几种:增稠剂,如卡拉胶、黄原胶,用于改善菜肴的口感和质地;乳化剂,如单硬脂酸甘油酯,用于防止油水分离,保持菜肴的稳定性;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茶多酚,用于延缓油脂氧化,延长保质期。

  根据《GB 2760-2014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在规定的剂量范围内使用添加剂,一般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不过要注意,不要只看一种食物的添加剂,要算算每天吃进去各种预包装食物添加剂的总量。当然,买预制菜时候多看看配料表,优先选天然提取的,或者安全系数高的添加剂。

  总之,当下,部分消费者对预制菜存在认知偏差,认为预制菜是缺乏新鲜度和营养的加工食品;一些消费者认为,预制菜在加工过程中添加了大量的防腐剂和添加剂,对健康不利,这种认知偏差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客观地说,预制菜不是洪水猛兽,存在有其合理性,罗永浩把预制菜推向公众视野的中心,有其正面意义,从而引发了全社会对餐饮行业工业化的深入思考。面对预制菜,消费者大可不必谈之色变,而应理性看待并积极接纳,媒体也要避免单纯褒扬或贬抑预制菜。唯有预制菜特质与公众认知之间的鸿沟得以弥合,预制菜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二、安全密码:冷链物流

  对于预制菜,好吃才是王道,能否在市场得到认可,与菜品口味以及最终在消费端的还原度密切相关,然而在中央厨房里的好吃不算成功,必须保证在餐桌上的好吃,这就需要冷链,使其不变质,不变味。

  预制菜的核心问题是安全性,而冷链物流始终保持食材处于低温环境(一般为-18℃以下)的物流系统,能够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长,防止营养流失,保障食品安全。

  预制菜让消费者信任的另一关键是鲜味和品质,冷链在这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帮助预制菜锁住鲜味与品质,并且,通过冷链送上你的餐桌。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没有一点马虎才能吃到原汁原味的预制菜。

  比如一份新鲜的预制牛排,如果在运输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当,就可能导致肉质变质,口感变差,甚至可能因为微生物滋生而产生食品安全问题。

  然而,从中央厨房到门店,要经过分切、腌制、包装、冷冻、运输、仓储、解冻、复热……任何一个环节出差错,都会影响到预制菜的品质和鲜度,甚至导致细菌增加。

  目前,冷链的不完善直接影响了预制菜的品质,使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甚至从认可到怀疑。

  我国目前的冷链覆盖率并不乐观。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预制菜运输环节的冷链覆盖率仅为30% - 40%,远低于发达国家80% - 90%的水平。这意味着,大部分预制菜在运输过程中无法得到有效的温度保护,其品质和安全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冷链覆盖率低导致预制菜品质难以保证,复购率低迷,又使得企业的销售额难以持续增长,这两个因素相互作用,直接导致了预制菜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下降。

  在预制菜的制作中,锁鲜是第一个关键环节。急冻锁鲜,也叫超低温冷冻技术,是将食材在极短时间内(通常在30分钟内)降至-30℃以下,从而最大限度地保留食材的细胞结构和营养成分,同时能够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长,保持食物微观结构的完整性,解冻后食物细胞液流失极少,可最大程度上保留食物原有的口感、味道,延长食材的保质期。

  目前,在锁鲜上,可以使用液氮速冻锁鲜技术。液氮是一种超低温制冷剂,无毒无害,与食品接触后汽化,能更快地使食品中心温度降到- 18℃,完成速冻。

  冷链运输则是预制菜品质保证的第二个关键环节,也是一大挑战,当前预制菜产业几乎所有的流通环节都需要用到冷链物流,但冷链运输过程中的断链等现象严重,并且还存在“伪冷链”等问题。

  冷链物流强调“不断链”,即从生产、储存、运输到销售终端,所有环节都需保持连续的低温状态,不允许出现温度失控的“断点”,以确保全程冷链的有效性。

  但预制菜类型(冷冻、冷藏、常温)、保质期、敏感度(如易腐程度、对温度波动的耐受力)、包装规格等的不同,使其运输问题的解决更呈现复杂性。

  传统的保鲜技术往往无法满足预制菜对保鲜时间和质量的双重要求,约有30%的预制菜企业表示其现有保鲜技术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特别是在长途运输和高温天气下,产品的保鲜能力显得尤为不足。

  因此,预制菜能否走远,冷链物流的技术水平是其中关键之一,从营养健康角度来说,预制菜希望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料本身的营养价值;另一方面,目前的加工技术无法完全达到营养均衡要求,尤其是绿色蔬菜在储藏过程中叶绿素的流失会影响品质。

  因预制菜,冷链物流正成为一条全新的热门赛道,但要建立一个由冷鲜加工、冷链技术、温控供应链集成创新共同打造的新业态谈何容易。加大对冷链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冷链运输的效率和稳定性,采用先进的智能温控技术,实时监控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参数,确保预制菜始终处于适宜的环境,都是未来要做的事情。

  不错,预制菜冷链物流可提升食品供应链的整体效率,降低损耗和浪费,有助于实现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冷链是预制菜的品质守护者,时效保障者、销售半径拓展者、标准化推动者。

  然而,冷链成本居高不下,也影响了预制菜行业的发展。在保证食品安全和品质的前提下,如何控制运输和保鲜成本是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从食品物流的物理属性来讲,用最低的物流和品控成本实现食品流通价值,这也是市场一个根本规律。

  根据行业分析,冷链运输的成本占到预制菜总成本的20%至30%,高昂的冷链运输费用和保鲜成本,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随着预制菜的发展,冷链物流成本占比从15%飙升至40%。

  不可否认,冷链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建设周期长,回报慢,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预制菜企业不能有效解决冷链和复购率问题,一旦出现食品安全事故或者负面舆情,将会对企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