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业创新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2011-03-24 14:18
完全统一配送模式。

  以窗口批发为例,窗口批发制可以理解为零售企业所采用的一种商品进货配送制度。简单地说,是在一定的区域内选择4-7家批发商,向店铺送货的业务全部委托给这些批发商,而其他的批发商则将商品全部交给这些窗口批发商。这种制度是由日本伊藤洋华堂集团的7-11便利店公司最初采用的。采用窗口批发制使批发商的物流成本大大降低,一般的批发商只需要将商品送到窗口批发商的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省去了向各个店铺送货的配送过程。

  共同配送产生于日本,之后被其他国家所借鉴。共同配送模式的产生,大大降低了运输费用,提高了配送效率,为企业降低了物流成本。这里共同配送也称协调配送,按日本运输省的定义,共同配送是指“在城市里,为了使物流合理化,在几个有定期运货需求的货主的合作下,由一个卡车运输者,使用一个运输系统的配送”。实质是对物流配送要素上的各个企业的横向集成,在产品流通中利用各个配送企业的资源、设备及地理条件优势,减少运输费用,降低企业成本,实现物流环节的“增值效益”。

  8. 管理方式的创新:精益物流管理

  日本物流企业极端重视物流管理方式的创新,不断提高物流管理的现代化水平。长期以来,日本的物流业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逐渐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原则,即“采集计划化,配送共同化,运输直达化,物流大量化,管理系统化”。这些原则的内容十分丰富,综合表现在采集、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的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物流体系,将物流管理手段与工业化生产有机结合起来。

  日本物流企业广泛引入精益物流管理思想,精益物流(Lean Logistics)就是要通过消除物流服务和供应过程中的非增值的浪费,以减少备货时间, 提高客户满意度。顾客需求是驱动生产的动力源,是价值流的出发点。日通公司的东京崎玉支社仅仅为伊藤洋华堂每年配送的服装就达400多万件,由于管理精细,差错率极低,一年的差错不会超过10件,物品在运输途中的坏损率就更低。精细化管理的最大特点是管理的动态性,通过动态管理,全面观察及控制整个物流系统的运行情况,使各项信息流处于最佳状态。日通和佐川两家公司就是应用集散控制系统(DCS)、计算机监控系统和现场总线控制,在流程作业中完成重要的基础控制、实时生产数据采集和动态监控等功能,以保证组织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推动中国现代物流业创新发展的建议

   1.科学测量物流成本,突出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业的紧迫性

  当前,物流成本占一国GDP的比例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而且中国的这一比例相对偏高,因此,物流成本的科学测量和划分问题对于降低我国的物流成本而言至关重要。

  物流标准化是以系统为出发点,研究各分系统与分领域中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的配合性,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物流标准化以物流作为一个大系统,制订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设备、专用工具等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制订系统内各个分领域如包装、装卸、运输等方面的工作标准,使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基本设备统一规范,如现有托盘标准与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备标准之间能有效衔接,可以大大提高托盘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通用性,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货物运输、储存、搬运等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物流配送系统的运作效率,从而降低物流成本。

  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业,通过采用物流标准化进行物流管理,从流通全过程的视点来加强物流成本的管理,借助于现代信息系统的构筑降低物流成本,通过效率化的配送、削减退货来降低成本,通过实现供应链管理,提高对顾客物流服务的管理等方式来降低成本,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2.剥离制造业内部物流,拓展现代物流服务业的发展空间

  有统计数据显示,制造业内部物流占全社会物流的比重高于三分之二,这说明,以第三方物流为代表的现代物流服务业的发展空间不足全社会物流总需求的三分之一。可见,剥离制造业的内部物流,将其转移给以第三方物流为代表的现代物流服务业,有利于在取得上述利益的基础上,拓展现代物流服务业的发展空间。

  剥离制造业内部物流,积极培育现代物流服务市场。一方面要按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要求,引导工业企业树立现代物流意识,充分认识优化物流供应链管理是降低生产总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获取新的利润源的重要手段。选择一批成长型企业作为试点,导入现代物流理念,利用讲座、培训、现场交流等形式,广为宣传和推广,创造工商企业的物流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要引导工业企业改变“大而全”、“小而全”自我服务的经营组织方式,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将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和产成品加工、整理、配送等物流服务业务有效分离出来。在工业企业聚集区特别是工业园区内部,引导和促进物流企业和工业企业合作,建立物流园区,向工业企业提供包装、装卸、仓储、运输、配送一体化、全过程的现代物流服务,创造整片物流需求。推进工业企业物流向社会专业物流的转变,鼓励工业企业与物流企业结成合作联盟,支持双方资源整合和业务聚合。

  3.完善配套设施,培育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业的硬环境

  目前,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必要的基础条件还不太具备,尚未形成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等。因此,要加快制定我国物流业发展规划,特别要加强对铁路和高速公路沿线物流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政策引导,外引内联,鼓励不同所有制投资者,特别是个体私营业主和外资企业参与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着重在传统物资集散地、火车站库区、高速公路互通口等地建设一批物流基础设施重点项目,促进在全国尽快形成一批各具特点、布局合理的物流园区或物流基地,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条件。

  完善配套设施,尤其要大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加快物流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实现电子化物流。引导物流企业积极利用EDI、互联网等技术,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企业经营网点连接起来,这样既可以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又可以通过网络与用户、制造商、供应商及相关单位联结,实现资源共享、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