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发行国债难行通任何政府在任何时候在应对财政危机时,公开宣称的第一选择都是发行国债,但事实上发国债从来都不是主要手段。第一是因为遭遇财政危机时,信用下降,发债存在很大困难;第二是发行国债影响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对于本次美国的次贷所引发的金融危机来说,发行国债困难重重。本次国债数额巨大,美国又遭遇前所未有的信用危机,大规模的国债发行势必提高利率,而这将进一步加剧了房地产价格的下滑,与美国降低利率稳定房地产价格的初衷相违背;国债利率上调还加重了次贷、优质房贷价格的下跌,加剧金融危机;利率上调与美国放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政策相违背,可能会抑制美国经济的复苏。
3、印钞票可行任何政府任何时候在应对财政危机时印钞票、通货膨胀都是最佳选择,也是最终的实际选择。印钞票并不会立刻加重普通民众的直接显性负担,不会招致普通民众的强烈反弹,也不会加剧房地产价格的崩溃式下跌,进一步加剧危机。唯一不好的缺点就在于通货膨胀和美元贬值,但温水煮青蛙毕竟不会导致青蛙跳出锅去。就短期而言,由于美国金融机构抛售海外资产,资金回流美国可能造成美元短期强势,但如果美国大量印钞,长期贬值趋势难改。与加税、发国债相比,印钞票的优点还在于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美国人民的负担:加税的方式等于把金融危机的负担全部加在了美国人民肩上,美国政府不可能向世界其他国家人民征税;发行国债的方式使得一部分负担分摊到各国政府身上,因为各国政府是美国国债的重要买家;而印钞票可以把负担分摊到全球各国政府,各国普通民众、商人,官员,石油大亨、贪官等各色人等,凡是持有美元者都无法逃脱。美国政府的优势在于美元的全球货币地位,美元的库容是全球,其他任何一国货币库容仅限于其本国,因此其他任何一国政府的印钞政策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而美国政府的印钞政策对美国的伤害性后果会相对轻微许多。
1.2 金融危机波及全球贸易和实体经济
次贷危机将从两个方面危及全球贸易:1银行的生存危机导致信贷收缩,抑制美欧消费;2、美政府的救市导致美元贬值。
美国的金融危机表面上是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控制问题,实际是美国信用消费经济模式的问题。长久以来美国经济界一贯强调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这样的经济理论本身并无问题,但实际上美国的国民收入并不足以支撑美国的人豪爽的消费量,于是就产生信用消费。但美国透支信用消费过了头,次贷危机过程就是美国的中低收入阶层借钱购置房子,刺激了美国房地产经济的畸形繁荣,当房产购置人无法负担房屋按揭贷款时,就开始违约断供,风险就转嫁到了提供贷款的银行和购买MBS债券的投资人。也就是说美国2002-2007年的经济繁荣是借来的钱虚拟出来的,是本来并不应该存在的,次贷危机以及两房的优质房屋贷款危机的发生就是这种借钱消费制造出来的泡沫经济的破裂。这种泡沫经济的受益者是美国的房地产商及服务于美国房地产商的企业以及美国国民,受害者则是美国提供房贷的商业银行、房贷公司和遍布世界的购买MBS的各国政府、银行和普通投资者,即使投资信用程度较高的美国国债仍然逃脱不掉美元贬值所带来损害。
次贷危机背后的本质是美国的银行、全球各国政府、银行和普通投资者借钱给美国消费,各国企业又制造产品出售给美国以收回他们借给美国人的美元。我们看到2002年以后美国经济虽然一直景气,但美国并未有任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经济火车头或任何科技创新,如90年代拉动美国的互联网经济或80年代拉动日本的家用电器那样。整个布什执政时期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伊拉克战争的军费开支和连年的外贸逆差,美国实际上是靠向全球借贷和美联储的印钞机支付全球向它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当前美国政府为挽救次贷危局所提出的救市方案,仍然还只能依靠印钞。而且美国政府注资救市仅为救命而并非救苦救难,美国政府购买债券仍然将以远低于账面价值的价格收购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