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物流业发展特点及2008年展望

2008-02-04 12:33
沃尔玛等跨国公司已纷纷在中国设立采购中心。同时跨国公司对华投资转向了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产业,与全球供应链体系的联系更加紧密。如今全球 500强中已有400多家在中国有投资项目。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发展变化,不仅推动了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的迅速发展,也必然把中国纳入到全球供应链体系中,实行供应链管理已成为所有中国生产和流通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二是连锁零售业是推动国内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力量。从世界供应链发展趋势来看,愈接近消费者的企业,愈容易获得对供应链的控制权,尤其是在买方市场成为常态以后,零售商作为供应链体系最接近消费者的一端,直接面向顾客,是以顾客为中心的供应链经营理念的直接推动者。近几年,国内连锁零售业的迅猛发展和兼并壮大,使得供应链中靠近消费者的一端越来越强劲。为了取得连锁经营更好的规模效益,几乎所有大型连锁公司都在力图优化自己的供应链管理。国内零售商目前供应链管理的水平,尽管与外资跨国公司相比仍有明显差距,但已经开始重视与供应商的互利合作关系这一供应链管理中的战略性问题。三是一些强势品牌的生产企业以自己为主导构造供应链体系的势头日趋明显,并且取得了龙头地位。也有一些大型工业企业与商业企业建立了联盟关系,打造以消费品生产企业为主导的供应链,延伸自己的竞争优势,甚至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企业的核心业务和核心竞争力之一,如海尔、联想、双汇等著名品牌企业已发展了大批连锁专卖店,并相应地发展自身的配送能力。四是第三方物流日益成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支撑。当然我国供应链管理水平总体上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但在今后几年将会加快发展。

第四,制造业物流发展加速,物流需求社会化趋势更加显现。2007年,制造业物流发展明显加快,突出表现在制造业与物流业更加融合,现代物流发展已经成为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制造业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在制造业物流加快发展的同时,物流社会化趋势也更加明显。许多制造企业开始从战略高度重视物流功能整合,实施流程再造,分离外包物流业务,与物流企业加强深度合作。如中远与宝钢签订了为期20年的铁矿石运输合同,中外运与中化集团建立了物流战略合作关系,武钢集团、神华集团、格力集团等生产企业把物流视为其核心业务。更多的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联手,从供应链角度整合上、下游企业的物流活动,融合渗透、联动发展的趋势逐步增强。国家发改委组织召开“首届全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大会”,总结推广典型经验,现场签署合作协议,增强了联动发展的共识。

第五,专业化分工加快,增值型业务成为新的增长点。在过去的一年里,物流企业专业化经营,增值型服务有新的发展。中铁快运通过大客户物流解决方案的实施,形成了“网络仓库+24/48”、“全程供应链管理+物流与商贸相结合”、“冷链物流”等商业新模式。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仓单质押融资贷款全年可达300亿元,同比增长100%,质押监管收入增长200%。中铁现代物流参与地方物流园区的建设、运作及管理,实现“管理输出”,网络扩展。供应商管理库存、循环取货、分销物流等一体化供应链模式在越来越多的制造和商贸企业得到应用。怡亚通等一批新兴企业已经成为客户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到终端分销的供应链整合者,开创了新的市场空间。

第六,物流业加大投入,基础设施骨干网络初具规模。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2007年前三季度,国内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9430亿元,同比增长18.8%20074月铁路第六次大提速,货运能力增加12%;到年底,“五纵七横”公路国道主干线基本建成,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3万公里;沿海港口专业化码头建设速度加快,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亿标准箱;机场和航线建设,油气管道建设投入力度加大,我国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络初具规模。

在地方政府积极推动下,各地物流园区(基地、中心)和各类货运枢纽、场站建设稳步推进,中远、中储、中铁快运、宝供、传化、深赤湾等众多物流企业基地建设全面提速。重要物流节点与骨干通道相衔接,我国物流的网络优势正在显现。

第七,区域物流加强合作,物流集聚区得到较快发展。2007年,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启动现代物流发展联席会议制度,采取了《关于促进长三角地区现代物流联动发展的若干措施》。京津冀地区物流企业签订了《物流合作协议》。四川、湖北、浙江、重庆、云南、新疆和广州7地物流行业协会发表《推进物流合作四川宣言》。安徽、江苏和江西20个沿江城市签署协议,区域内车辆在通关、收费、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