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物流业发展特点及2008年展望

2008-02-04 12:33
停靠作业等方面享受“普惠制”。

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和物流合作深入推进,现代物流加快向物流集聚区集中。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泛北部湾等地区和一些交通枢纽、经济中心城市、经济开发区,正在成为现代物流集中的区域。如北京空港物流基地已吸引100多家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进驻,今年1-10月完成税收14.45亿元,同比增长43.1%。浙江传化物流基地吸引各类物流企业进驻,为周边1.8万家工商企业提供物流服务,并为其节约物流成本40%左右。苏州工业园区110月监管货值212.79亿美元,货运量48.5万吨,减少发车1.7万车次。可以预见,未来几年,我国现代物流业仍在快速增长区间,物流集聚区的规模将继续扩大。

    第八,中国物流国际化竞争趋势增强,国内物流企业积极应对。目前,外资物流企业借助资金、技术和管理等优势“抢滩”中国市场。他们从合资走向独资,从单一业务走向综合物流业务,从中心城市走向全国性物流网络布局。外资企业在远洋船运和国际快递等方面,也越来越占有优势地位。有的国外快递企业直接大幅降价,以低价抢占市场份额;有的国外班轮公司以资源优势强行增加收费。对于外资物流企业进入中国是机遇也是挑战。但总体上还是利大于弊。我们要充分利用外资来发展中国的物流市场,我们也很有必要认真学习国外先进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经验和技术,避免走弯路。但确实也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物流市场公平竞争和国家经济安全运行的影响。对于一些涉及国家安全的物流基础设施和部门我们一定要控制力,对于那些充分市场化的物流业务应鼓励外商发展。

同时,面对国际化竞争,国内企业必须积极应对。目前,一些企业已经走在前面,做得很好。一是大型物流企业参与跨国公司在华物流业务。如中邮物流形成了以戴尔、摩托罗拉、诺基亚为代表的IT电子客户,以雅芳、安利、玫琳凯为代表的化妆品客户,以神龙、通用、丰田为代表的汽配客户群。上海成协物流为沃尔玛、家乐福和麦德龙等跨国公司提供物流配送服务,更多的国内企业参与跨国公司在华物流业务。二是寻求国外、境外上市融资。如,专营图书物流的宝龙物流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由中外运分拆经营干散货业务的中外运空运香港联交所上市等。三是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如中远物流组建中远香港、西亚、美洲、欧洲、日本公司,随着国内制造企业“走出去”,增强了海外服务能力。

第九,物流资源要素全面紧缺,经营成本持续上升,平均利润率进一步下降。随着物流需求的增加和市场竞争加剧,物流要素出现了全面紧缺的态势。现有的仓储能力已显不足,新建物流设施取得土地难度加大,所需费用大增;铁路运力持续偏紧,部分海运航线订舱困难,公路运输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车源紧张的状况;企业发展资金短缺,融资困难;高端管理人才严重不足,操作性员工成本持续上升,稳定性下降。与此同时,行业竞争激烈,特别是运输、仓储等基础性普通服务,同行间“价格战”有增无减。油价不断攀升,200711月与2002年对比,柴油价格平均上涨86%,油价已占据运输企业总成本的35-40%,而且还不时出现加油受限的问题。

由于上述几方面的挤压,物流行业平均利润率进一步下降。有企业反映,物流企业平均毛利率已由2002年的30%降低到2007年的10%以下,仓储企业只有3-5%,运输企业只有2-3%的毛利。稍有意外,就会亏本,导致部分中小物流企业开始退出物流行业。

二、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