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系统及集装单元化技术
集装化物流是将货物装入具有一定规格尺寸的集装箱或集装袋中,形成货物的储运单元(化),中途无需开箱或打开集装袋,将其进行连续运输便可直接运交到收货人的一种运输。实现集装化,可以将单一的货物组合为一体,使其成为一个规格化、标准化的运输单位,适于机械化、标准化操作,便于大量运输,加速货物周转,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货损货差,节省人力物力,降低运输成本。
——物流仓储技术与装备
在机械制造业物流系统中,仓储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对进入物流系统的货物进行堆存、管理、保管、维护等一系列活动。物流仓储技术与装备则是实现这一系列活动的根本保证,主要有:
高层货架:包括普通货架、重力式货架、流力式货架、移动式货架、回转式货架,我国货架产值约占全部立体库的60%。
托盘:包括平托盘、柱式托盘、箱式托盘、轮式托盘、专用托盘等。
堆垛机:分为有轨式巷道堆垛机和无轨式巷道堆垛机,是立体仓库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
输送机系统:通常由链式、辊式和带式输送机组成的入出库系统。
垂直提升设备:常用的有载货电梯、液压升降平台和板条式提升机。
搬运车辆:包括叉车、手动搬运车、电动搬运车、轨道小车及牵引车等。
自动导引车(AGV):可沿规定路径自动行驶、可编程、可移载物料的搬运车辆。
分拣机和分拣系统:实现物品的自动分类,是企业物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动化立体仓库:采用高层货架存放货物,以巷道堆垛机为主、并结合入出库周边设备来进行作业的一种立体仓库。自动立体仓库是集光、机、电、信息技术于一体的高科技系统工程,主要由自动仓储系统、自动输送机系统、自动导引车系统(AGVS)、自动化作业(自动分拣和机器人作业)系统;自动化物流控制系统,以及计算机管理和调度系统等组成。
——物流信息系统及其技术
在机械制造业中,比较成熟而广泛应用的信息系统有准时制生产(JIT)、物料需求计划管理系统(M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集成制造系统(CIMS)、供应链管理系统(SCM)、仓储管理系统(WMS)等。信息化系统通过集成,以ERP和SCM系统为主,结合JIT和CIMS系统,实现机械制造企业的资源共享和信息的互联互通。
机械制造业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代物流意识缺乏
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缺乏现代物流意识,对物流重视程度不够,只是强调物流部门对生产、销售部门的被动服务,不注意物流部门的主动参与作用以及物流部门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得物流系统成为企业的薄弱环节。许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物流对企业的重要性,往往重生产轻管理,重工艺轻物流,墨守成规,缺乏物流革新精神,影响物流系统的整合、重组或再建,进而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外部环境不够理想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供销自主权越来越大,有利于物流部门根据合理化原则组织供应物流和销售物流。但目前市场经济体制、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给企业的供销工作带来一些困难;近些年交通运输能力大大提高,但服务水平较低,企业为防止原材料供应中断,不得不加大保险储备;运输过程中的野蛮装卸、货物丢失等现象,大大增加了在途损耗;社会物流能力不足或收费不合理,使企业不得不自备庞大的运输和仓储系统,导致企业储运费用较高。
企业先天不足
企业总体布局一般没有进行物流系统规划设计,总体或局部的物流格局不佳,因而造成:物料除了停滞外,经常是处于交叉、迂回、倒流、跳跃和拥挤混乱状态;重复搬运多,无效搬运占总量的70%左右;生产流程不合理造成物料流动路径长,时间多,空间浪费大,机械制造企业的各种仓库和存储区的面积约占到全厂生产面积的40%~50%。
物流基础设施及技术装备需改进
技术装备比较落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基础设施落后,不够配套;设施与装备的利用率、完好率较低;企业信息化建设缓慢,物流信息化程度低,部分企业虽然花大钱建立了MIS或ERP系统,但运行效率和应用效果都不理想。
物流效率较低
由于企业物流活动多由人工完成,物流设施、设备的状况也比较差,企业物流效率普遍不高。在利用率方面,企业自备卡车的运力利用率只有50%左右,装载效率只有70%左右,时间利用率只有75%左右;企业自备仓库的设备利用率只有50%左右、仓库面积利用率与库容利用率虽然在90%或85%以上,但由于物资存放不尽合理以及仓库自动化程度不高,现有仓储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物流成本高
由于我国企业在成本核算中没有全面准确的物流成本数据,物流的高成本往往被掩盖起来,不为人们所认识,因而企业物流一般没有采取总成本控制,物流成本模糊,分部门核算时总成本不清,各种资源(物资、人员、设备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