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合力,培育物流。江苏省委、省政府极为重视张家港保税区物流园区的发展,2006年划拔200万元专款支持开发,今年省政府又将保税物流园区定为“江苏省现代化聚集区”。张家港市委、市政府也提出了“举全市之力支持保税区发展”的战略举措,连续3年划拨500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园区的基础配套建设,并由市政府出面协调开通了张家港至欧洲的直达杂货班航线。
联动开发,提速物流。跳出自己发展自己的狭隘思路,实施“内外联动开发”战略。如与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之间进行转关操作;将园区功能延伸至永嘉码头,不仅使物流园区各项功能得到最大发挥,而且在政策与功能上基本具备了与上海港主动配套、业务接轨的条件,与保税区、化工园的内部联动,使保税区的加工企业有效解决了采购国产料件退税难的问题,化工园的企业也可在海关液体化工品联网系统的监管下,依托管道实现液体化工从物流园区到企业的直接运输。
市场运作,激活物流。专门成立了“张家港保税区物流中心有限公司”,把物流产业推向市场,以企业为主体进行运营和建设,政府只负责政策引导和行政审批管理。同时鼓励园区内成立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运作,促进物流发展。
三位一体,提升物流。不断完善基础配套和生产原材料市场,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发挥纽带作用,从而拉动物流发展。目前以各类知名生产企业为主体、以码头和储罐为依托、以交易市场为纽带的“三位一体”的专业特色物流大发展格局已经形成。
评判一种管理模式成败的依据不在于这种方法包含多少理论观点,而在于这种模式是否能够有效解决问题。通过两年多来“四项举措”的运作与助推,张家港保税物流园区“三大效应”已显魅力:一是集散效应快速呈现。如全球最大的第三方化工物流企业———荷兰孚宝、以及荷兰世天威、博斯勒、意大利曾亚、香港嘉里大通等知名物流企业纷纷在此落户,同时带来了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和技术。二是物流种类渐成品牌。如2006年保税区化工品交易市场完成交易额达211亿元,实现利税1.3亿元,不仅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液体化工品集散地,而且它的报价已成为南京关区的审价依据和我国华东地区化工市场的“价格晴雨表”。再如纺织物品,2006年通过该园区进境的PTA为11万吨、棉花17.3万吨、晴纶2万吨,约占全国的30%;出口羊毛条1.1万吨,约占全国的36%,占全球的20%。可以说,这里已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羊毛、晴纶、棉花的集散、配送、分拨中心。三是辐射效应加速扩展。如今年开通张家港至欧洲的杂货班轮航线后,短短2个多月,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大型钢厂依托保税物流园区出口的各类钢材就达16万吨,轮航密度由第一个月的2班增加到每月4班。中亚国家通过新疆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等地的物流业务也延伸到了张家港保税物流园区。据统计,2004年张家港市实现服务总值193亿元。保税物流园区运作2年,全市实现服务业总值增至287亿元,是2004年的1.5倍。由于张家港保税区位于沿江与沿海两大经济带交汇处的有利位置,顺江而下,可接受上海浦东开发的辐射;溯江而上,可直达重庆、武汉等内路腹地,物流市场发展潜力极大。
徐仲高介绍说,对于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的建设,从开始起步,我们就定位在“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生态化工园区这个基点上,目前,这里已成为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工业园区试点和江苏循环经济发展试点。坚持基础保障先行:2000年园区建设了日处理能力1万吨的污水处理厂,2005年与新加坡胜科水务公司合资,投入1200万美元,采取SBR工艺,进行了日处理能力2万吨的2期扩建工程,全区只有一个污水处理排污口,出水COD始终稳定在80MG/L。园区实行集中供热。每年投入不低于3500万元绿化美化园区。同时抬高门槛,绿色招商:在政策上,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张家港市、保税区结构调整方向的项目,坚决不办;在安全上,对工艺设备技术含量低、安全可靠性差、安全风险大的项目,坚决不办;在环保上,对污染大、耗能高、用地多、产出低,以及有毒、有害的项目,坚决不办;在资金上,对外资投入低于1000万美元、内资低于1亿元人民币的化工项目,坚决不办。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在园区规划布局、项目引进、企业布点过程中,坚持统筹规划、“绿色招商”“补链引资”“链式发展”,积极推进资源在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产业之间不同层面的循环利用。
记者在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一家化工企业,惊喜地看到这样一个场景:在一大片草地中间的一个池塘内,竟有一群黑天鹅在悠闲地嬉戏觅食,“硬邦邦”的化工企业因为它们增添了无限生气。而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个池塘里的水都是处理过的中水。
在一个化工企业能看到这样一幅人、动物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情景,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然而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却变成了现实,徐仲高曾把这总结为“生态食物学”。他说:“在化学工业园,企业注重内部‘小循环’,园区形成物质、能量‘大循环’,‘生态食物学’实现了一条链到一张网的跨越”。
“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理念也已被园区企业普遍接受。走进东海粮油工业(张家港)有限公司,有一张产品循环生产图引起了记者的兴趣:原材料大豆进入企业后,经榨油厂加工后形成两道产品,一道是毛油经过磷脂厂、精炼厂、特种油厂加工形成磷脂、精炼油、特种油;一道是豆粕、豆皮经过饲料厂加工成为饲料———企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东海粮油,基本没有废料的概念。
美国道康宁与德国瓦克联合在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建立了生产基地。两大世界化工巨头何以双双登陆?这与该园形成的“食物链网”有莫大关系。总投资达百亿元的苏州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的产品有氯气、氢气、氯化氢等,这些刚好能满足包括道康宁公司在内的诸多化工企业的需要。也正是看中循环链的功能,杜邦、道康宁、日本三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