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流通业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一)

2007-02-01 12:49
缺乏抓手,基础建设落后,特别是管理部门频繁变动,导致行业发展严重滞后。
(七)人员流失严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正是由于在不断改革中,流通工作机构的频繁变动和逐步弱化,直接造成流通行业人员大量流失,特别是在作为流通工作重点、难点的基层,人员严重不足,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三、“十一五”全省流通业发展面临的基本形势
(一)全省经济的快速增长为流通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当前,全省经济进入了新一轮快速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 到“十五”末,全省经济总量将达到54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三次产业结构为( ):( ):( ),产业内部结构、城乡结构、所有制结构也得到不同程度的优化。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十五”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大幅提高。在以买方市场为特征的现代市场经济中,消费和需求决定市场,流通处于经济运行的始点,成为先导型产业,而且我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已经赶上并超过经济发展速度,这些都为流通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消费需求潜能为流通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经济增长中,消费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我省消费需求不足的现状甚于全国,与经济增长相比,居民消费增速缓慢,人均消费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6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最终消费及GDP比重偏低,且增速缓慢。消费需求巨大的发展潜力使流通业的快速发展具有良好的前景和巨大的空间。
(三)消费结构的快速升级要求流通方式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据测算,2004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3.9%,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7.5%,2005年进一步降低。根据相关理论和经验,当人均国民收入超过1000美元、恩格尔系数降至40%左右时,是居民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构发生重要变化的关键阶段,其显著特征是消费需求结构明显升级。消费需求的重点和结构从传统的满足基本生活消费的温饱型开始向以追求提高生活质量和发展为主的小康型转变,围绕住、行和消费者身心发展与健康的消费支出开始成为消费需求的重点。住房、汽车、电子通讯设备、休闲旅游、健康保健等高附加值的商品和服务成为消费热点。
(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进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2005年末,我省城镇人口将达到( )万人,占人口总数的( )%,比上年增长( )。按这个速度,预计到2010城镇人口比重将达到( )%左右,平均每年城镇人口增长( )万。城镇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导致城乡人口总量和结构的变化。而城镇人均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城镇人口的增长必然带动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从而要求流通的相应快速发展。
(五)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农村市场流通的加快发展。随着国家利农政策的落实,我省农民纯收入和潜在购买力都将大幅度增强,2005年,我省农村居民收入同比增长( )%,高于城镇居民收入( )个百分点。农村人口每增长1元的消费支出,将对整个国民经济新增2元的消费需求。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迫切需要加快农产品市场、农村消费品市场、农资市场等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改善农村流通网络,以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加之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试点工作的全面启动,农村市场流通必将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有力地促进流通行业的快速发展。
(六)我省流通业已经具备了快速发展的自身条件。我省流通业从小到大,流通方式从少变多,流通企业由弱变强,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连锁经营、特许加盟、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的快速发展,市场体系逐步完善,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内外贸一体化的加快等,为我省加快流通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七)对内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加剧了流通业的竞争。自2004年12月我国零售业全面开放后,外资对我省的涌入明显加速。“十一五”期间,随着我国经济加快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流通业对外开放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外资流通企业由探索适应转向战略发展期,从零售领域向批发、物流等纵深和高端领域发展。国际流通资本来皖投资加速的同时,沿海等省外资本也加速向我省转移。这一趋势在“十五”时期开始显现。这对我省流通业而言,一方面将带来现代化的示范效应,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带动整体流通效能的提高,改变我省现代流通业发展滞后的局面,另一方面将对省内流通企业形成较大的经营管理、市场份额和人才流失冲击,进一步加剧流通业的市场竞争,加速流通企业的内部分化,加大生存压力,并逐步把竞争从流通领域引向生产领域。目前,我省流通企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着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等瓶颈制约,市场竞争力较弱,能否在强烈的外部冲击下站稳脚跟,结果难以预料。内外资流通大企业的进入,决不仅仅是我省流通业的生死存亡问题,还将主要牵涉到我省大大小小制造商的产供销命脉,直至整个区域经济。因此,壮大省内流通业十分迫切,意义深远。
(八)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政策扶持为流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流通工作正日益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地方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省政府领导时常亲自过问工作情况,及时研究、帮助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多次专门作出批示;各有关部门积极协作和鼎力配合,给予很多帮助和指导;各级政府把流通工作纳入经济评价体系,建立工作责任制,做了大量艰苦细致而又卓有成效的工作。目前,全省已基本实、现了内外贸一体化,许多地方配备了较强的流通工作队伍。为了推进发展步伐,国家和我省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商务部在“十一五”期间将继续执行和出台一系列促进商务事业发展的重大举措,省政府制定了《关于促进流通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安徽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试点的实施意见》;各有关部门也围绕企业改革、基础建设、人员安置、财政支持以及税收、金融等各方面,制定了许多的支持政策,为我省流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四、“十一五”全省流通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我省“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发展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并重、城乡市场流通改革与创新并举、繁荣国内市场与开拓国际市场同步,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内外贸一体化要求,立足于扩大内需和拉动消费,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动作、多元投入、深化改革、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