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加工配送中心迎来建设高潮

2007-07-11 09:31

    中国具有世界上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庞大的贸易流通队伍,以及数量众多的钢材交易市场、仓库和近几年出现的加工配送中心。这意味着大部分钢材还是通过市场流通到达用户手中。同时,钢材后期加工的利润率比钢材销售利润率更高,因为不同客户尤其是造船、汽车等高端用户拥有更多个性化需求。如欧洲安赛乐,其加工配送中心的利润就占据集团总利润的20%以上。

    从前几年开始,贴近消费地设立钢材加工配送中心成为国内钢厂竞相发展的向下延伸项目,从传统贸易方式向用户直供、深加工领域转变。不仅钢厂,更多的贸易流通企业也纷纷在寻求转型。大型的贸易流通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优惠的价格和优质专业的服务,利用其规模优势努力变身为集贸易、加工、配送等一体的综合供应商,这将成为贸易流通企业求得长远良性发展的一个佳选。

    近年来,我国GDP快速增长,钢材需求居高不下,产能释放也不断增加。随着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造船、冶金等世界制造业开始向中国转移,业内不少人士认为,中国钢铁产业非但没有“沦落”为夕阳产业,而且依然会保持多年的高速发展期。在此钢铁产业形势大好的背景下,全国各地投资和建设钢材加工配送中心的“高潮”正在持续中。

    钢厂延伸下游方兴未艾

    1993年,宝钢成立了国内第一家中外合资钢材配送中心。今年5月11日,注册于2006年7月24日的上海宝钢不锈钢加工配送有限公司召开招商推介会,吸引不锈钢产业的贸易商、加工商前来入驻。该项目一期投资1.27亿元,占地200亩,流动资金16亿元,主要进行不锈钢冷轧、热轧加工、贸易。目前正在安装和调试设备,预计7月份建成,有望成为中国最大的不锈钢加工、配送、交易平台。

    为了在全国主要的钢材消费地建立加工中心体系,构筑一个能够向国内外用户提供迅速的钢材配送和高质量服务的物流体系,宝钢国际与三井物产合资的宝井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已经排出五年计划,进一步进入汽车板激光拼焊、汽车零部件等更下游领域,准备到2012年共在全国开设加工配送中心46家,加工能力将从原来计划的300万吨增加到500万吨。

    早在20世纪90年代,武钢也与日本三井合资在武汉建立了电工钢加工中心。2005年武钢决定投资10亿元建设太仓、重庆、广州、天津、武汉、芜湖六大物流配送中心,满足下游客户“零库存”管理要求,提供增值服务。2005年以来太仓、重庆、天津、广州等钢材加工配送中心相继建设并投入使用,武汉和芜湖配送中心也在规划推进之中。至目前,武钢已形成东南西北四大钢材剪切加工基地,加工能力已占武钢销量的10%。六大配送中心全部建成后,加工能力将占武钢销量的30%。

    6月11日,位于苏州太仓港口开发区的五矿邯钢(苏州)钢材加工中心隆重开业。五矿邯钢(苏州)钢材加工中心由五矿集团、邯钢集团和苏州隆兴物流一起投资设立,该加工中心目前拥有3条生产线,年加工能力20万吨。中心负责人王钟亮称,到2010年,五矿邯钢的6条生产线全部投产后,将具备年加工40万吨冷轧板及冷轧延伸产品的生产规模,届时,五矿邯钢将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冷轧产品加工中心。

    邯钢、首钢等在上月的“中国钢铁物流高峰论坛”上透露,正计划投入巨资在各地建立多家钢材配送加工中心。他们表示,钢厂进行直供并自建加工配送中心将是未来趋势。由于钢厂自建加工配送中心需要承担当地需求不足的风险,因此设立第一家钢材加工中心,邯钢与国内最大的钢材流通企业五矿以及和华东地区有相当影响力的苏州隆兴物流一起合资合作。邯钢方面还透露,今后将倾向于自建加工配送中心。

    2005年4月,首钢根据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建设大物流基地的第一个重要项目——首钢京西钢材交易中心建成。该中心集电子商务、仓储、装卸、加工、配送、信息服务、融资服务、资金结算、商住服务等功能于一体,2006年9月投产使用。而首钢搬迁曹妃甸之后,首钢加上河北钢铁企业,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而全国主要发达工业地区都在距曹妃甸1000公里以内,使得曹妃甸不仅仅成为钢铁生产基地,还将可能成为全国性大型的钢材加工及配送中心。这为曹妃甸及周边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想像空间。

    今年6月21日,国内最大的民营钢厂——沙钢集团如皋港冶金物流加工配送中心项目正式签约,计划投资建设一个服务于长江中下游造船、汽车、家电、交通、装备制造业和沿江钢铁业的、华东地区最大的集钢铁和钢材的仓储、信息交易、加工、包装、配送及配套能源转换装置的现代化物流加工配送中心,项目包括物流、七个工业项目及公共辅助配套项目。该项目投资约292亿元,整个项目计划在2010年建成,届时港口、铁路物流年吞吐量超过7000万吨,形成620亿元销售收入、32亿元税收。

    其他大型钢厂,如鞍钢、马钢、攀钢等也纷纷在各地建立钢材加工配送中心。

    对钢厂来说,建设钢材加工配送中心或物流基地,能够延伸钢厂产品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能够发展更多直供户并贴近直供户,稳定销售渠道,有利于稳固钢厂与用户之间供应链,形成自身完整的供应链体系,结成产业联盟,同时获取更为可观的利润。所以,目前有越来越多的钢厂投身到建立加工配送中心的“革命大潮”中。

    贸易流通企业更为热衷

    在钢铁物流领域颇有代表性的是华冶集团,可被称为国内民营贸易企业向加工配送转型的先驱。华冶以H-MART为理念核心,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在2006年8月建立面对终端制造行业的钢材直供服务体系,成为全国最大的钢铁物流企业。在2006年6月举行的世界品牌大会暨 “2006年度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发布会上,“华冶钢铁”成为中国钢铁物流业唯一上榜的领军品牌,在国内金属内外贸易及加工、配送、批发零售领域位列第三。

    作为上海最大的钢材贸易商之一的舜业钢铁集团,已在华东多个地方建立了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钢材分销服务体系。去年位于太仓的剪切配送基地业务量也大幅增长,与五矿、邯钢合作建立的加工配送中心使其在该领域又跨出了新的一步。上海宝闽集团除铺设自身加工中心外,还推出“宝闽”牌钢板,着力打造自身品牌。上海钢宇等不少贸易商亦纷纷运作或筹备加工配送中心。

    全国最大钢铁贸易商——五矿集团参股建立的五矿邯钢(苏州)钢材加工中心是五矿进军钢材加工配送领域的第一步。据悉,五矿集团旗下五矿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还准备在广州、重庆、西安、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