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浙江杭叉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杭叉)实施了“有所为有所不为,重在提高运行质量”的理性调整。2006年以来,杭叉一改去年的低速发展态势,生产经营呈现强劲发展势头。1~9月叉车产量达20703台,实现销售20843台,创利税13163万元,同比增长分别为42.33%、41.24%和83.5%,国家考核的综合经济效益指数高达339.58个点,在行业内遥遥领先。杭叉的发展和崛起,大大提高了行业集中度,增强了行业国际竞争力,被业内称誉为“杭叉现象”。
“果断进行第三次深度改制”
一、镜头回放:在2005年理性调整期间,杭叉遵循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对下属子分公司视不同情况进行了第三次深度改制。对已成立的钣焊、门架等规模较大的控股子公司,通过经营管理骨干增资持大股扩大注册资本;对杭叉下属的进出口分公司、效益较好的内销分公司,改制成由母公司控股、经营管理骨干持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对市场规模较小的其他内销分公司,则改制成由经营骨干控股,或买断、或由当地经销商经营。在这次改制中,经营管理骨干自筹现金共出资6000万元,从而形成了以资本为纽带、杭叉母公司辖属30余个生产和经营性子公司的体制。
杭叉董事长戴东辉表示,这次改制是前两次改制的继续和深化,主要解决如何增强经营管理骨干责任心和风险意识、进一步调动积极性的问题。第一次改制时,杭叉抓住了改革的良机,将濒临倒闭的国有企业整体改制为职工持股会控股、经营者持大股、国有资本参股的有限公司。后来,杭州市出台了政策,要求“人人持股”的首批改制企业,由经营者收购员工的股份,解决人人持股的“大股饭”问题。杭叉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确保“人人持股”的一般员工既得利益前提下,在高中层经营管理骨干中视责任和风险大小进行增资扩股,并设立规范化的浙江杭叉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第二次改制,优化了公司股权结构,克服了“大股饭”的弊端,强化了公司核心层的决策权。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持续高增长,经营规模不断扩张,员工特别是经营骨干的口袋也鼓起来了,杭叉抓住了改革的时机,在2005年果断地进行了第三次深度改制。
通过三次改制,杭叉已基本确立能适应国内外市场瞬息万变的现代企业制度、经营机制和有效的运作体系,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了经营管理骨干的责任心和风险意识,为杭叉的健康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如今,杭叉展现出勃勃生机和积极向上的企业氛围,体现到生产经营上,就是效率效益。譬如,流动资金达到年周转4次,货款回笼率达到100%等,这在行业中是很难觅见的,也是构成杭叉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之一。
■点评: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杭叉渐进式的改革,贵在精心抉择时机,勇于改革创新,最终惠及员工。如果说杭叉成功的改革发展模式在全国叉车行业中起到率先示范效应的话,那么在浙江、在市场化程度领先于全国的这方热土上,杭叉式的企业何止万千!
“实现国际市场战略转变”
二、镜头回放:在2005年理性调整期间,杭叉完成叉车销售19000台,同比增长8.07%,增幅有较大回落,但出口大幅增长。叉车出口达4132台,创汇5297.7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95.27%和122.51%,增幅位居全行业第一。今年以来,出口继续呈现强劲态势,1~9月出口4805台,创汇5873.2万美元,同比又分别增长49.74%和40.25%。据杭叉进出口公司统计资料显示,杭叉出口的产品中,75%销往欧洲市场。
杭叉总经理赵礼敏表示,杭叉近两年叉车出口连年翻番,企业市场战略也已进行了重大调整。近几年杭叉实施了由过去国内市场为主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并重的战略转变,在继续巩固、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集中了优势资源拓展国际市场,并将原进出口部改制为拥有进出口自主权的有限公司,这是杭叉基于对国内外市场竞争态势的判断和企业产品、技术实际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就国内市场而言,目前已有10余家国际叉车巨头抢摊中国市场,占据约20%的市场份额,国内70余家大大小小的叉车企业分享约80%的市场份额。众多中外企业同抢食中国市场这块“蛋糕”,其竞争白热化程度是不言而喻了。杭叉对市场的激烈竞争早有准备,极为重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造就了一支能准确把握国际叉车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忠诚度很高的研发队伍。在“用户需求就是产品研发最高标准”的理念指导下,走“博采众长、整合超越”的自主研发创新之路,能在较短周期内开发出用户需求的产品。譬如,调研了欧美市场的需求后,在无样机、无图纸的情况下,杭叉仅用较短的时间,就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支点电动叉车,并很快形成J系列电叉产品,以高性价比和优质服务一举打开了欧洲市场,并成为企业大宗出口的主导产品之一。杭叉适时做出市场战略调整,出口呈现高增长,也就在情理之中。
白热化的市场竞争意味着洗牌在即,对此,赵礼敏表示,杭关注的是如何使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为用户提供性价比高的产品和服务,并将继续发挥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三重优势,坚定不移地去实现企业既定战略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各项工作。当前,杭叉在欧洲、中东、东南亚市场已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并已开始进入拉美市场,现在正积极创造条件叩开美国市场的大门,争取叉车出口量逐步增加到产销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在国内市场,也将一如既往地凭借产品性价比高、交货期短、服务超值和文化品位高的综合优势与同行公平竞争,不断巩固和拓展国内市场。面对已经出现的“自残性的价格战”,杭叉的态度是:一不跟风,因为杭叉有责任维护行业的健康发展;二不惧怕,杭叉凭借在业内具有的优势,即使竞争对手把价格压低到盈亏临界点,也仍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对外资企业,仍要发挥性价比高的竞争优势,打好“价格牌”。总之,对中国叉车行业的白热化竞争,杭叉有充分估量,并坚信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全球市场中为中国叉车占据应有的份额。
■点评:杭叉从全球视野把握世界叉车行业的竞争态势,适时做出市场战略的调整,实施国际化战略,加快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为企业拓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杭叉面对国内市场激烈竞争所确立的理念思路、实施的各项举施、采取的竞争策略,不仅是杭叉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从维护行业健康发展的考虑,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行业排头兵的应有责任。近些年来,我们已嗅到叉车“价格大战”的烟霄,难道还要让曾经烟雾弥漫的“空调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