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用航空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课题的发起人、现任民航西藏区局局长助理、运管中心主任的松赞因现场值班任务繁忙不能来京参加访谈。他热情地从拉萨致函本报总编辑刘树国和各位记者感谢此次采访,称“这既是宣传西藏民航几代人几十年艰苦奋斗取得的成就,又是对课题组研究工作的肯定和鼓励”。松赞回忆道:2005年8月,中国民航安全飞行西藏40年,当时的民航总局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拉萨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他本人那时在区局规划处任处长,出于对西藏民航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提出了应该规划西藏民航未来20年发展的建议。
在时任区局局长蒋文学和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领导的支持下,他牵头向当时的民航总局有关部门提出并申报了《西藏民用航空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课题,并组织业内知名专家进行合作研究。“该课题研究成果得到高度评价,并且获得了很好的应用价值。”松赞在信中如是说。
松赞提供的书面材料显示,从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到2010年年底的4年多时间里,西藏民航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的势头。2006年,西藏民航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10万人次大关,2007年更是突破130万人次。尽管2008年前往西藏的旅客数量因特殊事件影响而下滑,但2009年西藏民航呈恢复性反弹,当年旅客吞吐量实现同比增幅60.84%,并超过2007年的历史峰值。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西藏民航旅客吞吐量以16.87%的增幅再次领先于全国平均的16.1%的增幅,首次突破150万人次大关,达到154.04万人次。
目前,西藏地区航空运输基础设施条件在不断完善,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会议精神和民航局出台的《促进西藏民航事业发展若干意见》对民航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十二五”期间,航空运输的基础设施将会进一步得到改善,西藏民航的运输生产量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对促进西藏地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和社会稳定将会起到积极作用。
民航事业对西藏发展贡献巨大
60年前的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时,当地的运输基本上处于人背畜驮的阶段。为了巩固西南边防,加速西藏经济建设,在青藏、川藏公路于1954年12月通车后,1955年中央决定开辟飞往拉萨的航线。从1956年试航西藏开始,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到1965年3月1日,伊尔-18飞机(204号)完成了北京至拉萨的正式通航飞行。当年,西藏民航旅客吞吐量仅为4400人次。到2010年8月,中国民航安全飞行西藏45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50万人次。这是中国民航对人类动力飞行的重大贡献。
空中航线的开通开辟了西藏发展的新纪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宁教授告诉本报记者,他们在《西藏民用航空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课题研究时曾经做过大量调查和科学测算,得到进出西藏的每一名航空旅客为西藏GDP贡献的价值相当于6385元人民币的结论。这一结果是他们从收回的2400多份有效调查问卷中分析计算得出的。张宁教授说:“按照国际航协的计算,民航对各国经济的贡献平均为7%。2005年,民航对西藏GDP的贡献就达到了60.3亿元,占西藏当年GDP的24%。”航空运输创造的这些显著经济效益,显示出民航是西藏经济生态链中的一环。民航客运是联系西藏与外部的极端重要途径,西藏经济发展依赖与外部的联系及交流,民用航空的发展大大增加了西藏的区域可及性,西藏民用航空是西藏经济发展的重要生命线。
西藏航空市场前景看好
中国民航大学资深教授都业富说:“民航的优势在于它的快速、安全、经济性和灵活性,这些特点并不会因为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出现而发生根本的变化。民航的机动性和灵活性,为其发展提供了比较大的空间,特别是在西部地区,我们将来要搞的普遍航空运输服务,也是公路、铁路很难实现的。”西藏航空市场前景看好。“十一五”末,西藏民航旅客总需求从2006年的106万人次增加到209万-261万人次,平均增长率为18%-25%;“十二五”末总需求将达到352万-440万人次,平均增长率为11%-16%;“十三五”末总需求将达到578万-723万人次,年平均增长率为10%-15%。
都教授说,他们做过预测,2020年,拉萨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将接近600万人次,加上青藏铁路每年为西藏带进的数百万旅客,航空网络届时将以最小的代价让他们在西藏的广阔地域流动起来,实现西藏旅游规划提出的开辟“徜徉在天河”的空中旅游观光目标。而小型旅游包机和直升机所能通达的更多景点及探险胜地,一定会受到国内外高端旅客的青睐。
投资民航与铁路的旅客回报比为10.95:1
两千年前,西藏靠人背畜驮开启了高原与中原的经贸往来。一千年前,唐蕃古道上的驿站让西藏与中原腹地的联系更加密切。1954年,川藏、青藏两条公路成为西藏与内地往来的交通动脉;1965年3月,民航北京——成都——拉萨航线正式开通,成为沟通“世界屋脊”与祖国内地的“天桥”;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的通车再一次拉近了西藏与内地的距离,进藏交通方式从此立体起来。公路、航空、铁路各自在西藏发展的旅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刚刚过去的“十一五”的5年间,西藏交通建设突飞猛进。青藏铁路通车,林芝米林机场、阿里昆莎机场、日喀则和平机场的相继通航,拉日铁路开工建设、墨脱公路即将完工……使西藏交通条件日益改善。以公路、航空、铁路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在世界屋脊开始形成。
过去5年间,西藏公路交通建设完成投资260亿元,为规划投资总额的129.35%,超过了2005年以前55年投资的总和。公路通车里程从43717公里增加到5.8万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的密度从3.56公里提高到4.8公里,乡镇公路通达率从76.4%提高到将近100%。
“十一五”期间,西藏民航完成了改扩建昌都邦达机场、改扩建日喀则机场、新建阿里机场、开始了拉萨贡嘎机场飞行区改造及配套工程建设等。目前,西藏由东向西有了5个机场,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机场航空网络布局,对西藏整体性带动将会非常明显。
青藏的铁路开通,直接为民航市场提供了两个客流增长点。首先,从东部、南部地区进藏的大量游客选择单卧单飞,以“空地联手”的方式进出西藏,使得航空公司直接受益;其次,过去西藏航线上的乘客纯粹以政务人员和游客为主,常年呈现旺季一票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