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后的京东物流,又将驶向何方?

来源:物流桃园 | 2021-05-24 10:51


u=2203397391,1475525401&fm=26&gp=0.jpg

最近几年快递物流行业上市的消息可谓是频繁刷屏,仅过去一年中,就有亚洲速运、德马科技、DADA(达达)、海晨股份、福然德、中谷物流、中通快递、兰剑智能等八家快递物流系企业IPO,如今也轮到了京东物流。

 

5月20日,京东物流比原计划提早一天结束了港股IPO申购,其估值或达400亿美元。京东物流若在5月28日成功上市,则将超过“三通一达”,成为仅次于顺丰控股的第二大物流企业,京东物流也将成为一年之内在港集资的第三家京东系公司。


然而,不能回避的问题是,14年累计亏损300亿的京东物流真能撑得起400亿美元估值吗?估值过高之争也成为私募机构交锋论战的焦点。在京东物流与传统物流之争中,真有独“京”秘籍吗?

 
物流行业凭何屡屡赢得资本市场青睐?京东物流IPO之后,又将驶向何方?
 

从精耕细作到“深耕技作”的物流行业:

京东物流需要更多的阳光雨露

 
其实从资本视角来看,快递物流行业近几年态势并不甚好。
 
京东物流在近三年的亏损高达90.39亿,且缺口仍有放宽之势,考虑到为了补齐短板需要进一步增加支出以及延续其一贯的重资产模式,想要实现盈利恐怕一时半刻难以实现。然而其估值却从一年前的134亿美元猛涨至如今的400亿美元,合计人民币2400亿。对此,400亿美元估值定位是否过高、水分是否过大成为了众多私募机构争论不休的焦点。
 
安信国际曾表示:“全球市值最大的前十家物流快递公司P/S估值中位数为1.29倍。相比来看,京东物流IPO的估值明显偏高。即使考虑到当前京东物流的收入增长较快,以及京东物流的品牌溢价,我们仍认为本次IPO在估值上没有吸引力。”

 640.webp (66).jpg


从2017年至今,快递物流领域的融资数量一直呈现下滑趋势,根据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2020年度中国物流科技投融资数据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物流科技领域共发生53起融资,同比下降19.7%,融资总额超253.7亿元,同比下降55.39%。
 
且在这些融资事件的行业细分中,智能物流位居首位,达到了16起;其次仓储物流8起融资;同城配送、物流网络5起融资;货运O2O、跨境物流各有4起融资;第三方物流3起融资;冷链物流、智能快递柜各有2起。
 

虽然整体融资数量降低,看起来快递物流行业逐渐收缩,但纵观整体行业的社会需求程度,快递物流行业的订单量却在不断攀升。

 虽然估值机构争的不可开交,但却难掩投资者热情。京东物流首日招股录得约1165.5亿元孖展,超额认购146.1倍。5月20日公司提前结束IPO认购,最终录得金额1702亿元,超额认购213倍。另外,国际配售部分已足额认购,京东物流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根据2021年1月4日全国邮政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数据显示,预计2021年邮(快)件业务量完成1219亿件,同比增长12%左右;全行业业务收入完成1.2万亿元,同比增长11%左右。其中,快递业务量完成955亿件,同比增长15%左右;业务收入完成9800亿元,同比增长12%左右。

 
一方面是融资数量的不断收缩,另一方面则是整体物流行业的迅猛发展,从中不免可以推测出,如今的物流行业整体已经逐渐聚焦,业内玩家较为稳定在头部。


且智能物流、物流信息化等辅助内容更容易赢得资本青睐,这也意味着物流行业的竞争已经步入从“量”到“质”,从精耕细作到“深耕技作”的科技化竞争阶段。
 
而在这些蓬勃发展的快递物流头部玩家中,京东物流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
 
2019年之前,很多人都只是把京东物流视为京东商城专属的一部分,毕竟京东发家于3C类数码产品,而后在逐步扩张到全品类,这类产品本身价值就高,在物流方面需要格外的小心,京东自建物流系统也以速度与质量卡位电商市场。
 
京东在供应链体系上投入过多,从开始起就自建物流体系,这种做法的好处是重资产模式一定程度上能保证所售商品的质量与服务,进而转换成平台的口碑,且商品所售利润能直接获取。坏处则是需要承担仓储、卖货等压力,前期投入成本极高。
 
扎根在快递物流头部土壤的京东物流,在IPO之际展现了强大的盈利能力,但也需要更多地阳光雨露才能继续转亏为盈,进一步扩大盈利。
 

京东物流的“艾宾浩斯错觉”风险

 
德国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提出,指一种对实际大小知觉上的错视。两个完全相同的圆,一个围绕较大的圆,另一个围绕较小的圆,视觉上看起来前者会比后者小。
在我们观察事物时,大脑会根据经验和周围参考加工并作出判断,而艾宾浩斯错觉就是不当参考造成的视错觉。这一理论也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例如在判断自我时,需要学会找到正确的人或物进行参照。


可以预见的是,在此次京东物流IPO之后,势必会在保持内部运用的基础上加大C端订单的重视与扩张,寻找更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虽然进一步扩大C端业务能够让京东物流进一步缩窄亏损甚至转亏为盈,但接入C端也同样意味着可能会牺牲一部分京东物流的口碑。
 
以往来说,京东购物伴随着速度极快的物流体验,这些体验是建立在京东强大的自建物流体系之上的,而这个体系之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仓储,庞大的货源仓储加上物流配送才是体现出京东供应链体系优越的所在。
 
但在C2C的物流中,仓储一环的价值无法体现,也就意味着很多C端场景是无法实现如B端自营体系带来的极致物流体验。而这种前后之间的差别很容易让C端用户产生一种艾宾浩斯错觉。
微信图片_20210421145540.png

常年背靠京东电商的京东物流,在进一步贴近C端的过程,势必会在这方面让用户形成一种落差感,而这也可能会逐渐消磨掉仓储型B端物流的优质印象,让这个服务的“小球”看起来没那么大。
 
这一点京东物流就要相比较阿里的菜鸟系物流压力更大,毕竟阿里的菜鸟系物流原本就是“整合军”,包含了申通、圆通、中通、韵达这三通一达以及相关金融机构,它们原本就是独立的物流体系整合而成,相比较而言本身在用户心中就有独立运作的过往印象。
 
这也意味着全面接触C端会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与探索,背后有着动摇京东物流口碑基本盘的风险,但也是京东物流不得不做出的一次改变。
 
在2019年4月份刘强东的《致全体配送兄弟们的一封信》中也有说到,“京东物流 2018 年全年亏损超过 23 个亿,这已经是第十二个年头亏损了。这还不包括内部结算盈余,也就说,如果扣除内部结算,京东物流去年亏损总额超过 28 亿,核心原因就是外部订单量太少,内部成本太高。”
 
连年的亏损已经让京东不得不去自上而下的对物流进行改革,这种风势很大概率也会在IPO之后更为明显。
 
虽然京东物流一直以来的印象更偏向于B端,如今上市之后的多边赋能属性将得到进一步的释放,毕竟京东是一个多元化的平台建筑,需要满足多边利益,京东重资产模式的物流体系可以进一步减少B端供给方的成本,本身就是对B端的一种利好。
 
在守住B端基本盘的同时发力C端,会是京东物流IPO后一段时间的探索方向之一。

 

公司的运营模式导致成本过高,尤其是外包成本逐年增加。公司的收入增幅较大,公司却仍然连续亏损,总体上负债过重。
 
和竞争对手顺丰和菜鸟相比,除了「以储代运」,其他方面,京东几乎没有特别的优势,甚至在收入规模和人均效能方面处于下风。
 
整个一体化供应链物流市场比较分散,公司的竞争壁垒不高。
 
估值方面,京东的营收接近顺丰的一半,顺丰的市值3139亿元,京东的发行市值却高达2500多亿。市销率比顺丰高不少。
 
虽然打新一般都带有情绪溢价,而且疯狂时,这溢价可能很高,京东健康上市时就高于预期。但目前市场还比较敏感,目测很难有特别的惊喜。
 
打新分析,言及此处,可以 over 了。

 下面尝试用价投思路再详细挖掘一下京东物流,看未来京东的投资价值几何。
 

公司分析

 
2007年,京东开始自建物流,2012年正式成立物流公司。自建物流帮助京东提升了用户体验,从而实现和阿里的差异化竞争。
 
目前,京东是中国最大的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商。2020年,公司为超过19万家企业客户提供服务,覆盖快速消费品、服装、家电、家具、3C、汽车和生鲜等行业。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京东物流已经形成了六个不同属性的物流网络:仓储、综合运输、最后一公里配送、大件网络、冷链网络和跨境网络。
 
京东布局
1
 个人快递领域公司在2018年进军个人快递业务,专注下沉市场,主攻小件电商包邮。


2
在冷链方面:京东物流陆续上线冷链城配、冷链整车、冷链仓储等产品,目前已经完成 F2B2C 核心骨干网络的搭建。

 在快运方面,2020年京东物流以30亿元控股跨越速运,开始深入推进B网、大件网的建设。


在科技业务板块,2020年公司发布「JDL物流科技」品牌,将打造包括无人机技术、价值供应链、云仓等新的增长曲线。



用护城河理论来看京东物流,公司的品牌力相对比较强,但是优势不显著;公司不具备成本优势,也不存在高转换成本;物流行业本身就需要一定的规模和网络效应,这种基本上只能阻挡一般的潜在参与者,而没法对已经进来的竞争者形成持久优势。
 
公司相对明显的优势在于「以储代运」的商业模式。「半日达」、「次日达」给用户带来较好的体验。为此,京东物流2014年在上海启动「亚洲一号」,如今在22个城市有32座「亚洲一号」。截至2020年末,京东物流运营900多个仓库和超过1400个云仓。
 
顺丰的营收是京东物流的2倍多,但仓储面积只有京东物流的不到23%。
 
京东物流在一体化供应链物流的领先优势在短期之内很难被竞争对手赶超,甚至随着整体行业规模的增加,有机会能进一步扩大优势。
 
另一方面,京东来自其他客户的收入占比逐年提升,成为公司值得关注的新的增长点。

抓住那20%的边界侵蚀

 
缔造Google硅谷神话的前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曾用“70、20、10”的方法论样诠释谷歌的发展:
 
“我们将 70% 的时间用于我们的核心搜索和广告业务上。然后将20% 的时间投注在相关业务中,比如 Google News、GoogleEarth 和 Google Local。最后,我们将 10%的时间花在那些全新的事情上。”
 
而这种将70%的资源用于核心业务创新,将20%的资源用于邻近业务创新,将10%的资源用于转型创新业务的“70、20、10”也更为实用那些需要稳固基本盘,并不断拓展业务与生态的上市企业,京东物流也在此列。
 
这其中10%的创新过于缥缈,更多企业关注的是20%的自身边界的行业,对于京东物流来说,很可能是同城配送。
 
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京东物流的企业业务也同样包含了京东众包这个同城配送O2O平台,那么是否意味着在上市之后,京东物流也会更加释放在同城配送之间的能力?
 
虽然之前京东的众包模式并未实现突破性的成果,也没能彻底赢得市场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同城配送的O2O业务没有发展空间。
 
模式是探索的,行业确却是一直在发展、孕育的。
 
如今的同城配送行业之中,一类是像UU跑腿、货拉拉等独立于传统物流企业的新兴从业者,另一类是像顺丰北京“同城急送”、韵达的“云递配”、圆通的“计时达”等传统物流企业切入同城配送服务。
 
而且当下同城配送并未形成稳固的头部垄断竞争局面,且行业本身也更多地依赖于司机与配送员,司机或者配送员的抽成都是成为企业的主要支出,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并没有过高的行业门槛。
 
更何况同城配送本身更偏向于C2C之间的服务,符合京东物流未来多元化扩张的选择方向,依托于京东物流长期以来多边利好的供应链体系与用户数据画像,京东物流未来在同城配送方面为必不可为,形成同一入口下的分支业务。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快递物流企业融资上市,快递物流这一精细化的社会分工越来越脱离电商的桎梏,作为一种全面的功能性服务出现在各行各业。京东物流的未来势必是多元化的,相比较之前的70%基本盘,那30%的探索与发展,会是其日后的发展魅力所在。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