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融合好,链起来——再论制造业物流

来源:物流产品网 | 2023-04-14 16:22 | 作者:科技物语

 微信图片_20230407154118.png

  图片来源:网络物流已从附属服务转变为提高制造企业市场竞争力,降低成本,挖掘利润空间的重要一环,同时,以物流为内涵的供应链越来越显出在制造业上的重要作用,本文将从两个角度——链起来与融合好,来阐释这一现象。

         一、融合好如何做到制造业与物流业的深度融合,这是一个大课题,也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课题。事实上,物流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并非新课题,早在200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就组织召开了首届全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大会。

微信图片_20230407154259.jpg

  物流贯穿生产和销售的所有环节,对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服务水平有着重要支撑,如何让物流系统满足智能制造时代的企业发展需求,让二者有效融合,是当前政府与企业关注的重要问题。目前,物流业与制造业在推动融合的广度不大,深度不够,在华投资的400多家500强企业,90%左右的企业选择了物流外包,而中国的制造业物流外包比例不超过20%。其中最主要矛盾是物流供给质量不高,性价比难以让生产企业满意,当然也有制造企业的问题。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具有政策红利。政策分国家政策与地方政策,国家政策主要体现在大政方针方面,而地方政策,特别是制造大省、制造强市的政策具有针对性,主要从规划上着手,解决生产园区与物流园隔离的问题。地方政府鼓励制造企业转变传统观念,改造业务流程,分离外包物流业务,通过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积极推进供应链管理,降低制造业成本和物流成本。地方政府引导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信息沟通,业务联动,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山东政府推动山东350户大企业集团带头剥离物流服务环节,实现主辅分离。中国重汽、济钢等制造企业的物流外包已由销售向生产、采购环节延伸,正践行物流外包一体化管理,不断拓展融合范围。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制造类企业重产品生产、轻物流管理,尤其是内部物流,造成物料到达不准时、车间物料调动混乱、零部件配套性差等现象;制造业领域存量物流资源整合和开放程度不足,制造企业内部物流成本相对较高等。两业融合的主动权更多在制造业手里。由于对市场主体认识不够,很多生产企业对流程再造带来的成本及效益有所顾忌。低成本是物流的核心,也是二者融合的基础,二者融合发展要符合持续性,低成本的要求。制造业在生产端的降本空间,远小于在物流端的降本空间。物流,就是物料的流动:运输的本质是位移,追求单件物料的低成本的位置移动;仓储的本质是物料的调节与储存,零库存是其理想状况,不断供是其根本要求。制造企业需要通过精益生产在不确定中寻找规律,通过科学的物流体系来管理需求的不稳定,达到仓储的最高境界。物流业与制造业主体的融合,表现在设施设备融合联动、业务流程融合协同上,也就是说技术融合、装备共用,AGV、自动化立体库、垂直提升机、码垛机器人、输送线等设备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只有将各类设备与作业流程很好地衔接起来,才能把设备的优势最大化地发挥出来。在生产基地规划、厂内设施布局、销售渠道建设等方面引入专业化物流解决方案。从人的角度说,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之间的信任、忠诚,沟通是保证融合良好发展的基础,目前,双方信息资源融合互通等方面存在明显的断点,导致融合层次不够、融合深度不高。过去常说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现在讲的是二者的融合。“两业联动”强调加强制造业与物流业间的相互协同、相互促进;而两业融合,是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的飞跃,是质变过程,发挥1+1大于2的作用。

微信图片_20230407154118.png

  也可以这样说:两业融合范围更广、程度更高、联动更加紧密。“两业联动”是“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是“两业联动”的高级形态和必然趋势。目前的问题是专业化物流的发展受到制约,适应制造企业需要的物流服务能力不高。当然,我国也有优秀的社会物流平台。京东物流、顺丰公司具备覆盖全国甚至全球的仓网布局,拥有现代化高集成自动化水平的仓库,数字化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平台,以及精准的数据采集、分析、预测能力,是制造企业供应链与物流融合的强推动力。对于制造业来说,这种融合不仅是外部的,是供应、销售方面的融合,更是工厂内部的物流融合,当前,工厂内部重复搬运多,无效搬运占70%左右;生产流程不合理,物流流动路径长,制造业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转换过程中,95%为物料的停顿或等待时间,其余5%中的70%为工装及其前后时间,真正创造产品价值的时间仅占到整个周期的1.5%。所以,更高一级的融合是渗透到厂内物流,甚至是车间物流和流水线物流上,尤其是柔性制造模式下,对入厂物流的灵活性、及时性和协同性提出很高要求。科技赋能的厂内物流拥有巨大价值,而在实际落地中,工业物流服务,或者说厂内物流的发力路径要根据不同细分制造行业产业链和产品特点,从单点制造、线(端到端一体化价值链重塑)、面(数字化供应链网络协同)三个维度思考。两业深度融合,以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者之间相互交流、渗透、学习、吸收。“制造+物流”的融合发展,促进制造的进步与物流的发展。物流服务的快速发展是一种发展趋势,它渗透到制造业,推动了制造业核心产品的研发提升和结构升级。已有不少制造业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在供应链与物流升级方面走在了行业前列,他们通过与综合实力强劲的物流服务商深度合作,实现共创共赢。需要注意的是所谓的融合不是过去的制造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自我服务的传统物流模式,而是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形成优势互补的深度合作。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动融合发展格局正在形成,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智能制造”在中国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众多令人瞩目的成果,仅以各行业不断涌现的“灯塔工厂”便可见一斑,这也为物流服务智能制造的企业带来了诸多的挑战和机遇,我国物流服务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尚不完善,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我国物流业与外界系统的有效衔接。

微信图片_20230407154313.jpg

  人机互动、人机相融,这是未来物流领域的较高境界,柔性化,定制化是未来智能制造的方向,二者融合于一体化,积极推进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支撑制造业高质量集群化发展,是融合的外部条件。

        二、链起来现代制造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质是企业物流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制造企业显然需要筑牢物流与供应链护城河,重塑核心竞争力。

微信图片_20230407154253.jpg

  关于供应链这个名词,并没有严格的定义,指的是产品从生产到交付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企业、信息等构成的链条,或者称网络。制约制造企业降本增效的主要压力,则是来源于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数据显示,工业品从原材料采集、生产制造到消费端整个流程中90%以上的时间处于物流环节,因此,物流在供应链中很重要,起到“搭”链的作用。我国用几十年走过发达国家的几百年之路,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中国有四成以上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这令世界惊叹的发展背后,正是一条条遍布世界的供应链连在一起的结果。制造业能否继续保持优势?关键在供应链。在当今世界变局之下,“供应链”这个词有了非同凡响的意义。过去三年新冠疫情,突显了我国供应链弹性不足、产业链协同不强、物流业制造业联动不够等问题。随着国际贸易争端的加剧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的政治施压,全球供应链频繁剧烈波动,供应链“脱钩”的话题渐成热点。尤其是美国的芯片法案,拉日本与荷兰组成同盟,对我国高科技行业进行围堵,造成严重影响。同时,由于我国人工成本的走高,催生的产业转移的变迁,使我国面临着高端制造业向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回流,以及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东南亚等欠发达国家加速转移的“双向挤压”,产业的转移必然导致供应链的溢出。我们不仅要看到我国制造业供应链存在的挑战,更要看到我国制造业供应链的优势。我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制造业具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近年来,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接近10%,以华为、大疆,海康威视为骨干的高新制造业不断释放出中国制造的强大发展动力。因此,我国拥有世界上最齐全的工业体系与供应链网络。所以说,我国制造业在供应链方面有挑战,也有机遇,如何化不利为有利,让有利条件更加发扬广大呢?那就是要想法设法做到不断链。要做到不断链,就要找准“痛点”,疏解“堵点”,明确了“打通堵点、连接断点、畅通循环”的基本思路。供应链从“链式”转变为“网状”,制造商、供应商、客户、承运商等多方成员的加入,使供应链管理更加完善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间供应链协同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在供应链运作中要深度融合,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在协作过程中,如何提高整个供应链的透明度、灵活性、协同性,是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微信图片_20230407154318.jpg

  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鼓励物流企业主动深入制造企业提供一体化供应链服务,制造业物流供应链条长且容易断层,要提升各物流环节的衔接度和紧密度,在优化全局供应链的角度去设置物流节点,让制造流程不脱节。制造业的生产端物流、采购端物流、销售端物流以及交付端物流,都有各自的服务特殊性和侧重点,都在供应链中得到反映,解决供应链管理各环节信息不对称、不明确,打破制造业企业与物流企业之间的屏障,实现共赢。供应链高度整合上下游。上下游企业协同互动,致力于建设覆盖面广的物流产业供应链体系。例如,汽车生产的整个供应链是较复杂且具有代表性的供应链之一,作为改造供应链的最大需求者,正在想方设法地把上下游的利益绑定在一起。产业园模式将会越来越多地被整车制造所采用,这也将进一步考验零部件厂商的供应链柔性的能力。“深度融合”体现在物流业与制造业在供应链全链条上的战略合作、相互渗透、共同发展。现代供应链形成的一大特征,是从需求端出发,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这就是定制化制造,一种新时代的制造模式,与现代消费相联系。是按照上游订单为主,去采购、生产,这种反向生产方式,决定了供应链的重要性。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通过市场化方式创新供应链协同共建模式,在智慧物流的加持下,优化制造业生产流程,发展定制化生产等服务型制造新模式,在供应链流程设计,整体方案策划、供应链全环节服务上进行创新。智能制造风口下,从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到最终销售,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物流系统正在成为推动制造业物流发展的重要引擎,为制造企业构建柔性供应链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变化提供了可能。制造企业在生产模式转型和构建柔性供应链的过程中遇到挑战,从信息化角度来说,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在协作过程中,如何提高整个供应链的透明度、灵活性、协同性,是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一个目标是构建以智能物流设备为基础、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数字化物流供应链体系。随着采购、生产制造、物流等供应链要素不断趋于智能化,由技术驱动的数智化社会供应链服务将成为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效率提升的核心,供应链变革和制造的升级发展,要求物流行业提供匹配的新服务,增强供应链内在韧性,实行多条供应链并行且缩短其长度。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企业的隐形财富,实行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

微信图片_20230407154321.jpg

  绿色供应链的概念由传统供应链衍生而来,从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角度出发,通过可持续发展,减少资源损耗,构建完备物流系统,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与供应链效率。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