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装备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来源:中国物流产品网 | 2008-09-27 14:38

    上世纪90年代大规模兴建的仓库主要集中在流通领域,平房仓约占80%,楼房仓不到20%;立体库只是少量的存在于军队系统,用于军用物资的仓储。就国内现有的仓库情况来看,平房仓仍然占到总量的70%左右,楼房仓20%左右,大量的国有仓储企业升级改造传统仓库成为普遍的现象。同时,近年来,立体仓库发展迅速,其比例已经上升到10%~15%。据估计,在未来3~5年,立体库的比例将会达到40%左右,而平房仓的新建比例会非常小。因此,相关标准的引导和规范对于仓储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作为仓储业的基础性标准,《通用仓库等级》、《仓储服务质量要求》、《仓储从业人员职业资质》三项国家标准相辅相成,分别侧重在仓库建设、服务水平、人员素质,目的在于促进仓储行业的整体发展。其中,《通用仓库等级》标准一方面为货主企业选择不同等级的仓库提供依据,节省考察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为仓储(物流)企业提高仓库的技术条件与管理水平提供了目标,有利于仓储服务的优质优价。《仓储服务质量要求》标准为货主企业、中介组织评介考核公共仓储业服务水平,提供了统一依据。《仓储从业人员职业资质》标准则对仓储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资格确立了方向和细则。

    原国内贸易部副部长杨树德对仓储业三项国家标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仓储业三项国家标准的颁布,填补了空白,来之不易。”就仓库等级与仓储服务质量标准而言,目前国际上并没有同名称、同内容的标准可以借鉴,只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咨询公司和行业组织的推荐性标准。《通用仓库等级》和《仓储服务质量要求》两项标准的制定主要是基于原商业部的一些指标,参照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同行业的指标,以及一些经营规范的国内大型仓储企业的内控指标。沈绍基表示,尺度的统一和思路的制订是标准制定过程中的一大难点。比如在通用仓库等级划分中,仅仓库面积一项,专家组就进行了反复的讨论,最终将星级仓库建筑总面积的评定底线定为5000平方米。“尽管在征求意见时一些企业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但我们认为,仓库如果不具备基本的规模,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就无从谈起。”沈绍基说。

    记者从全国仓储业国家标准宣贯会上了解到,《通用仓库等级》标准在内容与等级划分依据上借鉴了“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的标准,即坚持硬件与软件相结合,以仓储设施的硬件为基础与前提,再加上服务与管理,综合界定。仓库等级的划分主要立足中国的实际,给出方向和目标。该标准从仓库设施条件、从业人员素质、服务功能、管理水平等四个方面对不同等级的仓库提出划分条件。 其中,仓库设施是划分通用仓库等级的基本条件,重点考察的内容包括仓库面积、装卸机具、库内通道、信息系统等设施数量与质量等。根据《通用仓库等级》标准分析,我国目前50%的仓库属于“三星”,30%属于“一、二星”, 20%属于“四、五星”。

    《仓储服务质量要求》标准结构包括定性的基本要求和定量的具体指标两部分,指标体系设计只列入企业外部的服务质量指标,具体指标中既保留了仓储服务的传统指标(基本指标),又提出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现代仓储服务指标,突出服务的效果与客户认可度。指标具体数值的设置则是在立足中国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借鉴了国外先进指标。《仓储服务质量要求》标准中提出了3大类共7项指标,即:出库差错率、责任货损率、帐货相符率三项仓储服务基本指标,订单按时完成率、单据与信息传递准确率、数据与信息传输准时率三项仓储服务现代指标,有效投诉率一项仓储服务效果指标,并明确了各指标的计算公式与最低标准要求。

    为保证标准在全国范围内的顺利推广,中国仓储协会自2007年11月起,分别在上海、广州两个仓储物流较为发达并有示范引导作用的地区以及具有一定工作基础的重庆地区开展了星级仓库的评定试点。依据《通用仓库等级》和《仓储服务质量要求》两项标准,最终共有13家企业库区获得了首批“中国星级仓库”标牌。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