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618与消费者的“十年之痒”

2023-06-21 09:17

 640 (1).jpg

  追根溯源,618源于京东的年中总结表彰大会,如今成为“全民购物节”,如果从2004年算起,今年迎来20周年。其实,前10年,618还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狂欢节,只是京东平台的促销节。2013年,京东直接把618活动从6月1日做到了30日,销售额超过了1000亿,从此,618有了新的意义,成为全民购物嘉年华,从那时算起,到今年恰好是10年时间。婚约有七年之痒,对618充满着爱恨情仇的消费者,同样与其有十年之痒吗?

        一、消费者的疲惫与理性

          今年618硝烟再起,虽然各大电商内部涌动,但在外界看来,已不似从前那般激烈了。国人喜欢整数,逢五逢十都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今年恰逢618十周年,但表现却强差人意。

640 (1).png

  从身边的变化就可以感觉到:同事们很少谈到自己淘到的好物,快递驿站前没有了如龙的长队,互联网上针对 618 的讨论也不像前几年那样热烈……总而言之,今年的618静悄悄。作为疫情之后的首个电商大促,品牌和平台都希望通过这场消费潮,一扫过去几年“紧缩”的阴霾,在半年报中交一份好答卷,然而事与愿违。其实,这两年,消费者对 618 的热情一直在下降。促销的常态化,使618的价格优势正在消失,更为重要的是,消费者变得理性,当下的消费者选择更明智,于“低价”的敏感性也在逐渐降低,其热情也不会轻易被各种眼花缭乱的套路激活。消费者回归理性消费,开始对自己的购物篮中的品类精打细算。购买决定变得更加务实和理性,减少了冲动购买,优先考虑产品价值,并更加关注质量,并在购买前对多个卖家的价格进行比较。大促节,消费的主力是年轻人。而近年,年轻人的失业率居高不下,使年轻人消费观发生变化,意识到“月光”的危害。不少人表示:作为一个月光族,突然不敢月光了,任何时候,手有余粮,心里不慌。习惯于大手大脚花钱的人,开始学会记账了,大家的理性消费和储蓄意识开始觉醒。过去,618的消费更加感性、更易习惯释放情绪,今年以来,“情绪驱动”感性需求降低,理性务实的心态成熟。大部分消费者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都成了专家,更有意识地衡量消费抉择,也越来越重视商品的灵活性、耐用性、持久性等实用价值。疫情三年,消费场景和消费习惯也都出现了变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回归理性,一项调查表明,26-35岁人群最“理性”,毕竟步入社会、职场打拼、组建家庭都不容易,并且,收入越高的人群消费越理性,无论是“调节情绪”和“放飞自我”的占比都比较低。一直以来,上新与爆品是618促销的重头戏,今年618期间京东有百余款上半年上新的爆款商品推出价格直降活动;苹果、联想、小米、科沃斯、追觅等40多个知名品牌在618期间在京东首发新品,然而,需要认识到,消费者对品牌创新的检验将十分严格,反映了我国的消费品市场正在经历产品、服务和模式的快速升级和创新。几年前,淘宝就已经开始不再对外公布 618 具体的 GMV 数据,拼多多、抖音等平台也开始淡化对具体 GMV 数据的呈现。这一方面反映了GMV 数据不再高歌猛进,令人惊叹;另一方面,进入存量时代,再以GMV 数据增长为目标看待大促不具备现实价值了。

640 (2).png

  有人将今年618称作“最努力”的一届,也被誉为“史上投入最大”的一届,电商平台直接拿出了真金白银补贴。然而,消费者需求永远是多变的,达到他们的预期非常重要,2023年“揣摩消费者心理”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精准地触达目标消费群体,探索和发掘消费需求,不是容易的事情,因此,618虽努力,效果却不明显。无可否认,在平台加大力度的背后,是大家消费变得更加的谨慎,更加的趋于理性,中国电商物流的“期中大考”618大促的声量和热度,都在“降温”。

         二、电商的旧措与新法

      当电商时代结束了跑马圈地,存量竞争成为当下的关键词,老玩家阿里、京东也好,新秀抖音电商也罢,还有迟迟未实现“电商闭环”的小红书,赶在此次618之前,全面上线了笔记带货功能也算,本质都在分食同一块蛋糕。

640 (3).jpg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