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供应链短链趋势下的物流应对法则

2023-12-29 18:20

0.jpg

  在西方政治上强调断链,供应上强调安全的大背景下,全球供应链短链化趋势明显,而在我国,随着区域经济与产业带的兴起,中心城市经济地位的确立,供应链短链化也呈上升趋势,那么,在国内国外这两大变化之下,物流将发生什么样的变迁呢?

  一、世界趋势

  随着国际贸易争端的加剧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政治施压,全球供应链频繁剧烈波动,供应链“脱钩”的话题渐成热点,尤其是美国的芯片法案,拉日本与荷兰组成同盟,对我国高科技行业进行围堵,造成严重影响。

640 (2).jpg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泛安全化加深,主要发达经济体正在对多年以来运行良好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施加强力的行政干预,迫使全球供应链走向了区域化、本土化、短链化。

  而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等地缘政治争斗升级,必将进一步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迎来动荡和重组,导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出现了区域化、碎片化的趋势,并日趋“短链化”。

  我们希望主要经济体要理性地平衡好安全与开放、发展之间的关系,但这不是我们一厢情愿的事情。未来几年,逆全球化潮流将会进一步加剧,一个重要表现是供应链的重构,过去复杂的全球供应链将会变得简化、短链化,使市场分工体系受到冲击,我国产业界将受到较大影响,部分地方和产业将被迫重新考虑产业布局,要更多地基于国内市场来构建“内循环”的产业链和供应链。

  高端制造业将受到更大的冲击。美欧等西方发达经济体深刻反思产业政策和高端制造业供应链安全等问题,尽量避免出现过度依赖某一国家或地区而出现产业供应链断链的风险。因此,全球高端制造业供应链正在加速调整与重构,呈现出以本地化与短链化的新特征。

  美欧等西方发达经济体纷纷推出激励措施,使用各类新型产业政策工具,鼓励高端制造业供应链由全球布局向区域布局、由境外向本土回流,世界高端制造业供应链的本土化趋势日益明显。同时,对我国高端制造业供应链进行围堵,引发我国高端制造业供应链出现脱钩断链风险,严重制约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国际发展空间。

  受所在国家产业鼓励或限制政策影响,跨国公司基于供应链稳定安全的考虑,愈发谨慎开展国际投资布局,纷纷缩减全球化战略,供应链的纵向分布呈现短链化趋势。

640 (3).jpg

  针对西方的逆全球化,11月28日,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开幕,来自全球重要的产业链、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汇聚北京,绘就了一幅全球供应链的宏大图景,为国际工商界加强产业链供应链交流合作搭建了全新的开放平台。

  二、中国特点

  事实是,全球供应链日趋“短链化”,那么,中国将如何应对,有什么优势和不足之处呢?作为全球唯一具备全部产业门类的生产制造大国,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链体系,既有庞大的消费群体(需求端),又有种类齐全的工业制造体系(供给侧),具有应对这一局面的基础。

640 (1).jpg

  产业链供应链是现代经济的重要形态,在这样复杂的外部环境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也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相对于过去的全球化,将不同程度立足于内循环,寻求供应链的多元化和自给自足,从而造成供应链的区域化,短链化。

  欣喜的是,我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制造业具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近年来,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接近10%,以华为、大疆,海康威视为骨干的高新制造业不断释放出中国制造的强大发展动力,因此,在世界主要国家产业链韧性指数方面,中国排在第二,仅次于美国。

  我们也要意识到,由于我国人工成本的走高,催生的产业转移的变迁,使我国面临着高端制造业向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回流,以及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东南亚等欠发达国家加速转移的“双向挤压”,产业的转移必然导致供应链的溢出。

  虽然我国处于价值链供应链中心位置,然而制造业发展在产业链中下游的优势明显,在产业链上游仍有发展空间,过去三年新冠疫情,突显了我国供应链弹性不足、产业链协同不强、物流业制造业联动不够等问题。

  所以说,我国在供应链短链化趋势下,有挑战,也有机遇,如何化不利为有利,让有利条件更加发扬广大呢?在世界大势短链化的局势下,我们如何立足于本国,找准“痛点”,疏解“堵点”?

  要明确“打通堵点、连接断点、畅通循环”的基本思路,要供应链从“链式”转变为“网状”,要制造商、供应商、客户、承运商等多方成员的加入,使供应链管理更加完善,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在供应链运作中要深度融合,提高整个供应链的透明度、灵活性、协同性。

  高端制造业供应链的韧性直接关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美欧等西方发达经济体重视构建以盟友为中心的多元化供应链体系,供应链政策从微观企业管理上升到宏观国家战略。因此,我国要积极推动高端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努力化解高端制造业供应链风险,积极推动产业融合赋能,健全提升高端制造业供应链韧性的制度保障措施。

  国内各地都有自己的发展计划,例如成渝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不同层次的发展战略,形成对经济的支撑。我国湖南、广东、上海等地轨道交通、工程机械、汽车等产业蓬勃发展,在推动构建产业生态、产业重塑和产业融合方面取得的成绩。

  打造和培育世界领先的高端制造产业集群,通过国内产业布局优化与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相结合,激发高端制造业内生发展动能,增强国内高端制造业的韧性、协调性与回旋余地。重点依托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和京津冀打造和培育世界领先的高端制造产业集群。

  产业带是经济版图中的新生事物,产业带是各类生产要素和流通要素在一定物流空间上的组合,产业带内的企业通过上下游横向协同和纵向同质化竞争,形成了覆盖企业产前、生产、分销全链路的生产要素和流通要素的交易网络,并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遵循市场规律,产生或单一或多元的产品矩阵。

640 (4).jpg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