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红海危机对我国航运物流发展的影响分析

2024-01-24 16:22

 下载.jpg

图片来源:网络

  红海,位于亚非两大洲交界处,是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重要航道,受到地区紧张局势的影响,导致红海和苏伊士运河通行受限及船舶绕航,从而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红海作为我国与欧洲的重要通道,直接关系到我国的进出口,产业链与供应链安全,如何化解红海航运危机?陆路通道能否胜任?是否可开辟新的航道?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红海简介

  红海是东非大裂谷的一部分,位于非洲大陆和阿拉伯半岛之间,是一片狭长的海湾,西北通过苏伊士运河与地中海相连,南面通过曼德海峡与亚丁湾相连,长约两千二百五十公里,最宽处约三百五十五公里。

640 (2).png

  红海最大的地理优势就是它是印度洋的边缘海最北端,离地中海仅有约一百五十公里。1969年苏伊士运河正式通航,成为连接欧洲和亚洲最便捷的水运通道,登上全球最热门的航运水道之一。

  红海-苏伊士运河共同构成“欧亚水上通道”,是全球最繁忙航线,也是货船从亚洲至欧洲港口最常选择的路线。每年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船只超两万艘,约占全球海运的百分之十四,货物价值超一万亿美元。

  一、陆路通道的重要性与局限性

  红海航线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全球运输格局的重组。红海危机造成的航线中断,对我国,乃至东亚和东南亚国家来说,过去外贸主要依靠海运,如今只能通过陆运得到分流,如果要从陆路通往欧洲,莫过于经过我国的亚欧大陆桥最便捷。

  1、亚欧陆路通道初衷

  十余年前,我国推出中欧班列,有多重战略考虑:打破西部内陆远离出海口的天然壁垒,让中国发展相对东部滞后的中西部拥有自己的进出口门户,配合跨国企业降低生产成本、转移和完善自身供应链,吸引新产业集群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亚洲和欧洲虽然同处亚欧大陆,但亚欧90%以上贸易靠海运,而非铁路、公路等陆运,因此,中欧班列更宏大的思考是,对我国供应链稳定、国家利益安全的考量。尝试建立中国-欧洲沿线经济走廊,期待有一条陆路通道,以防马六甲海峡与苏伊士运河出现问题。

640 (1).png

  于是,东起中国中西部、西接欧洲工业腹地、贯通欧亚大陆的铁路运输网络,成为预备方案中的有力选项。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今天的大陆桥已经不只是一条铁路,正逐渐形成一张铁路网。

  以中欧班列为代表的陆路通道,推进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加强了中囯与欧洲的经贸合作,不仅对中国和欧洲有利,也对其他地区的贸易和物流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因此,可以这样说,中欧班列的价值在战略,关键的时候多出一条生命运输线,预防航道堵塞,全球供应链“卡脖子”的情况发生。

  我国国内已经有数十个城市开通了中欧班列,货物可从当地出发直达欧洲。除了中国之外,日本、韩国的货物也可以先海运到中国,之后从中国经陆路运往欧洲。东南亚与中国的铁路网正在进行并轨和组网,未来东南亚的货物也可以沿铁路北上进入亚欧大陆桥,抵达欧洲。

  在这场中东的战火中,我国在亚欧大陆上多年的战略布局,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

  在红海危机的背景下,亚欧大陆上的另一条运输通道——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条运输走廊也是中欧通道的一部分,它从中国开始,经过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然后通过里海和黑海,最终到达欧洲,因此也被称为“中间走廊”。

  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只是亚欧大陆上的三条主要运输通道之一,还有一条是经过俄罗斯的北方走廊,还有一条是经过伊朗的南方走廊。

  也就是说,我国在亚欧大陆上的布局,不仅体现在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上,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北方走廊,也是一条重要的运输通道,它通过西伯利亚铁路,将中国和欧洲连接起来。中国和伊朗之间的南方走廊,也是一条重要的运输通道,它通过中东地区,将中国和欧洲连接起来。

  对于欧亚大陆通道,中国早就已经有了长远的规划,都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与亚欧大陆上的国家和地区的重要合作平台,加强运输走廊的建设和发展,增进各方的联系,实现贸易畅通和民心相通。中国在亚欧大陆上的多年陆路布局,显示了中国的远见和智慧。

  2、能否化解红海物流危机?

  途经红海的航道,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运路线之一。全球约12%的货物、30%的石油运输经过红海,高峰时每天约500艘集装箱船通过也门南部的曼德海峡。欧盟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对欧盟出口货物的60%,都需要通过苏伊士运河,因此,红海危机,使中欧供应链不仅出现重大延迟,未来还会有中断风险。

640 (4).jpg

  在红海海域危险时,选择避开红海海域的替代性路线,就是绕道好望角、多个航运巨头包括地中海航运、马士基、中远海运、达飞轮船等宣布暂停经过苏伊士运河的红海航线,而改为绕行好望角。

  途经红海的欧亚航线中断,远东—西北欧航线和远东—地中海航线被迫绕行好望角,海上行驶距离将分别增加3200海里和6400海里,运距分别增加29.1%和80%,航行时间分别增加10天和19天。

  航线改道必然导致燃油费增加十几万到几十万美元不等的代价,使运价大涨,船期延长。中国出口欧洲的商品运输成本也随之大增,央视财经报道,部分亚欧航线上的集装箱价格近期飙升近600%。

  目前,红海危机仍在持续发酵,在可预见的未来,这条重要贸易航线的航运成本正在增加,随着保险公司承认也门是世界上最危险的水域之一,穿越红海的货物保险费上涨了近10倍。

  德国物流巨头DHL首席执行官Tobias Meyer警告称,胡塞武装在红海的袭击对全球贸易造成的持续干扰,可能会在未来几周内导致亚洲的集装箱面临短缺和港口拥堵,成为“重灾区”。中国出口旺季所需的空箱可能会被困在其他地方,国内码头已出现空班现象。

  那么,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海运航线受阻,替代方案当然是空运与陆路运输,而陆路通道,以中欧班列为重点,那么, 中欧班列能否化解红海物流危机?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