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升,中国保税区火红的朝阳

2007-07-13 09:10

             ———来自江苏省张家港保税区的报告

    仿佛魔术师无中生有地展示出一件明光耀眼的物品,突然地,许多人都为江苏省迅速崛起的张家港保税区惊呆了。短短14年间,该区共引进各类企业3379家,世界500强企业20家,注册外资2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9亿美元,工业销售收入1100亿元,进出口贸易额170亿美元。

    扬子江畔崛起的“一区三园”(张家港保税区、张家港保税物流园区、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江苏扬子江高新技术产业园)是一个飞速旋转、色彩绚烂的光团,向它周围世界投去巨大的光磁辐射。4月28日,全国保税物流园区试点工作总结会议在张家港市召开。当国家有关部委、全国保税物流园区试点单位的领导,拨开那些枯燥的数字,又发现张家港保税区人精神世界深处积淀的瑰宝:传统民族美德与异域异族的市场竞争观念经过融合、杂交而形成的崭新观念和创新激情。

    一个体系在不断的碰撞与更新之中形成,张家港保税区演绎了中国改革和经济发展在世纪更替中的一篇华彩乐章。这恰是一个具有双重特性的时空坐标;一则是世纪的更迭;另一则是中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谁能拨开雾霭而见峥嵘?翘楚在先,一鸣唤春!张家港保税区建设的成功因此也更具有耐人寻味的意义和价值。

    如今,一个走向世界的强势保税区已经形成,在它崭新的世纪视野里,理性与激情成为一种旋律、一种精神、一种要素,客观公正地论说着一个个体生命和整体生命相融、相生的现实奇迹。

    世纪视野:飞扬与升腾的力量

    改革,作为一个贯穿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需要一份清澈的理性。将改革的锋刃划破人为圈定的旧有的思维体系,发展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

    今日张家港保税区,可以说是当代中国改革与振兴的一个奇迹。决策者用富于前瞻性的思维与实践,通过高超地运作,使张家港保税区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面旗帜。

     1992年10月16日。这一天,国务院批准在张家港市成立保税区,规划面积4.1平方公里,主要功能为出口加工、保税仓储、国际贸易和商品展示,保税区管委会为江苏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风吹旌自舞,大纛励铁军。自此,张家港保税区开始了它激情的世纪之旅:如同喷薄的朝阳,在中国长江三角洲的几何中心,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创造了一个经典的范例。

    记者在张家港保税区荣誉室里看到这样的记载:1992年10月25日保税区举行奠基仪式,12月19日正式封关验收,12月22日召开成立大会。45天,拆迁1284户农房;20天架设完毕隔离带;120天建成一座万吨级化工码头;200天,通过国家海关总署验收。

    走进张家港保税区,犹如走进一座花园。到处是一片绿色,草坪如茵,绿树成荫,这里勃发着盎然生机。

    走进张家港保税区,又犹如踏进一个现代化的经贸王国。那拔地巍峨、气势宏伟的国际标准化生产厂区,彰显着它纵横天下、无往不胜的雄厚实力和气魄。

    世纪的更迭对张家港保税区,同样也意味着一种不同寻常的心路历程。翻过这一道有着特殊意义的世纪脊梁,张家港保税区人,自然地充满了豪情与追逐理想的喜悦。

     2000年底,张家港保税区提出,在2001年到2003年实现“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的发展目标。这一思维方式的变革,不仅成为张家港保税区人不懈前进的力量和振兴保税区的激情,而且加快了保税区发展建设的步伐。2003年,张家港保税区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升至115亿元,年均增长19%;财政收入升至10亿元,年均增长15%;海关关税及代征税升至17亿元,年均增长20%。

    这一成功的模式,构成了整个保税区以后如何前进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新的认识,并引领保税区人沿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辨正轨道前行。

     2004年初,当张家港保税区经历了3年的蓄势发展,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又提出到2006年实现“三年超越十二年、总量实现翻一番”的战略目标。

     2004年8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张家港保税区物流园区设立,规划面积1.53平方公里。它具备更优于保税区的国际自由贸易区的特征,具有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等功能。短暂5个月的筹建,于2005年1月28日通过国务院验收。现已建成万吨级码头泊位6座,仓库面积16万平方米、储罐76万立方米、堆场16.8万平方米。吸引了74家物流企业入驻,累计引进注册外资1.4亿美元,实现进出区货运总量750万吨,征收关税及代征税37亿元,其中2006年的进出口额达12.24亿美元。

    张家港保税区人志存高远,不懈追求,努力建设一流园区,创造一流效益,做出一流贡献;始终怀着一种重任在肩的使命感和拼搏精神,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创新园区:模式的构筑与建立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保税区面临着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竞争环境,竞争的领域向全球化延伸,竞争的焦点已经转移到速度上———谁能对市场需求的变化敏锐感知,在别人尚未察觉的情况下就作出反应,谁就能获取丰厚的市场回报。

    站在新世纪的前沿,张家港保税区人以全球性视野,从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战略的高度上,把握保税区发展大趋势,勾画出了宏伟的发展蓝图:用最快的时间铸造成功张家港保税区“一区三园”,将其建设成为具有现代物流、精细化工、高新技术产业的强势基地,为张家港、江苏省乃至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任何一个模式的构筑与建立,都离不开这样的两个必要条件:前瞻性的思维以及随之而付出的实践。作为张家港保税区模式的构筑,也具有两个鲜明的特色:其一属于精神的范畴,即保税区人全力以赴和激情的原动力的作用,另外,便是用理性的实践对格局规划的每一个环节的深入改革。

    作为创新园区的核心,由保税区人构建的张家港保税区、张家港保税物流园区、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江苏扬子江高新技术产业园组成的“一区三园”格局,不但为张家港保税区腾飞插上了翅膀,在一定层次上,这个模式的构筑与建立,也成为了具有现代化的保税区运行经典之作。

     5月18日上午,记者来到保税区物流园西区,驻足码头眺望,眼前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桥吊、龙门吊挥舞着巨臂在紧张地作业,红绿蓝黑的集装箱被玩转成各个经济魔方,满载货物的大型船舶不断地进进出出……张家港市副市长、保税区党工委副书记、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