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世界制造中心的转移,造修船工业由日本、韩国向中国转移的迹象也已初露端倪。得天独厚的青岛海西湾正因此乘势而起。成为国内外船舶及海洋工程界瞩目的焦点。
一个个世界级的大项目在海西湾沿线布局,它已经开始承载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扛鼎世界的重任。更令人瞠目的是,在制造之外,这里更聚集了一大批国内甚至国际一流的技术,开始成为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硅谷”。
现在的海西湾,正成为引力巨大的磁场,将世界船舶及海洋工程的顶尖技术和制造能力尽收囊中。一个世界级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基地正在奋力生长
4月12日下午,在一阵绵绵细雨中,青岛武船重工有限公司项目主管、研究员级高工伍德旺从临时办公地点——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薛家岛街道办事处瓦屋庄老村委会一间简易的平房中走出。他慢慢来到附近已平整好的偌大的工地上,手指着远处一幢白色的厂房颇有点儿遗憾地说:“没想到这里的条件特别得好,我们还是来晚了。如果当年我们早点儿作出落户海西湾的决策的话,我们看到的决不是现在的规模了。”
而与此同时,与青岛武船隔湾遥相对应的中海油海洋工程(青岛)有限公司正为6天后举行的三期工程奠基仪式而快乐地忙碌着。因为此三期工程2009年底全部建成投产后,可达到年产15万吨级的浮式生产储油轮(FPSO)2艘、半潜式钻井平台1座及部分修船、改装船的工作能力。同时,提供海上运输、安装以及海底管线、海底电缆铺设的工程服务,并作为大型自用工程船舶的停靠与补给基地。届时,整个中海油海洋石油工程青岛场地将形成每年20万标准吨以上的钢材加工能力,并将成为功能设施齐全、亚洲最大的海洋石油工程制造基地。
像上述两个项目一样,海西湾沿岸的各个项目都在紧锣密鼓地建设着。如今,海西湾已成为国内外船舶及海洋工程界瞩目的焦点。
如果站在薛家岛轮渡站的位置,面朝青岛方向瞩望,你就会发现整个海西湾已经被国内外船舶及海洋工程巨头“瓜分”完毕。左手方向,也就是海西湾的左岸,自北向南依次排列着中石油海洋工程基地、中海油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青岛松本造船有限公司3家公司。右手方向,也就是海西湾的右岸,自西向东、自南向北沿弧形岸线到湾口依次摆布着青岛齐耀瓦锡兰菱工麟山船用柴油机有限公司(简称青岛柴油机厂)、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青岛武船重工有限公司、青岛海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青岛海西重机有限责任公司5家公司。
海西湾,已经成为一座摇篮,一座中国北方船舶及海洋工程产业的摇篮。海西湾,又是一个巨大的聚宝盆,一个给青岛、给中国带来巨大财富的聚宝盆。
耦合的“姻亲”
经过多年的探索引导,开发区着力培育的家电电子、石油化工、汽车、造修船、高新技术、港口物流等六大产业集群的主体框架已经基本形成。其中,造修船产业集群已成长为胶州湾西海岸体系完备的“生态型”产业链条。
耦合,物理学上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两种运动形式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如今,以此表述船舶及海洋工程产业集群再贴切不过。
2005年11月份开工建设的青岛海西重工项目,总投资额将逾12亿元,将建成为船用大型柴油机曲轴总装及精加工生产基地。项目一期计划年产船用大型柴油机曲轴50根,二期计划年产船用大型柴油机曲轴200根。该项目还将生产船用柴油机的运动部件、船用轴系等重工产品。该项目的产品可直接供应青岛柴油机厂。
船用曲轴是船用柴油机的核心部件,是船舶的“心脏”,每根曲轴的重量一般为40吨-300吨,目前全国所有船用柴油机公司的曲轴需求在160根左右,但我国大型船用柴油机曲轴长期从国外进口,国内仅有的一家生产大型船用柴油机曲轴的企业也基本是依靠进口料件组合加工。随着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其他国家自身需求量的猛增,价格已达每根50万美元以上。曲轴紧缺,严重制约了我国船舶业的发展。青岛海西重工船用大型柴油机曲轴项目实施后,将可扭转“船等机,机等曲轴”的局面,打破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制约瓶颈。目前,青岛海西重工重量为72.5吨的第一根低速船用柴油机半组合式曲轴正在精心调试中,不日即可交付使用。
紧邻青岛北船重工西侧的青岛柴油机厂将是我国生产船用柴油机的翘楚。一期投资7.9亿元,正在进行地面与海面基础施工,明年下半年将开始动工兴建。项目一期投产后将达到年产50台、100万马力-150万马力低速船用柴油机的生产能力。二期达产后将完成年产船用柴油机200万马力-250万马力的生产能力。这些船用柴油机一部分满足青岛北船重工的需求外,还将供应国内其他船厂,甚至出口国外。
作为海西湾造修船基地的龙头,青岛北船重工的造船区前期初步设计已基本完成,造船码头及西南围堰、造船大坞围堰全部开工,部分工程已接近完工,围堰软基处理工程已结束,50万吨和30万吨两座造船大坞已开挖建设。近期形成年造船能力200万载重吨,远期形成468万载重吨。令人欣喜的是,尽管造船坞尚在建设中,可青岛北船重工就接到了对岸中海油海洋石油工程青岛基地的协作项目:一是利用修船坞建造10万吨西江FPSO,目前,建造工程量已完成65%;二是为中海油海洋石油工程青岛基地生产亚洲最大的3万吨导管架下水驳船,该项目已于4月10日开工建造。好事连连。青岛北船重工又与河北远洋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12艘18万吨散装货船的建造合同,交付时限已安排到2011年上半年。
南面紧邻青岛海西重工的青岛海西重机,总投资14.5亿元。主要生产大型船用机械设备、港口设备、海洋工程设备等。其中,年生产100套螺旋桨、推进轴等大型船用推进设备,产值约为10亿元;生产大中小型港口起重机90余台,产值约40亿元。另外,青岛海西重机还将生产海洋工程轴系20余套,产值约1亿元。该项目的相当一部分产品也将为青岛北船重工和中海油海洋石油工程青岛基地配套。
与上述互为紧密关联,并均成为海西湾造船系“至亲”的项目不同,拥有介于青岛北船重工与青岛海西重工之间 “辽阔疆域”的青岛武船重工似乎不是青岛北船重工的“姻亲”。因为青岛武船重工近期目标主要是生产水深-2000米海上油气田钻探开采设备TLP(张力腿平台)、SPAR(深吃水立柱式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以及FPSO壳体及其模块等海洋工程。然而,若仔细研究其发展愿景,就不难看出青岛武船重工不仅是一个藏而不露、术业专攻的“武林高手”,而且还是内外兼修的 “大家”:总投资35亿元,主营船舶设计、制造和修理;海洋油气钻探、开采工程装备的设计、制造;钢结构桥梁、建筑钢结构及其他重型钢结构制造与安装;石油化工成套设备、机电设备的设计、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