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增长故事:拼多多凭什么?

2020-07-13 13:00

  《财经》:有人认为拼多多至少可以打掉淘宝40%的单量,你同意吗?

  黄峥:我们与淘宝是错位竞争,争夺的是同一批用户的不同场景,错位才会长得更快,所以不存在打掉淘宝多少订单。正如Facebook长大,Google会打Facebook,但长期来看两者是并存的,Facebook快速长大也并没有影响Google的成长,因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场景。

  我们通常认为竞争讲的是地盘之争,但黄峥说,我要的是错位。

  《财经》:王兴说的也是同向为竞,相向为争,竞争不是为了把谁打倒。

  黄峥:王兴讲的他帝国的边界,相向而行,但没说我到哪里停。滴滴和美团在强竞争环境中长大,但拼多多的成长环境不一样,我们在一个看似没有机会的饱和领域找到了新的商业突破,因此不需要浪费大量资源过度竞争。

  阿里京东、滴滴美团,他们是帝国式竞争,有明确地盘的界限。但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的思路不该是这样。拼多多和淘宝更像是两个不同的纬度在慢慢融合,拼多多用支付宝也用菜鸟。

  《财经》:拼多多现在很轻,不控货,也没有自己的仓储物流体系,未来会变重吗?

  黄峥:我们不会做采销,也不碰物流和配送。阿里已经做得很好了,你干嘛要做。很多公司什么都做是因为它不相信别人。

  他这番话非常有味道,可以说一个人的认知越深,他的边界越宽。

  绝大多数人看到电商的时候就是淘宝电商,要么在淘宝帝国里找到一个细分市场,要么去正面与你争抢,黄峥想的不是这个道理,他说,我进入你看不到的地方,其实那个未知的领域更大。

  《财经》:淘宝近两年一直在推进千人千面、分发头条化的改革,这与拼多多的战略是高度重合的,那拼多多一直强调的独特性体现在哪儿?

  黄峥:拼多多和淘宝的模式有本质不同。淘宝是流量逻辑,主体是搜索,用户要自己去找商品,所以需要海量SKU来满足长尾需求;拼多多代表的是匹配,推荐商品给消费者,SKU有限,但要满足结构性丰富。

  淘宝一直倡导C2B但做不起来,就是因为淘宝的千人千面相当于个性化搜索,但搜索本身是长尾的,你就很难做反向定制。而拼多多是把海量流量集中到有限商品里,有了规模之后再反向定制,从而极大降低成本。这也是沃尔玛和costco的差别,拼多多的终极定位就是针对不同的人群做不同的costco。

  《财经》:你似乎低估了你的对手。目前来自淘宝搜索的流量不到50%,而且越来越低。推荐、直播、内容、活动等占大多数。

  黄峥:淘宝的方向是对的。但作为上一阶段最成功的公司之一,当它迈向新时代时,它是有包袱的。他们现在的主体是搜索,不管你做什么改革都意味你把搜索给弱化。但搜索在拼多多中只是一个极小场景,甚至不在主页上。这好比百度想做今日头条的事情,他们都面临既有成功所带来的阻碍。

  这就像我是深圳,它是上海,上海曾经比深圳牛逼很多,它也许依然牛逼,但是我年轻,我没有包袱。

  《财经》:阿里一位高层评价,拼多多看自己是第二个阿里,但他们看拼多多不过是低配版的聚划算。

  黄峥:我没有研究过聚划算。我们并不想做第二个阿里,拼多多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模式,而我们正处在这种模式开创的早期。你可以说我low,说我初级,但你无法忽视我。

  此前接受采访谈及梦想时,黄峥就说,“我们这个团队可能跟阿里团队差了20年,我觉得我们也许有机会在新的流量分布形式,新的用户交互形式,和新的国际化的情况下,能够做出一个不一样的阿里。当然这句话可能当前看起来有点太大了,但是一步一步走过去,也不见得没有机会。”

05.jpeg

        小结

  如果要记住颠覆式创新的核心逻辑,这里边的那个一是什么呢?就是右上角迁移力。

  技术进步的速度越快,反而跟用户的需求之间拉开空档,在自己左下角留下了一个颠覆自己的空间出来。

  当然,任何理论都有它的边界。是不是初创企业只能进行低端颠覆式创新呢?

  未必,它只是理论的一种而已。而且这个理论的边界适用于处在技术成长期的领域,也就是说,现在这个领域的技术进步的速度高于市场需求的速度,而别的领域可能就不是如此。

5.jpeg

  时任英特尔公司的董事长安德鲁·格鲁夫在回应克里斯坦森模型的时候曾说,“你的理论模型没有给出任何答案,但是让整个公司都用同一套语言和思维框架来讨论问题,所以我们达成了一个反常规的共识。”

  克里斯坦森说,“我只是教他如何去思考,然后他自己找到了正确答案。”

  希望大家可以思考拼多多的案例,借假修真,并应用于自己的领域。

  这比直接给你答案,好得多。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