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中国新能源汽车2023年战事复盘

2024-01-10 17:33

  2017年,造车行业有300多名玩家,新造车企业有100余家,到了2023年,有一定规模销量的车企仅仅有50家。今后几年,造车新势力还将洗牌,优胜劣汰,本来就是产业进化的一个过程。

  作为现存的新势力车企,经历过残酷的淘汰赛,要更清晰地认识到扬长补短的重要性,夯实自己的技术实力和产品实力,聚焦大量资源,迅速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打造更多的好产品,才能挑战成长的极限。

640 (3).jpg

  如今的新能源汽车赛道仍未破解“烧钱”难题,对于资本不算雄厚的造车新势力来说,在发展的同时也需要考虑降本增效,实现盈利,自我输血。

  三、传统车企后来居上

  中国的汽车企业,按所有制来说,分为外资、国有、民营等不同类型;按产品性能划线,则分为传统车企,新能源车企。当传统车企意识到新能源汽车的分量时,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马上迎来了中场较量。

640 (2).png

  传统车企,凭借自身的产业优势、资金优势、技术优势、产业链优势等优势强势布局新能源汽车,刚刚过去的2023年,传统车企在新能源车上的“二次创业”都表现十分优异,转化而来的新能源品牌势头很猛,销量数据也很出色。

  除了全面转型至新能源汽车的比亚迪、还有上汽旗下智己、长安深蓝/阿维塔、吉利极氪、东风岚图等,其中问界、智己、岚图、极狐均保持了三位数的同比增幅。2023年12月,AITO问界系列交付达24468辆,同比增长141%,全年累计交付94380辆;智己汽车更是同比大涨2188%,至10,412辆,全年总销量达38,253辆,同比增长665%;东风岚图月交付量实现七连涨,2023年累计销量超5万辆,同比增长160%,恰好达成其5万辆年度目标。

  长安旗下两大新能源品牌深蓝和阿维塔表现不错。深蓝在2023年12月,交付量为18,338辆,超过新势力蔚来,创下历史新高。而阿维塔由长安汽车、宁德时代和华为三方赋能,长安汽车表示,只要阿维塔需要,长安汽车一定全力支持,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技术给技术。

  北汽新能源倾力打造的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品牌极狐汽车,在2023年,成为带动公司销量增长的重要引擎,实现了对更多细分市场覆盖和拓展。

  传统车企相比造车新势力拥有更强大的资金能力,同时多年积累的品牌力加上强大的销售网络决定了其销量规模,他们布局新能源赛道后带来的冲击是不容忽视的。

  虽然,传统汽车行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相对规范的生产流程,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汽车产业正处于变革时期,尽管整体制造工业已经十分成熟,但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汽车企业也在不断求新求变。

  由于汽车行业结构的变化和生产方式的变革,2023年,不少车企都宣布了投资扩产计划,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成为主要驱动力之一。传统车企为了布局新能源业务,正在积极扩建新能源产线。

  以原有产线的改造升级项目为主,传统燃油车产线要实现新能源车型的生产需要进行一些改造和升级,当前,既能生产传统燃油车型又能适应新能源汽车的混合生产线在汽车制造中非常普遍。

小米发布会.jpg

  总之,头部传统车企转型新能源车的表现突出,比亚迪、奇瑞、长安、吉利等汽车品牌新能源车份额提升明显,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新品牌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四、智能汽车曙光初现

  面对失去全球新能源桂冠的重压,马斯克称:特斯拉是AI/机器人公司,言外之意是说,特斯拉的优势在智能化上。事实也是如此,要上新能源,就要着重智能化,汽车会朝着更高阶、更全面的智能化方向发展。

汽车展台.jpg

  曾经,消费者购车核心考虑因素是空间、价格、品牌或者性能;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品智能化已逐渐成为消费者购车的重要考虑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智能化产品会逐步地影响越来越大的用户群体。

  在各车企真刀真枪的肉搏战中,产品力都在稳步提升、智能化发展稳步前进、城市NOA规模化进入竞赛周期。造车新势力也十分注重智能化,例如,理想2023年12月推送的OTA 5.0,实现智能驾驶和智能空间的全面进化,L系列自交付以来,完成了20次以上OTA升级;在NIO Day 2023上,蔚来发布四项核心技术,分别是自研智能驾驶芯片、自研全域900V高压架构、天行智能底盘系统、旗舰级安全标准。

  再比如小鹏,在SEPA2.0扶摇技术架构的赋能下,小鹏X9在智能、驾控、安全等方面全面升级;在2024年推出第一个面向家庭车的平台和第一个面向A级车的平台。

  即便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华小魅”(华为、小米、魅族近期造车的消息不多)等企业仍在加速竞逐电动汽车赛道,他们凭借的优势就是智能化。

  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就是汽车工业与消费电子工业、智能生态的融合,将全面重新定义汽车工业的技术栈,这将是汽车工业技术范畴的一次重大跨越。

  新能源汽车对传统汽车的颠覆,主要体现在“智能”上。像智能手机的出场让消费者重新理解了手机的价值,随之而来的是全产业链的革新,新能源汽车也一样,智能化后的电动汽车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集社交、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智能终端。

蔚来共享换电.jpg

  华为、小米、魅族等手机厂商的加入,与蔚小理等不同的是,手机厂商自带流量,在软件层面更具优势,但能不能将优势转化为胜势,还需要时间来验证。三家都有着自己的生态系统,把这个系统优势嫁接到汽车上,将会是它们非常大的机会点。

  五、2024烽火已起

  中国在颠覆全球汽车业的新能源转型中持续领先,但中国电动车企业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内卷”带来的淘汰潮,2024年是一个“分水岭”。

640 (1).jpg

  2023年战火硝烟还未散去,2024年的内卷又开场了,卷价格,卷车型,更卷生产制造,或者称智造。造车是个长链条的产业,环境、市场以及科技等方面任何一点变化,都会在几个月后,甚至几年后产生连锁反应,所以,造车不易。

  2023年难,2024年更难,有人断言,未来三年一定是中国汽车行业最卷的三年,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