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与“蔚小理”比肩的新能源汽车新势力的威马,进入了破产重组的程序,能否起死回生,还是未知数。回忆过往,威马也有过高光时刻,落到今天这步田地,究其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说,是融不到资的原因;有人说,是经营的问题;还有人说,是战略不清晰,朝秦暮楚,等等,莫衷一是,然而,威马失速是不争的事实,在此,我们试图探究威马失速的原因其对行业带来的启示。
一、成也融资,败也融资
最新消息,威马汽车负债逾200亿,债务重组艰难推进,探寻背后的原因,不得不说,威马当初的成功,得益于融资,而今天的困境,则是融不到资造成的,真可谓成也融资,败也融资。
威马创立之初,凭借汽车圈内人的背景,专业的汽车团队,经历了12轮融资,总金额超过410亿,在新能源市场发展早期,可谓是最不缺钱的新势力车企。于是,在花钱上得心应手,连续建下两家工厂;营销方面,保持大手笔投入,请众多明星站台。然而,钱总有花完的时候,威马的后来的困境,归结于账上没多少钱,这说明财务状况决定着一家新势力的生死。
威马早期不仅融资顺利,而且投资人阵容的庞大:有国家队基金、地方国资、世界级VC、互联网巨头。这造成了威马的错觉,以为后续资金不成问题,对于上市IPO没有那么急迫,但到了资金链紧张的地步,才寻求上市,自然手忙脚乱,三次冲击,三次铩羽而归。
很多人认为,上市与融资是新势力的法宝,以“蔚小理”为例,在美国和香港上市,为企业持续发展筹集到了大量资金,对于处于困境中的威马,更是如此。
寻求二级市场融资背后,威马汽车资金压力不小,持续亏损的威马汽车需要更多的资金“输血”,上市无疑是最便捷的选择,但威马的IPO迟迟没有进展。
2020年9月尝试挂牌科创板,雄心勃勃想要融资500亿元,几个月之后,威马悄悄撤回上市申请材料;无奈转战港股,于2022年6月1日递交上市申请,但6个月之后,港交所信息显示威马汽车港股招股书已失效。
进入2023年,威马换了一种思路——借壳上市,战略并购Apollo智慧出行,曲线在港交所上市,这一举措,被视作是威马汽车的“生死关”。威马的想法是,RTO完成即挂牌日,预计将完成不少于5亿美元(33.7亿人民币)的股权融资,进入二级市场,获取更多融资渠道。
然而,2023年9月8日,Apollo智慧出行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正式宣布终止收购威马汽车的协议,随后得到威马官方确认,这是威马汽车第三次冲击上市失败,救急的钱还是没有着落。
业内有识之士直言,威马要是能拿单,有现金流,还是好资产,然而,已过高光期的威马,融资难度可为登天。
诡谲的是,在威马汽车即将奔赴港交所IPO“自救”的节骨眼上,传出联合创始人杜立刚离职的消息,让业内外感到非常意外。
杜立刚曾任公司CFO,拥有23年的财务任职经验,十分精通国内外企业财务管理及资本运作,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被认为是威马资本世界的钥匙,在威马初期融资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本应在威马上市中,发挥主导作用。
业内普遍认为,在蔚来、小鹏已经各自完成IPO逐渐走向正轨,威马才开始重视上市,错过了资本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热捧的上市窗口期:不同于几年前,新能源汽车的资本故事,已经很难再重燃投资方的热情。
2018-2020年间‘蔚小理’分别忙着海外上市融资,反观威马,前期的融资顺利和B端的顺畅出货让其对上市不是很上心,错过了资本市场对造车新势力的青睐窗口。
近两年,创始人沈晖走遍中国香港、新加坡、中东,去见投资人、行业人士、合作伙伴,大多数归来时都是两手空空。
蔚来和理想汽车相继在2018年、2020年赴美上市,很快两家公司又分别在2022年和2021年回港上市,顺利大额融资,奠定了企业生存以及发展的基石。威马每次距离成功上市只差临门一脚,长期处于“准上市状态”,有人认为,其原因有二:一是专利纠纷;二是自燃事件。
目前,惟一希望是,开心汽车与威马签署了并购意向书,但开心汽车是中国在美上市的二手车企业,本身的亏损问题仍未解决,能否救威马于火海也要打上一个问号。
进一步,就上市来说,只能解燃眉之急,如果企业无法提升核心产品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还会走向困境。就今天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竞争阶段来说,企业需要持续的现金流和可用于市场竞争的现金储备。
从拥有富足的现金流到陷入资金困境,威马汽车只用了短短数年时间。早期的威马,是资本市场的宠儿,顺利拿到百度、腾讯、红杉、成为资本、SIG 等明星资本及地方政府投资,也赋能了威马昔日的辉煌。
然而,威马汽车的产品迟迟不能实现正盈利,后期的融资不畅,上市不顺,资金窟窿无法通过股权融资来填补,而作为亏损企业,大多数债权银行并不愿意对威马发债。
资金的捉襟见肘影响到企业的每一个环节,这一切都会体现在销量上,让威马汽车逐渐“掉队”。威马进入了一个负循环的状态,上市不利,资金短缺,研发不足,车型难有亮点,叠加自燃事件导致销量断崖式下滑,经营现金流同步收缩,现金流紧张……
其实所有的造车新势力一开始都是靠投资人的钱在支撑,只不过有的成功上岸,而威马被打入尘埃。
威马从资本宠儿到资本的弃子,除了竞争对手愈战愈勇的缘故外,还有自身一系列因素,这说明,无论怎么在资本市场上闪转腾挪,作为一家新能源汽车厂商,都要扎根于汽车市场。
二、兴于传统,失于传统
就今天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线是走传统汽车的老路呢?还是走互联网企业常走的新途呢?二者之间,谁优谁劣,依然没有标准答案,而威马的失速,穿透整个过程来看,可能与走传统车企的发展道路有一定的关系。
威马之所以选择走传统车企的发展道路,与其创始团队的出身有很大关系,威马最初的崛起,也与创始人们的传统车企经历关系很大。
威马带有浓厚的传统车企基因。创始人沈晖早在1996年就加入了美国汽车零部件巨头博格华纳,随后还加盟了菲亚特等车企,更是一手操刀了吉利对于沃尔沃的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