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团队其它成员,陆斌、杜立刚、张然、侯海靖与徐焕新,均来自传统造车行业。后成为威马的二号人物的侯海靖,先后在上海通用、华泰汽车与吉利集团负责工厂管理,拥有超20年的汽车工程制造背景,于是乎,不管是营销打法,还是产品造型、运营、策略都走的是传统路线。
与威马并肩的造车新势力的蔚小理创始团队均来源于互联网行业——李斌创立易车网,何小鹏是UC浏览器创始人,李想此前是汽车之家创始人。
成立之初,相比于蔚小理最开始的代工厂模式,威马走传统车企的老路,实行重资产投入策略,先后在浙江温州和湖北黄冈建立两座生产基地,总产能达到25万辆,是造车新势力车企中首个拥有自建工厂且获得整车生产资质的企业。
在新势力普遍找代工厂的年代,拥有自建工厂的威马,不仅解决了量产问题,而且也成为值得信赖的特征。事实证明,在产品的质量上,自建工厂确实是一条正确的路径,威马自建工厂,自主造车,的确产品落地快,并且保证产品质量与品控。
对于威马汽车的品质,车主最有发言权,都表达了对于威马汽车产品质量的肯定,他们说,在这个价位上性价比很高。
自建工厂,才能保证产品质量与品控,这话不错,问题是后面有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如果资金上捉襟见肘,自建工厂,难免让企业陷入资金链紧张的困境。近日上市的小米汽车也是自建工厂的,但小米汽车有雷军所说的小米盈余1800亿资金做后盾的。
温州工厂拥有年产能10万台能力,两家工厂一年产能25万辆,这对于早期1-2万辆年销量来说,实在是太超前了。从威马的造车历程看,最初自建两大工厂占用了威马的大笔资金,成为之后的“包袱”。
自建工厂的策略或许从长期来看是正确的,但在几年内就大投两座工厂,无疑是一种很大的负担,也加重了威马的现金流压力,销量无法与产能匹配时,工厂就会成为负担。
还有,新能源车的很多制造技术仍旧不成熟,需要比较灵活的生产方式,全盘按照传统车企的打法,有点得不偿失。
相对蔚小理的价格来说,威马真的不贵,其中的EX5一度成为新能源领域的明星产品,使威马在2019年跃升新能源车企销量榜第二,一度被看作是最具潜力的新势力车企之一。
威马在销售策略上,几经试错,传统销售模式占了上风,依靠创始团队过去的人脉与资源,依旧大量走4S模式来做销售与服务。新势力纷纷在商场开门店之时,威马也以这种方式实现迅速扩张,但过于激进,不长时间,突破了621家合作伙伴门店,同比增长250%,但仅一年后,就关了四分之一。
还有,威马向比亚迪、吉利等同行学习,把重点放在网约车上,E.5是专门面向网约车市场的车型,然而,此一时,彼一时也,比亚迪,吉利当时走过的路,今天再走未必能走通,过度依赖网约车市场,也可以说是威马销售策略中的败笔。
从2020年开始,威马走上了下坡路,业内大多数人认为,威马没有把重心放在研发上,产品的创新研发能力不够,总体上缺乏有亮点的新车型。究其原因,除了思想上的不重视,主要还是缺钱,而钱呢?都花在自建工厂上去了,转了一圈,还是造车路线的问题。
汽车是个重资产、高技术壁垒的产业,一直以技术宣传的威马汽车却“本末倒置”缩减研发费用,与“蔚小理”相比,威马汽车研发投入有限,在其高光时刻,最多的一年也没有超过10亿,而蔚来汽车2021年一年的研发投入就是41.8亿元,理想汽车研发投入也有32.9亿元之多。
由于科研投入的不足,威马对于技术采用了买的方式,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优势。据说,威马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从百度阿波罗买的,车机智能语音从科大讯飞买的,汽车互联从小米物联网买的……
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导致了2020年的多起电池自燃事件,还衍生了锁电事件等丑闻,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重点领域,总体上是落后的,正是因为自燃这关于安全的隐患事件,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威马销量开始下滑,最后摧毁威马汽车。所以说,对于新能源汽车品牌来说,归根结底还是要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实际情况表明,市场对于优质的新能源车产品是认可的。
新能源汽车是一场唯快不破的战争,威马汽车,产品缺乏创新能力、未能快速推出量产车,只有E.5、EX5、W6、EX6四款产品,最新发布的W6已将近两年,与头部造车新势力或已出现技术代差。
还有,威马的多位高管出身吉利,2018年推出的第一款产品威马EX5就与吉利GX7非常相似,于是吉利以“侵害商业秘密”为由起诉威马,商业纠纷不断,直到今天还处于“扯不断,理还乱”的状态。
新能源汽车本质是智能电车,但威马全是传统思维,威马汽车高层对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趋势理解不够,内部管理混乱,组织松散,错失良机,公司内部一直在用传统汽车思维在做全新的智能电车是致命伤。
三、时也?,命也?
虽然威马汽车曾经也是知名的造车新势力之一,然而现在已经和恒大期房一样,成为了背时人生的标配:工厂人去楼空、创始人被曝跑路、APP使用异常、车主求助无门……不少人调侃该不会又一个贾跃亭要出现了吧。
于是社会传出阴谋论来,很多人联想到了贾跃亭,“造车—融资—跑路”的经典路径,我想,威马还不至于出发点就是“集资跑路”,创业八年,沈晖的黑发已经变白,威马的沦落,对于创始人,创始团队来说,只不过是时不好,命不济而已。
其实,威马的创始人沈晖,不同于大多数新势力掌门人的互联网出身,应该是最懂车的创始人之一,为什么会在创业路上走得这么难?
近日又传出,威马内部多位高层因合同诈骗,国有资产流失,职务侵占等已经被相关部门调查,造成威马停摆的核心管理层多位人员已被相关部门控制。
威马创立之初,创业团队也有一番雄心大志,其威马名字的来源是德文单词Weltmeister,意为“世界冠军”。沈晖曾说,我们很有信心成为全世界第一家真正全年盈利的新造车企业,我们希望跑在特斯拉前面,也坚信能做到。
最初的产品战略构想也不能说错,就是做大众车型,通过更具性价比的战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前四年的威马在不断创新,也给行业输入很多新的观点和想法,虽然在执行上有一些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