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威马失速的原因何在?

2024-04-11 10:56

  然而,时不济,命不佳,从和“蔚小理”一起并称造车新势力“四小龙”,到后续深陷债务危机停摆,再到如今被法院受理破产重整申请,根据审计报告,威马账面资产总额为39.88亿元,而负债高达203.67亿元,陷入了资不抵债的境地。

  威马可谓命途多舛,其实都是在为曾经错误决策买单,走到今天这种结局不免令人唏嘘。说实话,威马的溃败,不能完全归结于经营失败,只能说公司上市、产品推出节奏等一些时间节点没有踩对。

  更重要的还是捉襟见肘的资金,沈晖发出了“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的慨叹,然而,负面缠身的情况下,自救和求救之路都被堵死,只有预重组这条路了。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谈到雷军造车时称,“当你的战略向着错误的方向,可能丢失50亿并不重要,但你丢失了三年的时间,这个很重要。然而,威马赢得了时间,却失陷了,除了资金,恐怕在这三个方面都不同程度存在问题:第一,要有核心的竞争力;第二,要有很精准的战略;第三,要有快速决策的机制。

  时也,命也,威马的时不好?还是沈辉的命不好呢?我们不得而知,但结果是威马停产重组,而沈辉则远走他乡。

666.jpg

  就是面临破产重组,威马还有别的新势力没有的两张王牌——造车能力与造车资质——威马汽车具有的轿车、SUV和MPV整车生产资质,这也许是威马创业团队留下的惟一的“价值遗产”,有消息说,威马计划对外开放其研发能力与量产能力。

  威马的经历说明,在新能源汽车下半场,只靠概念和烧钱已经无法支撑一个车企走得更加长远,再往后拼的毫无疑问是技术和服务。

  威马的倒下无疑对整个新能源汽车领域蒙上了一层阴影,威马宣布破产审查之后,新能源车市场陷入一场震动,从行业角度说,威马汽车能否化解危局都不太重要了,但它对行业造成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使广大消费者对于造车新势力品牌出现了信任危机。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新能源车在动力、舒适性、智能化上都有优势,也是减碳新政下的大势所趋,从方向上来说,是正确的,况且,在新能源车领域,国产品牌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对于车企来说,关键是从微观上,如何把自己的企业做好。

  痛定思痛,威马也对新能源车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诚恳的忠告,创始人沈晖指出:“造车新势力一直以来以亏损冲销量的模式肯定是有问题的,卖的越多亏的越多,销量排行榜就是就是亏损排行榜”。

  这种以互联网模式营销方式,是否适合汽车行业,值得业内人们思考,一个重要的事实是,直到今天,新势力除了理想,没有哪个企业成功盈利。

  威马的重组,表示着新能源汽车淘汰战进入更加激烈的时代,预示着拥有一定的体量,位于新势力前列的车企,稍不留神,也可能迅速滑入生死局,何况哪吒、零跑、创维等发展没那么好的,现状更艰难的车企呢?

  在头部车企如特斯拉、比亚迪等推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价格以增强头部效应,传统车企如长安、长城等加速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情况下,新势力企业要比拼的是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质量、规模、体系能力等,是比拼产品竞争力、比拼资金实力,比拼供应链保证能力等综合实力的时刻。

  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已经空前惨烈,随着国家补贴退出,新能源车进入到比拼产品与服务的短兵相接阶段,头部品牌的虹吸效应更加明显,留给腰尾部车企的机会正在减少。

  未来汽车行业的洗牌将会非常惨烈,‘卷’刚刚开始,未来还会更卷,行业内外重量人物对此早有预见: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则表示,未来三年内,中国市场或有70%的品牌面临“关停并转;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也指出,中国汽车市场未来可能只剩下5个玩家;华为的余承东则表示,站在五年或十年这种更长远的维度去看,未来能够活下来的还是少数厂家。

工厂府视.jpg

  2023年对威马汽车来说,是难熬的一年;2024年,更加艰难,能否成功挺过了,时间会告诉你。

  结语:成功的创业企业往往相似,而失败的创业企业,原因则各有不同。威马汽车的产品是如何从开局火热走到今天这个境况的呢?什么原因让威马汽车一步步落到如此境地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回顾行业中的先行者,无论是全球霸主还是国内巨头,都曾经历过九死一生的险境,威马虽然命悬一线,然而还会有机会,实现“重生”,整装再出发,不是没有可能,愿天保佑。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