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性落后,而且提高速度缓慢;另一个原因是国内对机床行业的保护力度还不到位。前些年为了吸引外资,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购买外国设备免税。近年来,政府已经对这些政策进行了修改,外商投资企业进口机床的免税条款已经废除。这些措施有力地支持了国产机床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机床市场需求非常旺盛,2003年至2006年之间,销售收入增长率分别为21%、21%、17%,27%,而数控机床更是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长。机床工具行业整体销售收入连年以2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增长,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机床行业需求旺盛趋势还将延续。
在技术含量较高的金属切削机床方面,机床产量连年上升,年复合增长率22%以上,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产量上升幅度更快,数控金切机床比例稳步增长,2001年中国数控金切机床比例只有9%,到2007年上半年已经达到了20%。
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很多金属加工产品要求的精度并不要求很高,加上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廉,因此低端普通机床仍然有一定的市场销路。
当然我国机床行业对进口度高,也从侧面说明了机床行业提高的速度较慢,很难取得爆发性的飞跃,行业壁垒非常高,因此国内机床行业内的领先企业,在技术和产品性能上优势将保持很长一段时间,其他后来者很难在短时间内超越。同时对外依存度高也给予了我国机床行业较大的发展空间。
3.7 重点公司 昆明机床主营高精密机床。是国内知名的镗床世家,公司曾生产出国内第一台卧式镗床,第一台坐标镗床等,在镗床领域创造多项国内第一。
昆明机床拥有非常丰富的历史和制造技术积淀,在国内企业中具有较为深厚的技术优势,公司前身是1936年筹建的中央机器厂,是国内生产精密机床的骨干企业,为中国航天航空、国防军工提供国产化的精密机床。公司在几十年的发展和技术沉积过程中,公司逐步形成以精密镗铣床产品为主的格局,成为国内三大镗铣床生产商之一,精密度和稳定性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目前公司的卧式镗床、落地式镗床均已实现数控化,数控化率逐年提高,2005产值数控化率为50%,2006年达到64.31%,07年产值数控化率70%。06年公司各类镗铣床及相关机床产量700余台,预计08年可达1000台。
生铁及铸件价格虽然对公司毛利率造成一定影响,但是由于公司生铁、废钢等铸件占公司成本比例非常小,而且公司可通过提前备货和向上游转嫁一部分成本,因此基础原材料价格的影响非常有限,而且宏观调控正在发生作用,下半年很可能有所降温。
镗铣床是金属切削机床中技术含量较高,单台价值较高的品种,产品毛利率很高。受国内重型机械,造船设备、重化工设备制造业产能扩张的推动,公司所对应大型、重型的落地式镗铣床业务呈现爆发性增长。公司目前在手订单已经超过07年机床行业收入,生产任务已经排到08年6月以后,08年业绩已经有了保障,我们预计公司08、09、10年每股收益可达0.77元、0.98元,1.20元。给予推荐评级。
秦川发展磨齿机是公司的主要业务,销售收入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一半。受重型卡车、石油钻探、重型机械、船舶等重型工业繁荣推动,07年磨齿机业务高度景气,预计磨齿机在08、09年还将保持较高增长速度。
磨齿机的技术、工艺水平、工作效率近年来有了较大提升,磨齿机进入轿车领域已经初步具备条件。公司生产的蜗杆砂轮磨齿机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已经进入上汽、比亚迪等汽车公司,同时公司数控磨齿设备还进入了美国通用、福特汽车制造商的一级零部件供应商。轿车行业将是磨齿机长期推广和拓展的市场方向,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公司多层共挤塑料中空成形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主要业务方向是未来不断扩展的汽车多层中空燃油箱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集团公司仍然有汉江工具、汉江机床、秦川铸造厂等资产。未来存在资产整合重组的可能。但秦川发展股份公司以外的集团资产相对散,小。而且产权和经营关系还需较长间清理,整合,不确定性较大。
国家队对机床行业的扶持力度很大,产品增值税返还政策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增厚公司业绩,有助于提高公司产品的技术和工艺水平。
四川地震对公司的机器设备和人员并没有造成重大损失,但是由于避震需要,可能会给公司的生产安排带来不利影响。
在不考虑资产重组的前提下,我们预计股份公司08、09、10年EPS分别为0.34、0.48、0.60元/股,复合增长率46%,同时还考虑到公司未来资产注入的可能性,给予推荐评级。
4. 船舶工业中期订单饱满,长期周期性隐忧
4.1 船舶工业订单饱满,但受长周期特性困扰
由于世界经济的繁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全球海运业以及相关的造船工业持续繁荣。全球船舶新增订单和手持订单数量迅速增长。造船的产能远远跟不上新增订单的增长速度。
08年4月我国船舶手持订单数量为1.88亿载重吨,占世界总量5.26亿吨的36%,其中新接订单1700万载重吨,占世界总量35.64%,新接订单在全世界的比例比07年的42%略微下降。主要原因是进入08年,油船定单量有所上升,而散货船订单量有所下降。
我国船舶工业目前仍然处于第二集团领先地位,与日韩两国在技术和船舶质量、生产管理等方面上仍然有差距,我国主要的竞争优势仍然在于劳动力成本方面,因此我国在低成本,低技术含量的低端散货船中拥有较大优势,而在油船方面竞争优势不太明显,因此在08年油船主导船舶市场的时代,我国新接订单增长率总体上低于韩国。
船舶工业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造船基地建设的周期需要2-3年长。当船运业繁荣之时,船舶保有量很难应付船运市场需求,新船完工量受产能限制难以跟上船运市场需求,订单与价格同步增长,当船舶保有量已超过运力需求时,造船产能又无法及时调整,造成产能过剩。船舶建造和生产基地建设的长周期决定了船舶业的长周期特点。
从世界船舶业的历史上来看船舶工业的周期性非常明显,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及由此引起的滞涨,带动全球的资源价格暴涨,全球油品、散货运输兴旺,航路延长,刺激了船舶的需求量,但从1974年开始,船舶手持订单数量急剧萎缩,经历多年的低迷期之后才开始有小幅回升,但一直在低位徘徊,直到2003年才超过了1970-1973年时期的平均水平。本次船舶繁荣与1973年有所不同,主要原因是1970年代是由西欧发达国家和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经济增长带动起来的,而本次繁荣归因于大量发展国家加入WTO,经济全球化趋势持续加深,以及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所谓金砖四国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的经济快速增长,其发展潜力、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