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宣布卸任CEO。
这一决定以全员信的方式公布,CTO陈磊将接替成为拼多多新任CEO,黄峥将继续担任董事长,他在全员信中说:“团队的快速扩张,业务的高速增长和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都在催促我们进一步迭代升级我们的管理团队和公司治理结构。”
“快速扩张”、“高速增长”,一直以来,拼多多讲述的都是一个奇迹般的增长故事。
2015年9月创立的拼多多,诞生在了一个淘宝、京东双雄争霸的年代。当时的中国电商格局,看起来并没有给拼多多足够的成长空间。
但是,拼多多仅用两年的时间就交出了150亿商品交易总额的成绩单。而同样的成绩,阿里巴巴用了5年,京东用了10年。
在过去的2019年,拼多多平台交易额达11572亿元人民币,同期增长108%。年度活跃买家已达6.28亿,单季度劲增4290万,且还在保持40%以上的增速。与此同时,活跃买家平均年支出金额也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7%。疫情期间,即便是在物流、交通运输系统的局限下,拼多多依然每天有平均5000万订单的发货量。
对于一个电商平台来说,网站交易数据额是衡量平台规模的重要指标,这意味着虽然市值仍相差甚大,但年度活跃买家已突破6亿的拼多多,与阿里巴巴的差距如今已不到1亿。可以说,在今天的中国电商领域,拼多多正在紧追阿里。
拼多多为何如此与众不同?
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功于其教科书一般的低端颠覆式创新能力。
“颠覆式创新”是混沌大学李善友教授唯一一个连续讲述9年的课程,我们来借拼多多的案例,共同拆解这一世界级的经典创新理论。
教科书般的颠覆式创新
历史总是变化的,但变化的历史中存在不变的pattern(模式)。
应该说,今天拼多多的增长故事,早在17年前的PC电商时代业已发生。
淘宝、以及后来的京东,相对于国美、苏宁等线下商业而言,是典型的低端颠覆。
今天,淘宝如日中天,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淘宝颠覆了过去的线下商业,自己能不能保持领先地位?淘宝是否会遭遇创新者的窘境?淘宝可否如创始人马云所言,做102年?
我们发现,淘宝通过天猫化,完成了右上角迁移。
具体表现为:
2008年淘宝商城上线,采用大品牌入驻策略,淘宝流量向品牌倾斜。
2011年淘宝商城分拆为独立公司,2012年改名为天猫。
技术服务费涨了3-5倍。
同时,这个往右上角的力量是一路被推着的,或者说,低端是回不去的。
上市之后加大打击假冒伪劣的力度。
原来的低价、低质的商品在淘宝上越来越难以获得流量。
所谓“低端”用户在淘宝越来越买不到自己想要的便宜东西。
而当淘宝一路高歌挺进往右上角去的时候,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出现在了左下角,因为右上角迁移必然产生性能过度效应,给后来者颠覆自己的机会空间。
“性能过度”是哈佛大学教授克里斯坦森提出的一个概念,即随着技术越来越高地满足高端用户,对于大众用户,或是低端用户而言,这个技术本身就性能过度了。而且,恰恰由于这个技术过分好了,反而满足不了大众市场的需要。
举一个夸张的例子,一个汽车公司为研究发动机的进步投入大量的研发经费,研究其如何达到300-400迈的速度,但这部分的性能对于大多数普通用户而言没有用处。如果只保留60-70%的技术,价格可能是原来的1/2甚至1/3。
这里存在一个悖论:我们通常认为我的技术越好,我的公司发展前途就越远大,但却没有发现当你的技术越来越好的时候,其实你的用户反而跟不上你的速度了,用户的需求曲线和你的技术曲线之间留下了一段空白,而这个空白区就是留给他人颠覆你的空间。
每当性能过度出现的时候,都给后来的颠覆者创造了机会,未被满足的低端市场是属于入局者的机会点。理论上来讲,即使不是拼多多,也是另外一家。这个故事一定会发生。
那么,拼多多作为后来者,是如何完成低端颠覆式创新呢?
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它的组合创新:
1. 新买家:(五环以外)低消人群
大家对于拼多多用户的第一感觉就是比较low。
所以,在拼多多上市之后,两个竞争对手曾分别做出这样的评价:
“我们不可能再走回到三块九卖一双日抛型的鞋,还包邮。”——阿里CEO张勇
“如果在你在中国购物过几次,也许只要三次,你就会有自己的答案。” “京东的用户群和产品品质跟拼多多相比是另外一个level。”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
可以说,他们对于拼多多的产品品质和用户人群,其实是不屑一顾的。
但黄峥并不认可下沉人群的说法,当记者问“拼多多的成功,是否因为抓住了移动互联网第三波人口红利带来的下沉人群?”时,黄峥的回应是:只有在北京五环内的人才会说这是下沉人群,我们关注的是中国广大的老百姓,这和快手、今日头条的成长原因类似。
拼多多从来都不是为了所谓下沉人群开发的,而是用一个普适的产品覆盖了更广泛的人群,很多过去不在传统视野中的人群。
对比一组数据:
拼多多活跃用户年花费894元
阿里巴巴活跃用户年花费8732元
从用户年花费来看,拼多多与阿里巴巴之间有十倍的差距。平均客单价也是如此,拼多多比淘宝低40%。
前两年有一个词非常流行,叫做消费升级,我们经常把它理解为中产的消费升级,而黄峥的理解远没有这么狭隘,他的名言是:消费升级不是让上海人去过巴黎人的生活,而是让安徽安庆的人有厨纸用,有好水果吃。拼多多关注的才是中国的主流,最广大的老百姓。
正如黄峥所说,拼多多关注的,“不是低端市场,是大众市场。”
2. 新卖家:低端供应链
2015年6月,作为淘宝升级换代过程中的必然选择,淘宝启动打假行动,一键删除了24万低端商家。
2015年7月,京东抛弃了拍拍,几乎同时抛弃了低端供应链。
2015年9月,在中国最大的两家电商右上角迁移的同时,拼多多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