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在2006年7月我国加强宏观调控以后,行业增速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是加快的。行业业绩增长好于市场预期的主要原因:1)本次宏观调控不同于2004年的调控,主要是一种结构性调控。调控的重点是: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能过剩的产业;政府将严格审查新开工项目,抑制投资过快增长;相反,一些瓶颈领域投资加快,如铁路,新农村建设、轨道交通、矿山开采等领域投资加大,拉动需求;2)出口增长加快拉动需求。
主要产品销售状况好于预期。2006年1-9月,工程机械主要产品销量均有明显上涨,除了压路机外,其他主要整机产品的销量增速均在10%以上,其中挖掘机的销量增速达到66.10%,叉车和汽车起重机的销量增速也在30%以上。压路机是受宏观紧缩影响最大的工程机械产品之一,但销量也保持正增长态势。
3.1.2内需谨慎乐观,出口积极乐观,共同推升行业业绩
1、出口势头良好,推升行业业绩出口快速增长提升行业业绩。出口在行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2005年行业销售收入增长12.31%,出口总金额增长58.76%,出口增速高于行业销售收入增速46.45个百分点;2006年上半年,行业销售收入增长32.11%,出口总金额增长75.30%,出口增速高于行业销售收入增速43.19个百分点;2006年1-9月,行业销售收入增长33.90%,出口总金额增长74.20%,出口增速高于行业销售收入增速40.3个百分点。
工程机械行业的出口增速远超过行业销售增速,已成为拉动行业销售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根据公司反馈信息,工程机械出口产品的盈利能力一般高于内销产品,故出口的增长也是拉动公司利润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对非洲、中东以及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前景广阔。我国对非洲工程机械出口增长迅速,2005年增速达到83%,远超过对其他地区的出口增速,主要是由于:我国在非洲国家有大量工程承包项目;非洲国家多数不富裕,价格相对低廉的中国产品更适合非洲国家的经济能力;近年非洲各国政府如安哥拉、埃及、赞比亚等纷纷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我国在中亚的一些发展中国家有大量承包项目,并且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的现象也使得中国产品倍受青睐;目前中东地区的建筑业正处于发展的高峰期,对相关机械的需求快速增长,中东地区一些产油国资金充足。非洲、中东以及亚洲发展中国家将会是未来我国工程机械出口的重要增长点整机产品出口比重提升,出口结构逐渐优化。2005年,我国工程机械整机产品出口总金额为17.2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8.8%;2006年1-9月份,整机产品的出口总金额为22.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3.8%,占比较05年全年提升了5个百分点,出口增速91%,超过行业出口增速16.8个百分点。整机产品出口比重的显著提升,显示出我国工程机械产品的出口结构正逐渐优化,未来整机产品出口规模的扩大将会是提升行业整体出口金额的重要动力。2006年1-9月起重机、推土机、压路机、挖掘机、平地机的出口金额的增速都超过了出口量的增长速度,说明价格较高的产品的出口比重有所提升,出口结构优化。
我们预计06年全年工程机械行业出口增速将超过70%,07年、08年也将保持50%以上的高增长。
2、多因素推动内需稳定增长宏观调控初显成效,未来投资结构性调整将继续拉动内需。2006年7月开始,国家再度加强宏观调控,1-9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7.3%,较上半年下降了2.5个百分点;2006年1-9月份城镇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8.2%,较上半年下降了3.1个百分点,1-10月份继续下降至26.8%。但工程机械行业仍保持快速增长,投资结构性调整拉动内需。我们认为为了维持国家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在消费动力不足的情况下,保持较快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成为必然,未来几年国内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
行业并购重组与资产整合带来的投资机会。预计未来行业竞争更趋激烈,收购兼并与资产整合成为趋势,一些背靠大集团的上市公司有望陆续获得集团的优质资产。
企业通过收购兼并,能有效打破产能瓶颈,提升规模经济效应,巩固企业的市场地位,进而提升行业整体业绩水平。
利好政策将逐渐落实。2006年6月28日《意见》公开发布,强调了发展具有自主知识品牌的重大技术装备,指出了将对重大装备制造业强化政策支持,对工程机械行业起到了振奋人心的作用。与《意见》相关的一揽子政策将在06年底、07年陆续出台,企业将得到切实的利好。如进口重大技术装备产品将被禁止和限制,对使用国产设备的支持,对国产设备制造的税收优惠等具体政策将获得落实,有助于国内企业扩大本土市场占有率,提高产品销量,提高国产化率;税收优惠有利于进口配件较多、生产主机为主的企业的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
宏观调控将对工程机械行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由于固定资产投资的结构性变化、出口快速增长、国产设备的逐步替代将平滑宏观调控对工程机械行业的影响,我们预计2006年全年行业收入增幅约30%;2007年收入增幅将保持在20%以上。行业内优势企业增幅将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3.1.3行业内上市公司分析
上市公司平均单位收益变化趋势继续向好。2006年前三季度,工程机械行业15家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0.31元、3.22元和9.56%,均超过全部上市公司平均水平以及全部机械上市公司平均水平。每股经营性现金流为0.34元,仍低于全部上市公司水平,但已处于持续稳定上升的趋势中,较2005、2004年同期已有明显提升。2006年前三季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高于每股收益,显示公司业绩的提升有良好的现金流做支撑。
上市公司利润率继续上升趋势,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06年,工程机械行业上市公司结束了04年、05年毛利率持续下跌的走势,毛利率水平开始回升。2006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平均毛利率为19.65%,较上半年提升0.31个百分点,较2005年全年提升1.43个百分点,较2005年同期提升1.42个百分点,比行业平均水平高2.31个百分点;净利率水平也处于上升趋势,前三季度工程机械上市公司的净利率为5.79%,较上半年提升0.23个百分点,比2005年全年提升2.73个百分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强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中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安徽合力等企业的毛利率水平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3.2.1船舶:订单饱满,业绩爆发性增长
船舶需求持续旺盛。2006年1-9月,全国新承接船舶订单292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54%;截至9月底,手持船舶订单612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5%;造船完工量83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7%。按我国和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的统计数据,我国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5.7%、